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的。

斩邪剑发生了变化,而对于《浩然帛书》的理解,陈三郎又深入了那么一丁点――该死的一丁点,还是等于在门槛上徘徊,无法得到令人愉悦的满足。

极度渴望的追求之下,陈书生特别想去找第二只恶狼,而或类似的事物。当然,真正的妖魔鬼怪还是算了。他有自知之明,目前水平还不够。

既然不够,就继续读书吧,院试快要开考了。

“少爷,南阳府来信了。”

华叔敲门进来,递过一封信。

信是大姐夫陆达写的,就几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他公务繁忙,又远在府城,恐怕无法抽身到泾县帮江草齐打官司云云。

“嘿!”

陈三郎一声冷笑,将这封姗姗来迟的信揉成一团,直接扔出窗外。这一扔,就等于扔掉了一个亲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琅琅读书声,抑扬顿挫,飞出窗外,传到院落。

院落水井,水声哗啦,红鲤鱼浮现,静静地倾听着,小巧的尾巴微微晃荡,荡出一圈圈涟漪。

……

“张甲李乙两个还没有消息?”

县衙后院,黄县令沉着脸问张幕僚。

张幕僚回答:“没有。”

“哼,这是怎么回事?”

县尊发怒,张幕僚不禁擦了把冷汗:“属下也不大清楚,依照原定计划,他们应有书信汇报的。”

黄县令莫名感到心情烦躁,站起来,背负双手,踱起步,忽想起一事:“江草齐的那些门客伴当现在都在哪?还有,他老婆如何了?”

“这个……”

张幕僚回答不上。

“还不赶紧派人去查!”

黄县令一拍木桌。

“是,是。”

张幕僚连忙出去。

手下养着人,又能调动衙门势力,不用半天工夫就查出了结果,张幕僚心头大震,第一时间赶回来禀告:“大人,江草齐的浑家,还有四名门客都不见了,高田乡的住宅都变卖一空了……”

“什么?”

黄县令霍然变色,眉头皱起,脑海反复思量,结合各种境况,大致有了推断,咆哮起来:“竟敢击杀官差,好大的胆子,谁给他们这个胆子!”

咆哮声吓得送茶进来的丫鬟一个手抖,摔了一地杯盏。

“没用的东西,滚出去!”

黄县令正在火头上,一脚踢在丫鬟身上。丫鬟不敢叫痛,连滚带爬离开。

张幕僚吞了口口水:“大人的意思,是江草齐他们杀了张甲李乙,击杀官差,这可是杀头大罪呀,他们怎么敢?”

黄县令渐渐冷静:“亡命之徒,有什么做不出来的。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叫钟捕头过来。还有,这件事和那陈三郎定然有着莫大关系,绝不能放过他。”

钟捕头年约四旬,个子不高,但肌肉结实,一张脸总是板着,冷酷而不近人情,素有“铁捕头”之称。不过知晓内情的人却知道,此人审讯查案,收起银子来眼睛都不眨一下,不少百姓暗地里都叫他做“钟扒皮”。

在贺县令手下,他一向不得重用,直到黄县令上台才来个大翻身。衙门的人都知道,钟捕头是黄县令的心腹头马。

钟捕头来得很快:“见过大人。”

黄县令也不废话,把事情因由道出。

听完,钟捕头非常愤慨:“胆大包天,还有国法吗?大人,属下这就去将陈三郎抓起来,严刑审讯。”

黄县令一摆手:“暂时不可。”

“为何?”

钟捕头觉得奇怪。

张幕僚干咳一声:“现在事情都只是推断,没有实证。再说了,如今大人刚上位,有些事情务必求稳,以免授人话柄。”

钟捕头也是个聪明人,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大人要属下怎么做,尽管吩咐。”

黄县令说道:“首先,得确定张甲李乙二人的下落,然后顺藤摸瓜,查出个章程,越快越好,要赶在院试之前。”

他是担心万一被陈三郎考过院试,正式获得秀才功名,再想整治就难了。秀才见县令不用下跪,县令也不得随便对秀才用刑,都是律法明文规定的。

钟捕头一拍胸口:“大人放心,包在属下身上。”

又说了些闲话,告辞出去。

出到外面,有两名衙差凑上来:“捕头,大人怎么说?”

“跟我走就是了。”

钟捕头不多说,带着两人出城。

他们都是老衙门,办案经验非常丰富。特别是钟捕头,虽然惯于收钱,可还是有真本事的。

两个官差押解一名人犯,有路线有方向有特征,非常好找。中午的时候,就查到当初张甲李乙带着江草齐所住宿的路边小店。

线索也在此断掉。

根据店老板所言,那天一大清早两名官差就押着江草齐上路了。可是往前查询,十里开外有茶店有饭摊,要是张甲他们路过,肯定会进行饮食,但问过茶店饭摊,没有人见到他们。

明显,张甲三人并没有走官道,而是拐到别的地方去了。

可究竟去了哪儿呢?

钟捕头略一思索,四下打听,很快就打听到“野鬼林”这么一个地方。乱葬岗,传闻闹鬼的不祥之地,人烟罕至。

“当日由张甲李乙两人押解江草齐流放,本身就是得了大人指令,要在路上做手脚。本来计划在五百里外再动手,难道这两个家伙偷奸耍滑,直接带到野鬼林去了?”

很有可能。

钟捕头一咬牙:“去野鬼林。”

两名衙差面面相觑,想打退堂鼓,可又不敢直言,只得跟着。

三人到了野鬼林,并没有深入,在外围巡视一圈,毫无发现,什么痕迹都找不到。毕竟过了那么多天,期间又刮风又下雨,就算有痕迹都早被洗刷干净,哪里还寻得着?

没有线索,就无法破案,更无法回去跟黄县令交差,钟捕头心情颇为烦躁,暗道:“看来只能从陈三郎身上找突破口了,区区一个文弱书生,要拿下,还不是小菜一碟?”

【92KS. 】

------------

第二十六章:鸟脱囚笼,鱼跃江河

距离院试只有十天了。

陈三郎抓紧时间攻读,又到杨老先生那里借阅了好些经义文章,细细研习着,争取做到成竹在胸。

这一天,华叔忽而悄悄跑到书房里来:“少爷,有些不对劲。”

陈三郎放下书卷,问:“怎么啦?”

“我发现院落外面有人在盯梢,是衙门里的人。”

其实陈三郎也察觉了,但生怕母亲担忧,就没有声张。

“姐夫逃脱的事,终归要暴露了吗?”

由于张甲李乙两名官差丧命黄泉,不可能再出现。久而久之,黄县令不怀疑才怪,能拖到现在,已是最理想的结果。原本可能遗留的蛛丝马迹消失殆尽,再想抓到把柄就难了。

“毫无疑问,现在衙门肯定都在盯着我,要从我这里寻找突破口……”

陈三郎飞快地想着:只是对方有所顾忌,才没有冲进来抓人,而是在外面盯梢。但恐怕耐心有限,说不定哪一天就按耐不住直接来横的。

国有国法,然而这法,总是存在太多的漏洞能够被人钻营。若是黄县令真得撕破了脸皮,拉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