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8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中关窍,更不迟疑,用最快的速度扑向扬州城。只要打下州郡,占据住这座千年古城,整个州域的局势都将在控制范围之中,接下来,只需按部就班,就能把下面各府城县城给收了。

锐士军骑上了马,组成了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马蹄霍霍,旗帜飘扬。

这日,莫轩意率领的这支先锋骑已经到了秦淮边上。

勒马驻望,见一脉江水缓缓而流,莫轩意心潮莫名起伏,便如同那碧波荡漾一般。

回想当年,其被放逐,仓皇离开扬州城,路经此河时,忍不住泪洒满襟,又在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打回扬州……

其实莫轩意当时也明白:这等誓言,犹如赌气,实在虚无缥缈得很。

而今,他却真得打回来了!当真是人生如戏,永不知下一处会演出什么场景来。

手中马鞭遥遥一指,指向远方的一座城楼飞角,口中大喊道:“看,那就是扬州!”

身后千骑齐声怒吼起来,声浪滚滚,惊得秦淮河一片波澜起。

扬州,要变天了!

……

北地,吹拂的风已经带了凉意。这风吹得京城更加冷清,枯涩遍地,处处凄凉。

紫禁城,皇宫内,早已散朝,但元文昌坐在金銮宝殿的宝座之上,一直没有起身。

他不动,麾下的太监侍卫们自然也不敢动,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

为了坐到这个位置,元文昌已经杀了一大批人,他绝不会介意再杀一批。在很多人看来,元文昌已经疯了。

疯魔的人,做的事也是疯魔的。

只是如今,元文昌坐在那把象征天下的宝座上,脸上早失去了一贯的坚毅。本来如同岩石般刚硬的脸容,早被击打得支离破碎,如同被水浸泡过的黄泥巴,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而两鬓挡不住的白发,非常清晰地提醒着:

他,早已是一个老人!

元文昌坐在宝座上,像是要永远坐在上面。但他的右手却在微微发抖,手中紧紧抓住一封密函。

这封信是用特殊方式加急送到京城来的,信上的内容十万火急,说的就是锐士军攻打扬州的事。

这事,是元文昌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

蒙元大军兵临五陵关下,后院偏偏又起火,一种无力回天的悲悲怆感滚上心头,元文昌猛地大喊一声:“天何不公?我恨呀……”

喊着,忽然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

第五百七十七章:水域荒岛,黑夜降临

“天何不公……”

蛤吃肉悠悠然发了句牢骚。

其本体为蛤蟆,一向是“丑陋”的代名词,但其实,心思细腻,而且感伤,平日里爱哼曲弹调,还能张口吟几句诗词,附庸风雅。在妖物当中,可谓独树一帜。套句俗世的话,那叫“满腹才华无施展之地,就养得满腹牢骚”。

特别是结识了蟹和之后。

蟹和性格粗鄙,在陈三郎面前还克制,可对着蛤吃肉就原形毕露了。这样子在蛤吃肉看来,简直“面目可憎”,一个字:俗!

无奈人家有本事,厉害呀,还掌握正统的妖族修炼法门,蛤吃肉正指望着蟹和赏识,或能学点入门术法。

所以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小心伺候着。最多便是偷得空闲时,背负双手,以忧郁的眼神观望高空,发一句牢骚,这般形象,与怀才不遇的书生没啥区别。

现在他们一行,正置身在洞庭东南区域的一个荒岛上。

此岛地理偏僻,连名字都没个。杂草丛生,甚至鸟儿也不见只,显得分外清寂。

四周还有三四个类似的荒岛,情况大都相近,死气沉沉的,颇为古怪。

不见生灵,必有妖祟,蛇妖太伏的洞府便在附近。

在蟹和口中,陈三郎得到了不少关于此妖的情报,知道其性格爆裂,颇为凶残。

龙宫仿制人间,设立宫廷制度,但随着妖族没落,这一套班子基本名存实亡,连龟丞相都走好多年了。太伏身为侍卫头子,却是握着实权。不过这是那位蛇后的安排,毕竟是亲戚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此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龙君闭关的权力真窗期内,蛇后只手遮天,成为龙宫的话事者,里里外外都安排了自己的心腹龟丞相估计就是在与之斗争的过程中,败北而选择了离开。

倒不是说实力不济,而是在那个层面的斗争中,武力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

陈三郎对于龙宫内的倾轧龌蹉并不感兴趣,只是通过这段关系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太伏并不是凭借自身实力而当上禁卫首领的。

想要半路抢亲,知己知彼很重要,否则的话便是自投罗网。

在龙宫的时候,蟹和只是个小角色,但毕竟在体制内,见闻自然比蛤吃肉这个门外汉要深入全面得多。根据其分析,太伏是大妖级别无疑,可也厉害不到哪里去,估计和那蟒大统领相仿。

这么一对比,陈三郎顿时心中了然。

其实在妖族体系内,除开龙君和龟丞相这样的老祖宗,下一个层次便是大妖了。彼此之间,拉开的差距非常之大,都不是同时代的。错过时代,就永远错过了修炼的最好时机。

大妖们隶属第二集团,自也有实力参差,强弱之分,除开一些极端例子,基本由年纪决定,修炼的时间越长,实力就越强,所以才会有“百年火候”,“千年火候”这样的形容词。龙女们由于出身优势,天生便是大妖。敖卿眉最幼,又是旁系所出,受到区别对待,所以她修为一般。

当然,这个“一般”因人而异,凶猛起来,也是十分厉害的。不过在泾县时,她一直处于养伤状态,自然不见威势。

陈三郎见过敖青和蟒大统领的手段,那时候,两者与那净空老僧大战,但硬是斗不过。从侧面上看,足以证明老和尚的威猛,的确是一位修为精深的高僧。只是其钻研释家经典,自有主张和申诉。自从见了陈三郎,就一直想渡其入空门,态度坚持,近乎偏执,最后渡不成,居然自燃而逝,实在让人唏嘘。后来陈三郎几番琢磨,有些东西仍想不明白。

净空口口声声说渡己入空门是为了避免天下浩劫,拯救苍生。应是看到许多战事会因己而起……难不成没了自己,就天下太平了?

简直荒谬!

至少陈三郎觉得,很多事情没了他,一样在发生着。比如蛮军作乱;比如元文昌的起事;又比如最近的蒙元入侵;这些事件与陈三郎绝无必然的关系。

大势所趋之下,很多事一定会发生的;一些人也必然会涌现,没了张三,还有李四。

不知净空是没想透这个,还是别的原因,反正就认准了陈三郎。

此事翻篇,多想无益,有了参照,陈三郎就了解到太伏的实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