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1 / 1)

斩邪 南朝陈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可少,陈三郎心里明白得很,在这方面,绝不可吝啬。

果不其然,田产分下去后,众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耕田翻土,修葺水利,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周何之分到十亩田,颇为过意不去:“公子,周某初来乍到,寸功未立,就分得这么多田,实在脸红。古语有言:无功不受禄,不如等把事情做起来后再说吧。”

被夫人提醒,他改口称呼,不再叫“道远”,以示主次。开始的时候略有些疙瘩,叫多几次,顺口多了。

陈三郎摆一摆手:“无妨。何之,你甘愿卖掉祖宅,跟随我来,便是功劳。你一大家子,没有田地,便是无根之萍,岂能安心做事?其他不用多说,我需要你做的事多着呢,区区十亩田地,不足挂齿。”

周何之躬身道:“多谢公子厚赐,周某必当竭尽所能。”

陈三郎便拿出上次观察描绘的地图,又拿起一根树枝,往图上一指:“何之你看此图,有甚见解?”

周何之打醒精神,仔细观看起来,越看越是振奋。按照地图所示,陈三郎显然胸有沟壑,当前买下的一百亩田地,只是开端而已。

又看了一会,忍不住开口说道:“公子是想在外边建立村庄坞堡?”

陈三郎道:“不错,县城格局已定,难以插足;而我家宅子也不大,空间狭隘,要图发展,必须跳出来。”

周何之叹道:“公子高瞻远瞩,周某佩服。”

这不是恭维话,而是心里话。陈三郎绝非那些迂腐的只会掉书袋的书呆子,不但能考纸上文章,更能做实事文章。

想了想,又问:“建立村庄坞堡,耗费不小……还有,须得衙门批准。”

陈三郎笑道:“衙门批准不难,总比直接买地容易得多。”

周何之亦非笨人,有些明白陈三郎的用意了:先买田产,然后利用就近原则申请建立村庄坞堡,再以村庄坞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垦荒地便顺理成章……慢慢地,将整块地方全部吞下,万亩面积,可成基业。

“不过公子,此事做起来耗时不短,需得徐徐图之。”

“嗯,我本就不指望两三年能成事,目前先打根基,勾勒雏形。何之,我不用多久便要奔赴京城考会试,诸多事务,就得劳烦你了。”

周何之慨然道:“士为知己者死,周某本是个落第秀才,一日三餐欲求不能。蒙得公子赏识,委以重任,敢不鞠躬尽瘁?”

陈三郎呵呵一笑:“那你先去忙吧,有什么事,可与杨老先生商讨。”

“明白。”

周何之告辞出去。

他年少有头角,饱览群书,也曾有雄心壮志,无奈科举折戟,断了希望,本以为这一辈子就只能厮混日子,抱憾而过。可选择跟随陈三郎后,又有了实现抱负的地方,好像焕发第二春,精神抖擞得很。

周何之刚走,华叔又进来。

陈三郎问:“华叔,有事?”

华叔道:“少爷,我一个半截子入土的人,无儿无女,要那么多田地干甚,你拿回去,给别人种吧。”

陈三郎笑道:“你在家里做了几十年的事,历经两代人,这是莫大功劳。有功必赏,难道你想外人指着我脊背骂,说我刻薄对待老人吗?”

“这个……”

陈三郎又道:“华叔,你才花甲之年,以后日子安康了,老当益壮,很多事情我还指望你呢。”

华叔泣声道:“少爷,我生是陈家人,死是陈家鬼。”

陈三郎叹了口气,悠然道:“华叔,那一次我带着你去南阳府考府试,曾经跟你说过要让你衣锦还乡,娶一房媳妇,你还记得吗?”

华叔老脸一红:“记得。”

“那时候,你心里一定以为少爷我喝醉酒,说胡话故意逗你的吧。”

华叔讪讪然道:“可不是。”

陈三郎神色一正:“我说过的话,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现在,就是实践诺言的时候了。”

说着,拿出五封银子,放在桌子上:“这里有五十两银子,你带在身上,衣锦还乡。娶个媳妇,办妥事情了,再回来。要是老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愿意跟你过来,就带他们来。这边缺人,必有善待。”

华叔拿过银子,泪水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

陈三郎连忙把他扶起:“华叔,你这趟回去,身上带着银子,一个人不安全,叫阿安陪你一起走。”

阿安是小翠的哥哥,一个结实的青年,日前已经成为陈家的仆从。华叔虽然是老江湖了,但身边带个人,更加放心些。

送走华叔,陈三郎呆在书房中想事情,归纳梳理,有什么事情是现阶段能做的,尽早办妥。

最迟,他十月份就得启程前往京城。

对于寒门士子,如果说乡试中举是鲤鱼跃龙门,那会试便是青云直上。如果止步于举人功名,虽然有官身,但依照目前形势,想要当个官儿并不那么容易,不知走多少门路,打点多少银子才行,还得排队,等得人脖子长。

譬如鱼跃,再怎么蹦跶,高度也有限。

但考过会试后,获取进士功名,将再度质变,青云直上,天空辽阔,前景明朗。

只要是进士,一定有官当。

更不用说,陈三郎修炼《浩然帛书》,也需要功名积累支撑了。故而不管如何,对于今届会试,他势在必得。别忘了,外面还有一个毒蛇般的道士虎视眈眈,随时扑杀出来呢。

至于其他凶险,更难以预料。

现阶段,陈三郎主要吩咐周何之他们挖地开荒,依山傍水地零星建立点农舍房屋,真正的村庄坞堡却急不得,不是那么好建立起来的。

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手头几乎没什么钱了。

最开始得到的一箱金银财宝早花销殆尽,还是后来螃蟹雄鱼精两个知道公子等钱用,就游出泾江去翻找沉船,又得了一批钱财送来,才能购置百亩田产。但这条财路并不长久,也不稳定。

生财有道,何道为妙?

(主角没钱花使了,各位看官能否指点条明路?)S

------------

第一百一十二章:衣锦还乡,求才若渴

(感谢书友“民国农民甲”的万币厚赐,成为《斩邪》新舵主;感谢“龙王灭世”“王无罪”“莫轩意”“珠海阿龙”的慷慨打赏!还有投月票的读者们,真得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却说第二天清晨,华叔收拾了当,把银子放好了,带着阿安,出城而去――他的老家在明远县,与泾县比邻,有官道通达。

阿安负责赶马车,车上载着许多东西,都是在县里买下来带回老家送人的礼物,吃的用的小孩玩的,什么都有些。

华叔已整整十年没有回家,如今衣锦还乡,怎能空手而回?

陈家渐成门第,马车也买了两架备用,陈三郎特别吩咐,让华叔赶一架回去,这是对老人的恩惠,旁人见着,好不羡慕。

有马车赶路,便利许多。

阿安赶着车,颇为麻利。他是个闷葫芦,话不多。在路上的时候,华叔忍不住内心激动,一个劲地说着话。阿安只听,半天不吭一声。

大半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