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1 章(1 / 1)

武极江湖 赵三火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便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令老者惊叹不已。老者本来给自己定了一年之期,无论丛一仙学的多少,到了期限他便返回中原,但见丛一仙乃是一块浑然璞玉,便动了精雕细琢之心,在灵族一待待了五年。

这五年里,丛一仙不仅学了他全部的医药之技,甚至青出于蓝,犹有胜之。五年后,老者一命归天,丛一仙则痴迷医道不能自拔,听老者说中原名家圣手多不可数,便离开极北,赶赴中原,以期跟名医切磋,凭医术扬名。

他学过幻化之法,踏足冀州大地,便幻成人形,来到冀州最著名的元化医馆,将来意说明,那侍者进去禀报,过不一会儿,把他带到馆主的房间。

馆主请他坐下,见他相貌端正,人也精神,暗暗点头,问起名字和来历,丛一仙报了“丛医”这个名号,将杜撰的来历说了,馆主又问道:“阁下是第几等的结业生?”

丛一仙一怔,道:“什么第几等?”

那馆主道:“我问的是,阁下从帝国医学院结束学业时,院长给定的等级。”

丛一仙奇道:“帝国医学院?在下没进去过。”

那馆主“哦”的一声,皱眉道:“胡闹,真是胡闹,你不是医学院出身,来这里做什么,这不是耽误我的功夫吗?来人,送客。”

丛一仙道:“在下的医术虽非医学院学来,却自认不会差了,馆主可以考较一番。”

那馆主摆了摆手,道:“赤脚医生的野路子有什么用。”喝令侍者把丛一仙赶了出去。

丛一仙不禁生气,抬脚将一枚小石子踢出好远,心想:“帝国医学院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信了,凭我这一身医术,难道遇不上识货的人?”

这样想着,他辗转走遍了整个冀州,所有的医馆跟元化医馆一样,一上来便打听他在帝国医学院结业的等级,得知他并非医学院出身,立时送客,更无商量的余地。

丛一仙总算知道了医学院在整个帝国的巨大影响力,若在乡野山村搭个草庐行医,实非他本心所愿,出于无奈,只好进了皖北的一家医学院进修。

他从极北出发时,带了不少魔兽内丹、灵石灵药,将东西变卖,获得一大笔钱,支持医学院三年的开销,倒是绰绰有余。

将学院安排的住处布置妥当,便去拜见授课先生。这座医学院除了院长和职事人员,共有十名授课先生和五名医师。每名授课先生门下有三十个学生,到了第三年,五名医师从三百名人中各选出十名学业优秀的学生,将他们带进格物院,加以重点培养。

结业等级测试时,格物院的学生最低等级也是第五等(第一等最高,第九等最低)。

丛一仙见过了先生,是个五十来岁、一把山羊胡子的老学究,又跟其他同学打了招呼。这些人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男女参半,有的锦衣华冠,腰悬玉佩,有的衣着普通,来自不同阶层。

见面过后,丛一仙在学院中闲逛,平整如镜的湖面、雕栏石桥、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及红色院墙外的青山草木,与极北的冰山雪林大不相同,这个全新而陌生的世界令他感到新鲜之余,又有一丝紧张。

正信步闲逛,忽听得一个少女的声音叫道:“喂,同学,帮个忙吧。”

丛一仙转头看去,身后站着一个少女。只见她一张鹅蛋脸,双颊上有几颗麻子,属于中等姿色,嘴唇微微翘起,显示着她性格里有一丝不服输。她指着身旁的大包小包,问道:“帮我搬去住处可以吗?”

丛一仙道:“你倒是不客气。”

少女笑道:“都是一个学院的同学,以后没准你就用得到我了。”

丛一仙笑了笑,帮她拎一只大包袱。二人边走边聊天,丛一仙得知少女名叫甘莹莹,家里是行医的。把箱子搬到少女的住处门口,少女说声再见,便进屋去了。

次日上课,授课先生先教授《难经》,将论脉的前四难讲解之后,便让众人背诵。

丛一仙望着满纸的小楷,心里暗暗叫苦:那走方郎中都是带他外出,将各种药草呈现在他面前,把药草的特性讲给他,有时灵族成员受伤,走方郎中便借着动刀施针或望闻问切的间隙传他经验和诀窍。似这般默诵记忆,他从未经历过,再加上灵族和人族资质有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记的都是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先生挨个检查,查到丛一仙时,见他磕磕绊绊,吞声踌躇,不由得大怒,拍着桌子叱道:“蠢材,你是干什么吃的!这点东西都记不住,你的脑子是猪脑子?”

其余学生哄然大笑。丛一仙虽然生气,却不敢反驳,因为昨日见面时,他便警告过众学生,先生有权将学生逐出学院,并将其名字登入惩戒簿,以后帝国境内的各个医学院都不会再收此人。

正文 第四百三十二章 初涉中原(2)

先生好一通乱骂,直骂的气喘吁吁,这才停下,指着墙角,喝道:“去那里。”

丛一仙道:“是。”带着那本《难经》站到墙角。先生继续往下讲解,他努力想要学好,但书上的文字于他而言,便如天书一般,一上午先生讲了四节,他一番死记硬背之后,却连最初记下的只言片语也忘的干干净净。

餐房吃饭时,便听得一人冷笑道:“学习时脑子像猪一样,吃饭时肠胃像猪一样,这不就是一口活猪么?”

说话的学生身材高大,名叫马爵,是丛一仙的同舍同学,瞧着丛一仙,脸上挂着讥讽的笑,他说完这话,其他同学纷纷哄笑起来。

丛一仙怒火上冲,拍案而起,待要跟马爵动手,呼呼呼,周围站起了五六个人,虎视眈眈的望着他,只要丛一仙动手,他们便要一拥而上。

丛一仙审时度势,自衬不是他们的对手,默默地坐下了,众人见他忍气吞声,便加倍的讥嘲起他来。

这般过了十天,一部《难经》终于讲完,丛一仙不知挨了先生多少骂,也不知挨了同学多少讥笑,到了第十一天,心想:“就算不去给人行诊,也得识别草药、学习望闻问切了吧?”

走进学舍,却见每张桌子上都摆了一本《神农本草经》,那先生摇头晃脑的也夹着一本《神农本草经》来到台上,咳嗽两声,道:“今天开始,学习《神农本草经》。”

丛一仙大失所望,忍不住站起身来,问道:“先....先生,咱们何时学习望闻问切?”

那先生冷笑一声,道:“无知蠢材,还没走就想学跑了?先把《难经》背完再说吧,不过看你的资质,等背完了,也就一只脚踏过奈何桥了。”

丛一仙一张脸憋得通红,忍不住反驳道:“先生,你教的这些东西并没多大用处,难道给病人背书,就能治好病么?”

其他人见他顶撞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