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麻辣烫(1 / 1)

第51章 麻辣烫

  宋春夏带着心事, 连带着做饭的时候盐都变得不要钱。

  下午姐姐一家要离开的时候,宋春夏找到了妹妹。

  “你姐夫答应了,想听听你的意思。你说的有道理, 我跟他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论之后我俩谁下岗都不至于慌了阵脚。”

  宋时夏感到无比欣慰, 只要姐姐夫妻俩能听劝, 以后比别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清单交给姐姐。

  “你们离城近, 明天一早去药材店或者中医院把这些东西全部采购回来。”

  宋春夏认得简单的字, 上面好像都是些药材名字。

  “怎么全都是药材?难道你让我俩去给人看病啊?”

  宋时夏耐心解释:“这些药材也能当成做菜的调料。反正是我的独门秘方,你要是担心浪费钱就少买一点, 称上几两就行。”

  宋春夏心想几两药材放到食物里那能好吃吗?不过看着妹妹信誓旦旦的模样, 她心里也多了几分底气。

  宋时夏又补充道:“明天随便买点菜不用买太多,什么菜都可以,准备好配菜等着我来亲自教你们。”

  宋春夏听明白了:“我这手艺真的能给人做饭吗?”

  宋时夏知道姐姐是误会了。

  “姐, 不是让你俩去饭店当大厨, 是自己摆个小吃摊。你别小看路边摊,人家平平无奇的小摊子一天能挣不少钱呢。”

  “啧,我懂了, 我明儿一早就把你要的东西准备齐全。”

  大姐一家离开, 宋母找到了宋时夏。

  “你姐姐家里是不是发生啥事了?”

  宋时夏故意装作听不懂:“没有啊,妈你咋看出来的?”

  宋母忧心忡忡:“你别跟我贫,你姐那么精打细算的一个人, 今天做饭放盐跟不要钱似的肯定有心事。”

  她想了想:“我姐嫌工资低问我有没有办法找个副业赚钱,我在帮她出主意呢。”

  宋母果真信了:“你说她这工作一个月能有55块钱, 咋就不够花了呢?”

  “妈, 我姐在镇上干啥都得要钱呀。而且别的不说,毛蛋要上初中, 再过几年就要娶媳妇儿了,我姐跟姐夫不得努努力给毛蛋存点老婆本啊。”

  “那不是还有你姐夫,他跟你姐工资加起来一个月得有120块钱呢。”

  “反正现在政策允许个体经营,你就让她试试呗。”要是坦白姐姐和姐夫有下岗危机父母怕是要睡不着觉,等姐姐一家渡过难关再让她亲自跟父母解释。

  宋时夏拿着水壶给卧室花盆里的人参浇了些灵泉水。由于怕人参品相放坏,她重新挖土把人参栽到花盆里,没想到看起来似乎还能继续生长没有枯萎的意思。

  她揪了两根人参须种在空间的地里,要是长出来人参再种上几年就能当传家宝了。

  中秋节只有一天假期,不过季惟清周五和周一没课,所以加上周六日有四天假期。

  第二天一早,到了分别的时候。

  宋冬冬嘴撅的老高,眼睛通红地跟在姐姐身后,一米七的人硬是比她矮了一头。

  宋时夏摸摸他的脑袋,言笑晏晏安慰他,

  “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哭鼻子啊?”

  “我不管,你过年一定要回来看我,你不能去了城里就把弟弟排在后面。”

  宋时夏抿着嘴笑:“那我每个月给你写信好不好?但是要查探你的学习成果,你得把考试分数给我寄来,这决定了我过年回来你的礼物跟红包大不大。”

  离别的煽情气氛就被这么硬生生扯到了学习上,宋冬冬张着嘴随即昂首挺胸。

  “看不起谁呢,等着给我发大红包!”

  他一抬头挺胸就比姐姐高半个脑袋。

  宋时夏笑着道:“我等着。平时不要弯腰驼背,你看哪个踢足球的人是驼背?”

