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0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个阶段性的总结。

创业难,难在人事;守业难,也是人事。

不管如何,总脱不开个“人”字。而当环境变化,境况更改,人心就会变。

这个时候,基业制度一定要具备包容人心变化的弹性和韧度,否则的话,包裹在里面的人随便一挣,便会挣破出来。那么,整个机制,也就散了。

陈三郎召开大会,排坐坐,分果果,正在点上。

众人履新任职,既是奖励,也肩负责任。要知道目前崂山府的形势并非四海升平,无忧无虑。

最大的敌人,蛮军已经蠢蠢欲动。

面对之,诸人必须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这才能度过危机,打出一片新天地。

当然,若真能打下州郡,灭掉蛮军,那么在座众人,都会论功行赏,行清水涨船高,真正的跃上枝头。

有危机督促,有前景憧憬,怎么会不全力以赴?

当所有任命状全部发放完毕,再无纰漏,陈三郎站起来,手举酒杯,高高举起,面对众人,掷地有声道:“生逢乱世,非吾等之愿。然现实如此,不可逆转,奈何?”

顿一顿,继续说道:“古人云:勇者胜,怯者弱,智者谋而后定。是以男儿热血,堂堂正正,当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一言以蔽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言,与诸君共勉!”

下面众人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起身,举起酒杯响应,异口同声道:“多谢公子!”

一饮而尽,酒水入喉,与血共流。

大会到此圆满完成,诸人退散,不过兵房主事江草齐,以及执事莫轩意等几个军方骨干留了下来。

陈三郎又取出一纸,仔细看了看,沉声道:“莫轩意听令!”

“末将在!”

莫轩意赶紧出列。

陈三郎拿起玄武印,在那纸上一盖,这纸军令顿时生效。

莫轩意接过军令,脸色凝重。

陈三郎看向江草齐,缓缓道:“江主事,这次莫执事为先锋,你为大将,尔等当互相配合,不容有失,明白了吗?”

江草齐心一凛,忙道:“属下明白。”

本来这次的军事战略,他刚听说的时候抱有不同意见,觉得过于冒进,存在风险。但当陈三郎耐心分析之下,江草齐却觉得有道理,况且陈三郎决心已定,再反对就没意义了。不如全力以赴,争取捷胜而还。

陈三郎同样慎之又慎,因为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若败,崂山这点基业就将付之东流,毁于一旦。他几经思虑,想了很多,最后终是下了决心,这才有了那次新宜县之行,找到莫轩意,听他分析,并提出制定一套完善的战略方案,再几经推敲,最终定案。

现在,年过了,即将开春,时间已经很紧,是时候开始执行了。

此事乃重大机密,除了兵房骨干,以及六房主事外,别的人都还不知晓,就是谨防消息走漏,被蛮军方面知晓,那就完蛋。

兵贵神速,更贵机密。

“好了,你们下去安排吧。”

“是!”

江草齐等人齐声应诺,退了出去。

偌大厅堂,就剩下陈三郎与洪铁柱两人。

从头到尾,洪铁柱都像一尊铁塔般站在陈三郎身后左侧,一动不动,神色坚毅。

相比当初,亲兵规模有所扩充,增加了三百人。这一队兵直接隶属陈三郎管带,等于贴身侍卫。日常训练,不管是场所还是内容,都是独立的。身为亲兵首领,洪铁柱责任不小。他本无从军经历经验,但天赋凛人,学东西很快。

陈三郎伸手揉了揉额头,脸上竟罕见地流露出一丝疲态来――坐在台上,发号施令,看似手握权柄,威风凛凛,实则肩负的压力也相当之大,非等闲人所能承受得起。

揉了一会,陈三郎低声一叹,忽而开口道:“柱子,开春一战,若形势不利,亲卫亲兵可能都得奔赴战场,浴血奋战,你们可做好准备了?”

洪铁柱再不是那个窝在小山村的懵懂青年,朗声道:“公子尽管放心,若有令下,将士必死战无后退者。”

陈三郎点一点头,操练这一队亲兵,他亲自上阵,制订下不少训练内容,对于他们的战力,颇为了解。不过话说回来,兵练千日,不如一战,唯有真正经历过战火鲜血的淬炼,才能脱胎换骨。

距离这一战,已经不远了。

------------

第四百七十一章:人情变幻,以战养战

(感谢本周书友:御剑12、7654、5539、独自一人、苍月、宅男、人心向上、ptzeg、孤单的人、青山远、聚散不然、心坎儿里、清风来、幻剑客、凹库斯图、寻欢书友、野猪、1314、1915、9603、4206、五竹、四圆、无血等的慷慨打赏!)

六房建立,只是大方向,各房之中,具体细化,又有着不同的改革。现在还不够完善,得继续深入转化。

这里暂且不提。

却说周何之离开府衙,回往家中,刚转过街口,便见到前面围聚着不少人,看位置,正是自家门口,当即眉头一皱。

走近去,众人见到他,纷纷脸带笑容,热情问候,一个个口称“大人”。

周何之面色不见波澜,微微点头示意,等到入门后,来到大厅上,见到里面礼盒堆积如山,而妻子正在那儿摆弄清点,儿子周腾,女儿囡囡在边上兴奋地玩耍着。

周何之脸色一变,一箭步上去,低声喝道:“夫人,你在做什么?”

妇人抬头,笑容满面:“夫君,你回来了,今天好多人送礼来……”

周何之当即喝断:“夫人,你糊涂呀!你怎么能收下这些东西?”

夫人脸色茫然,疑惑不解。

周何之叹了口气,不容置疑地道:“这些东西一件都不能动,登记好了,全部送回去还人。”

夫人“啊”了声,很是不舍。

“你呀你……”

周何之指着她说了声,终是一叹。他周家家道中落,属于破落户,而自己也不争气,屡考不中,负债累累,家中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因为负债的问题,老婆都差点被恶霸抢掠霸占。

穷困日子过久了,忽然发迹起来,心态难免把持不住,被人说些奉承话,又一堆堆的礼物送来,头脑便会晕掉。

到底是小户人家,何曾经历过这等景象?

周何之自从跟随陈三郎以来,跑前跑后,勤勤勉勉,做了不少实事,说好听点,叫“外务总管”,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个打杂的。他亦有自知之明,年纪不小,本事不大,读得书多,但欠天赋,做不来什么大事,一个字,只求“稳”。

稳妥办事,稳定做人。安安稳稳地生活着,教育好一对儿女,这就满足了。

陈三郎念旧情,奖赏分明,让周何之担任这户房主事。所谓户房,就是人口登记,户籍这些,还包括土地买卖等等,事情繁琐,但十足的肥缺。

接任命状时,周何之既激动又忐忑不安,觉得自己不足以胜任此职,自家只是一介秀才而已。

这个观念根深蒂固,不可扭转。

想那郭楚,堂堂进士,更是做过同知的,现在也只能帮周分曹打下手,做个吏房执事副职……

若说郭楚身有残疾缺陷,那么前一阵子梅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