概念,拿了日薪,要么吃喝一顿,要么小赌一下,钱就花掉了,没有想到长远。等到五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就摔不动了,有些人想要去开出租车,可是腰椎摔坏了,坐三个小时就坐不住,怎么开出租呢?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大厦做保安、做管理员。
能做这个,都还算是好的了。
但他却实在没想到这个世界的武行居然也这么辛酸!
因为前世香港的那种武行,跟这个世界上的武行有很大不同。香港的那些个武行,技、器、拳、车、威、火、替、杂,什么都得会干、敢干。
而这个世界里虽然有动作电影,但仅限于警匪、战争、间谍、黑帮,以及少部分搏击,没有武侠和功夫这两大分类,所以基本上都是些枪火、飞车等特技,而且那工种不叫武行,那叫特技演员。
这个世界的武行,基本只在历史、古装的刺杀、大型战争场面里出现,干得大部分都是攻城掠地、战阵厮杀的事儿。
看出了邓铮的疑惑,祁宝就叹道:
“现在已经好多了,我师父十八岁出道,他那时候做武行,片场是不让戴护具的,拍一个敌军攻城、兵卒中箭高处往下摔的镜头,十个武行就都排在那里当做后备,第一个人摔坏了,第二个、第三个就得接着上,救护车在旁边等着,摔坏了直接送去医院。”
邓铮皱眉:“为什么?”
祁宝摇头苦笑:“为了面子呗。大家都是习武之人,如果你带护垫,用纸皮箱做保护,有些武行就会说,哎呀,你是哪门哪派的,怎么那么没用。为了面子,大家都只能硬着头皮真摔真打。别说一般小武行了,就算我师父这样的业界前辈,有时候也得亲自上阵。我印象很深,几年前拍一个历史战争电影,一个武行站在高坡上迟迟不敢往下跳,师父大喊:你跳不跳?武行还是不敢,片场很多人都看着呢,师父于是亲自做了这个动作,一跃跳下坐到地上,当场大小便**。”
“没有什么行业协会,可以保障权益的吗?”
“那些搞枪火、爆破特技的倒是有。我们这个行当人本来就少,再加上近些年影视圈竞争太激烈,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开支,历史、古装等需要战争、马术、厮杀场面的电影电视剧越来越少,很多人不够生活,都纷纷转行做爆破特技去了。人心一散,就更缺少凝聚力和牵头的人了。”
祁宝说着,想起了什么,就开心地笑了起来:“不过金梁先生你的大获成功后,最近很多武侠剧上马,我们这行当倒是明显好混了些,薪水也涨了。就是希望啊,可不只是这一股子热潮就又没了。唉,只可惜,那位肌肉萎缩的兄弟,赶不上这好时候喽。”
邓铮也是习武之人,看得很心酸,拿出钱夹,掏出所有现金来,递给了祁宝:“宝哥,一点心意。不够再找我拿。放心,以后这行当,只会越来越好的。”
章139 树欲静而风不止
剧组连续拍摄了三周,总体进展还算顺利。男女主演的表演也都渐入佳境。
到了这个时候,之前武术训练营里特训的效果便体现出来了。
无论男女演员,在武打部分表现得都比时要好得多。对于有些特定镜头,能不使用武行替身,自然是不使用的好。
距农历新年还有十天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
拍摄暂时中断,邓铮拉上蒋志鹏、李瑾、郭睿等几人一起在影视城周边的酒吧里聚了聚。
进去的时候,这家音乐清吧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年一度的“华语通俗文学大奖”颁奖盛典。此时,正要颁发的奖项,正是“年度最佳畅销作品”。
对于这个奖,邓铮心里曾经还是有些小不舒服的,卖了超过一千万册,居然连个提名都没有。
几个人寻了个卡座坐下。大屏幕上,镜头开始转动,在五部入围的候选作品及各自对应的候选作家脸上转来转去,故意把气氛弄得很紧张,颁奖嘉宾临近揭晓的那一刻,屏幕上干脆出现了五个分镜头同步画面,五位作家的实时表情一览无余。
“获得本年度最佳畅销文学大奖的是——!恭喜烨村!”
颁奖嘉宾声音响起后,屏幕的五格画面中,四位作家掩饰不住的失望颓然,只有最右下角的那个瘦巴巴的中年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狂喜。
然后起身,跟周边的师长亲友热情相拥。
镜头晃了下,邓铮微微一怔,居然在这位烨村身后的位置看到了一个老熟人,而那人,也是起身跟烨村拥抱了的。
一听到获奖作品名字,郭睿当即摇头讥笑:“还真是讽刺啊!这位烨村写的这本,打着要‘反思、反省精英文化壁垒’的旗号,自诩是一本反应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间鸿沟的作品,卖书却还是卖的精英价格,一本看了让人很不舒服、纯属装逼专用的书卖两百多一本,哪个老百姓会去读?居然还能拿年度畅销大奖!”
李瑾就笑:“得了吧。你看看作家权势榜上排在前边的那些个人,哪个不是靠价格取胜,卖的就是给所谓精英人士看的。这位烨村是今年所有版税收入超过8000万的作家中,唯一销量破百万册的。而且据说还有四种语言的译本在国外售卖。勉强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蒋志鹏笑了笑,给邓铮杯中斟上了酒:“老弟,这书,你看了没?”
邓铮点头:“翻了翻,不过看得很郁闷。看完后我差点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蒋志鹏有个圈内的朋友送了他两本,说今年流行看这个,他顺道就拿给了邓铮一本。
邓铮闲下来的时候还真翻了翻,这本书主要想表达的是,因为长时间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造成了阶层的固化。
由于物质相对较为富足,所以这种固化和差距更多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少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比较多,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精英优越感,和普通大众、甚至外界其他文化间存有一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很真实残忍的鸿沟。他们不承认,但潜意识里却壁垒森严。
而普通百姓的大众文化与外界接轨度高,彰显了文化的与时俱进与包容性同时,也潜藏有丧失传统内核的巨大隐患。
这本书通过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沧桑变迁,来阐述对于这个问题的忧思。
这本来是个很高大上的题材,不过这个烨村明显用力过猛、太过夸张,而且有些跑题的嫌疑。
全书洋洋洒洒三十几万言,似乎仅限于对人类的失败、病理、适应不良、不相容、焦虑和无能的思考。就彷佛当今世界绝不是个适合生活的福地,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