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9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表示知道了,并未流露出多少喜悦之色:皆因这样的战事胜负,早在他意料之中。

石破军落荒而逃,无心恋战,最多只是派些人马断后,根本不是蒋震军队的对手。再加上义军们的辅助,蛮军在雍州境内已是过街老鼠,难以立足。但话说回来,想要就此一举把蛮军全部歼灭,斩杀石破军,却是有些难度,得看机会。

或许,朝廷正是考虑到此,才不惜下军令,要自己亲率大军进入雍州,务必不让石破军逃回蛮州吧。

但是,顾此将失彼,谁知祸福?只希望那边不要出事……

想着,不禁回首张望着。

曹子图不知他看什么,策马上来,说道:“大将军,那陈道远之事,你要如何处置?”

关于陈道远,早有情报讯息回来,说其已入主崂山府,还搞得有声有色起来。

对此李恒威甚感诧异,没想到这位七品县令逃离泾县后,不但没有落难,反而摇身一变,快要成为知府了――根据以往对待雍州势力的政策,谁占了地方,只要上书申请,便能被封为官。

看来,这位年纪轻轻的钦命状元果然有些本事。

然而也到此为止了,朝廷不容,便是穷途末路。

“曹将军,你有何建议?”

曹子图尖声道:“本监军以为,该分派一支队伍去崂山府,将那陈道远擒拿下来,免得夜长梦多,被他闻风逃走,却是难再抓。”

李恒威伸手撸了撸胡须,他正有此意。相比石破军,陈道远只是小角色罢了,不值得大动干戈,派遣数千兵去足矣,量他也不敢抗命。既然这是内阁下达的军令,一并完成,也算了却。

“曹建军所言甚是,便依你言。”

曹子图权力不小,在这等小事上不妨卖他个面子,也好缓冲彼此关系,日后好说话。

果不其然,听李恒威这么一说,曹子图紧绷着的脸容就有些笑意出来。

李恒威正在考虑该派哪个部将去崂山府好,就听到急促马蹄声响起,是从后军传来的:

“报,急报!”

这军士叫的声音太过于焦急,调子飞上来,让人都担心他会不会一下子扯断气了去。

李恒威心中一颤,有不祥之感涌上心头,猛地勒住马匹。

过不多久,那探子便追上来了,翻滚下马的时候动作失手,几乎摔倒在地,连滚带爬的,可见内心是何其惊慌。

李恒威喝道:“什么事?”

那探子上气不接下气,嘶哑地叫道:“反了,元文昌反了!”

最担心的事,终是发生。

李恒威闭上眼睛,长叹一声,说不出的萧索黯然。

“什么?”

那边曹子图听到此讯,浑身一个哆嗦,差点被吓得要摔下马去,嘴里喃喃道:“怎么会……怎么可能……扬州竟反了……”

面色变得惨白,双目无神起来。

李恒威蓦然睁眼,大喝道:“全军停步,立刻掉头回中州!”

一勒缰绳,什么都不顾了,往回就跑,他只希望,还赶得及。至于石破军还是陈三郎什么的,谁还管得上?

……

梅花谷中,气氛有些压抑,上次一众德高望重的族长人物亲自出马,前往崂山府,被陈三郎摆下阵势,吓得不轻,后来去喝个闷酒,都落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弄得十分狼狈。

诸人丢了面皮,事情又没办好,心情怎么好得起来?

回山后,一伙人窝在一块喝了几天闷酒,借着酒劲,痛骂不已。兴致涌起,又写诗又写词的,就为了抒发心中郁闷之气。

这一日,正是中午时分,他们几个又聚在陆景屋中了。

陆景倒有些心疼,皆因数天吃喝下来,家里存酒无多,要是喝完只得出山去买。好酒难买,更是贵得离谱,银子哗啦啦的,倒应了那句老话:坐吃山空!

看来,这梅花谷也不是那么好呆的了。

咚咚咚!

急促的跑步声,一个仆从快步进来,满脸慌张,走得太急的缘故,连门都忘记敲。

“什么事如此惊慌?瞧你的模样,成何体统!”

陆景心中本就不大高兴,立刻叱喝道。

那仆从唯唯诺诺,赶紧认错。

陆景这才悠然道:“说吧,外面有什么消息?”

仆从忙道:“老爷,有消息传来,说是扬州元文昌反了。”

“嗯……啊……”

陆景刚往嘴里夹块肉,一个失神之下,那肉噎在喉咙里,只把他给噎得双眼翻白。

“什么?”

诸人都是呆若木鸡,然后一阵慌乱,噼里啪啦,也不知摔碎打烂了几个杯子碟子。

陆景好不容易才把那要命的肉咽了下去,站起来,声音都颤抖了:“谁传的消息,是真还是假?”

那仆从道:“是从阿水那边过来的,他说外面都传遍了。至于真假,这个小人不敢认定。”

陆景脑袋一阵眩晕,外面都传遍了,由此可见,十有八九不会假的,这等大事,岂是随便能传?只怕早一两天就发生了,现在才传进谷中来。

“元文昌反了,他竟也反了……他如何敢反?”

莫名地,陆景脑海里浮现出当日陈三郎所说的那句话:“中州之战,不管胜负,结果都是一样的。”

当其时众人听了不解,郭楚解释道:“胜,元文昌反;负,元文昌反!”

一语成谶,竟成现实!

------------

第四百零四章:崂山无事,朝野震动

又下起秋雨,这一场比上一场来得大了些,风雨交加,寒气重了几分,人坐在府衙厅堂上,都不由自主地拉紧了衣物。

济济一堂,坐得很满。陈三郎居上首,左边周分曹,右边江草齐,下面两排开来,张博、郭楚、周何之等皆在列。甚至雷威都捞了个末座,小心翼翼地坐在那儿,很是端正的样子。

崂山府的头目人物,基本都在这里了。

既是大会,必有大事,目前还有什么事比元文昌造反更大的呢?

当消息传来,府城哗然,这般反应,恐怕在天下任何的城池,都是如此。

即使朝野,也不例外。

对此陈三郎倒显得淡然,心想元文昌终于反了!

元文昌虎狼之心,扬州路人皆知,只是许多人仍是心存侥幸,不愿意去接受罢了。

但陈三郎知道,此人一定会反的,不过一直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而已。

这天下乱世,石破军开了个头,可注定不能成事,如果中州大战能胜,旁边虎视眈眈的元文昌定然不会任由蛮军长驱直入,去往名州京城之地,那样的话,元文昌便会失去先机;若是石破军败了,元文昌也不会坐视不理,要是朝廷顺利镇压此乱,平复雍蛮二地,便能挽回颓势,恢复生机,再想起兵就难了。

继续等下去?

他的年纪已经等不起了,培养的儿子也没了。

算来算去,只有反一条路。

那什么时候反呢?

李恒威大军镇守在中州,声势正隆,不好正面硬撼,只有这支军队离开后,扬州起兵,才是最佳时机。

仿佛天赐良机,就在这时候,李恒威接到内阁军令,不得不拔营进兵雍州。当消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