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6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头疼。书生,咱们都已是修道中人,你何苦还要流连此处,不如带着家眷远走,寻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岂不快活?”

相比陈三郎。他可是根正苗红的修士。道家多门庭,但核心的追求大同小异,可谓“自在”。

自在,人在世间,各种关系因果,缠绕周身,哪里能得自在?尤其跻身仕途后,名利最重。本心濡染,渐渐便会丧失本来面目。对于修道,乃是最大的障碍伤害。

故而许多门庭弟子行走江湖,淬炼道心,基本都是选择到处历练,极少长时间盘桓在一个地方,而在人间时的身份各种各样。行夫走贩有之、员外先生有之,也有当乞丐的,做小姐的……

然而涉入官场的,却相当罕见。

以往时候,也曾有修士入凡尘。化身读书郎,苦读诗书,然后考功名,有中进士的,有中探花的……但他们的历练到此为止,随即飘然离去。带着功名,却绝不愿意上任当官。

人间万丈红尘,官场正是最复杂的大染缸,修士甚为忌讳。至于那些下山扶龙庭的修士,他们虽然出入权贵门庭,但身份超然,很少从事干涉具体官场事务,小心翼翼保持着距离。

这一切在陈三郎身上都展现了颠覆性的呈现,他身为修士,不但深入官场,而且真正介于了。

一县之尊,末品小官,但无可否认,官就是官。

对此逍遥富道非常疑惑,过往时候曾三番几次当面问陈三郎,陈三郎的回答很是含糊,只说所修道不同。

眼下,道士故话重提。他觉得陈三郎案牍劳形,忙里忙外,还得对一县百姓操心,实在是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修士游戏人间,间或除除妖,做做法,点拨俗人,可不是什么行侠仗义,更多的在于道心要求,率性而行。

陈三郎望着他,忽道:“道士,你如果想走,我不会怪你。”

逍遥富道翻个白眼:“这是什么话?”

陈三郎道:“逍遥观固然是你基业,但我知道你并不愿意长年累月地呆在观中,这不符合你性格,也不利于修行。”

逍遥富道正年轻,自从在泾县修了道观,基本就很少远行了。除了回崂山那趟,其余时候,就算出门,也只在泾县方圆活动。

泾县才多大?

天下如海,泾县连个水洼地都算不上。

说不想远行游历,那是假话。

逍遥富道沉默片刻,开口:“书生,我答应过要帮你的。出家人,言出必行。”说着,嘻嘻一笑:“其实泾县也挺好的,我那道观,香火越来越旺盛,我要是不在,岂不前功尽废?”

顿一顿,斜眼瞥着陈三郎:“书生,你是不是要没收我的田产,要赶本道走哇。”

陈三郎哑然失笑,知道对方心中所想,默默一念,心有感动。他平生所交友朋并不多,这道士却是难得的一个,笑着说:“我怎么会让你走?你都看到了,修罗邪魔都浸入到我的地盘,正需要你降妖除魔呢。”

闻言,逍遥当即拍起胸膛:“本道爷正闲得无聊,正好大发神威,发展香火。你想怎么做,尽管开口。”

陈三郎眯了眯眼睛,一字字道:“首先,我会下令将周里正等五花大绑,戴枷游街示众;然后颁发告示,要民众揭发检举邪教行踪罪恶;与此同时,号召各地各乡组建乡勇队伍……”

“得得得!”

道士听得有些头疼,连忙喊道:“那些我听不懂,你就直说要我做什么就行。”

陈三郎没好气地自嘲一笑,这些谋划要是跟周分曹说,定然会让对方拍案较好,立刻起草文书,开始执行,可对逍遥富道讲,就等于对牛弹琴了:“好吧,你就负责到处巡逻,只要见到了修罗教众,能捉便捉,能杀便杀,反正不能再让他们蛊惑民心,祸害百姓了。”

逍遥富道一摊手,神态潇洒:“早说,这些都是本道爷强项啦。你尽管安心回衙门,等我好消息,本道去也。”

说到最后一句,人影飘渺,已到了山坡之下,很快消失不见,多半是驭用了风遁符之类的手段。

凝望他远去的背影,陈三郎心却难安,今晚行动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击杀了修罗教众和死士,捉到了与邪魅勾结的地方乡绅,只是他深深知道,今晚只不过是刚开幕,真正好戏,还在后头。后面,还不知道会搅起多大波澜,从此以后,惊涛恶浪,滚滚而来,恐怕再难安生了

------------

第两百九十四章:不打自招,招了当打

(屏蔽的公众章节已经全部解封,这下应该没有缺章的了,大家可安心阅读!)

一大早,衙门升堂,陈三郎不在,一切事务交由周分曹主持。~,x.具体事情经过,他早听兵勇队正汇报过,不禁眉头紧锁。

水可乘舟,亦可覆舟,民心,最不可测。朝廷统治,最紧要的,也是对民心的控制,故而王朝法典、律令等,针对民心管理条例具体而苛刻。其中一项,便是竖立正神,严禁野祭。

在古代,资讯不发达,很多百姓都不曾读书识字,一方面受限于家境困难,学不起;另一方面,与朝廷的愚民政策必不可分。

然而愚民也是一柄双刃剑,一面便于统治,另一面,却也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煽动民众,起来造反。

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来限制、监督。香火信仰,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领域,所以朝廷封神,只有得到朝廷认可,并保证效忠的教派,才会被纳成正统,可在天下各地建立庙观,接受民众跪拜。而不被承认的,便是野祭,一经发现,就会被取缔,灭杀。

正统教派,得到庙堂认同,有着堂正的发展空间,他们传承大多数百年,底蕴深厚,教义完整;而野祭为了掠夺香火,争抢信仰,往往不惜铤而走险,走邪门歪道。

当野祭发展成规模,危害性极大。那些被洗脑的信众们一旦发起狂来,理智全失,甚至六亲不认,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为官者,不怕自然灾害,却怕管辖中出现野祭邪神。不过两者往往有着密切关系。相辅相成。

天下百姓,性格淳朴,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本质朴素,只要有饭吃,有衣服穿。便会安安分分。

此性格,像鹿,温顺。

不过当民不聊生,被逼到了绝境上,那就不同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到那等地步,民心大乱,为求生路,何事不敢做?

夏禹王朝立国以来。几代皇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繁花似锦。百姓们安居乐业,就算碰到旱涝灾害,也因为官府救济及时,而不曾出过大乱子。

而现在,周分曹问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内心隐隐不安。觉得泾县可能要出大乱子了。

整整一个村庄,上百人口。都被邪神吸纳,死得干净,此事传扬出去,必当令人震惊。

虽然当今朝野,注意力都被起兵的石破军所吸引,对于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