  宋冬冬嘴硬反驳,说自己只是偶尔。

  宋父一直沉默着,他昨晚跟季惟清在院子里聊了很久,大家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晚上睡觉不论宋时夏怎么问都撬不开季惟清的嘴,他只说她父母很宠爱她。

  宋母往车上塞了腊肉又想塞活鸡,宋秋生好说歹说才让她放弃。

  最后她妥协:“我继续养着,等你们过年回来再杀。”

  宋时夏突然冒出来。

  “不用,冬冬上学正是用脑子的时候,老母鸡留着炖汤给他补补。”

  宋父突然接话:“考不上高中就去城里打工,一天天不好好念书成天就知道玩。”

  宋冬冬委屈巴巴,他哪有成天玩。

  宋时夏转头告诫他:“你听明白了?要是明年考不上高中就得去打工。”

  宋冬冬猛猛点头:“我一定好好学习,姐你放心。”

  临上车前,宋冬冬趁着姐夫已经坐在车上拉着姐姐的衣角压低声音,

  “姐,我不知道你为啥变化这么大,但是我更喜欢现在的你。你就该多笑笑,别成天总垮着脸瞪人。你要是在城里受了委屈就回来家里住,等我挣钱了让你享福。”

  宋时夏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可能是结婚后人就会变得成熟稳重,毕竟从孩子变成了大家长。”即便壳子外面的人一模一样,敏锐的小孩总会察觉到变化。不过宋冬冬以为是她实现了当城里人的愿望才脾气变好,变得温柔爱笑。

  汽车离开村里,在村里留下了不少讨论的话题。

  大队倒没人说闲话,当初帮忙找过原身的人都被宋家两口子亲自上门道过谢,拿了人家的赔礼不好在背后说闲话。

  但别的大队总有几个长舌妇每天坐在村口唠闲话,聊着聊着就扯到了同一个村两个年轻小姑娘嫁给二婚男人。

  “要我说还是小夏嫁得这个男人看着更靠谱像文化人。”

  “得了吧,你是看上人家开小汽车,哪是人靠谱,你又没跟人说过话。”

  “去去,小汽车是宋秋生借来的车,跟人家没关系。”

  “再没关系人家会开小汽车就证明有车,没车的人怎么会开小汽车?”

  “你俩吵什么?说不定是司机呢。”

  有人压低声音:“还真不是司机,我去她们大队打听过,说是大学老师。”

  “那不是跟陈娇嫁的对象一样?你说这些大学老师怎么都喜欢二婚娶年轻姑娘?”

  “霍家老太太说了,大学老师每月工资一百多呢,我要是年轻小姑娘也愿意嫁。”

  “这么多啊!难怪呢。你们说宋秋生打工一毛钱没赚到又出去做生意,难不成宋家这回要飞黄腾达了?”

  “没准有戏,这次他一个人打拼没有人拖后腿,都赖你们大队姓黄的母子俩把我们其他几个大队的年轻人害惨了。”

  当初被宋秋生的竞争对手收买的同村人就是他,他大赚一笔后接了亲妈去享福。正是因为他的孝心才被宋秋生等人发现不对劲。对方会拍马屁一直跟在大老板身边当小弟,创业失败回村的年轻人恨透他了。

  这场闲话随着大队长家的婆娘出面被制止,传到宋时夏耳中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宋春夏大清早就喊上丈夫一起去中医院去买药,她在家里提到妹妹今天要路过,老太太就提着篮子去买菜了。

  老太太眼里宋秋生和宋时夏都有出息,宋冬冬虽说还看不出来但打小就脑子灵光,这一家兄弟姐妹说不定以后真的能飞黄腾达。

  她不求太多,到时候能拉扯毛蛋跟他爹一把别让父子俩混得太差拖后腿。

  来到姐姐家,宋时夏没有多余的闲话直奔厨房。

  “姐,你跟姐夫都来,俩人一起学。”

  时间有限,吃了这顿就得马不停蹄继续开车赶路了。

  宋时夏把配料全部调在一起。

  “我一共教你们做两种,配料比例一定要牢记,死死记在心里最好不要写出来。”

  老太太站在厨房门口。

  “小夏啊,我能听不?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做饭手艺不如我。”

  宋时夏点头:“大娘,那你就进来一起看着吧。”

  她挑着药材配料:“眼下入秋了,这个麻辣烫正适合秋冬天,还有我特制的卤水,一年四季都能卤菜,保证你们尝过就知道。”

  老太太没听过麻辣烫,但知道卤水,得知是自己会做的东西心里有了底。

  宋时夏动作很快,一边做一边教导,把配料调料精细到克重。

  “最开始你们把握不好味道就弄杆小秤自己称,后续按照顾客的口味调整,到时候就是你们自己的独门秘诀了。”

  宋春夏跟老太太如临大敌,牢牢记着每个步骤,孙国强下厨不是强项,连忙拿着本子记录数据。

  他解释道:“等我们多做几次熟练了就把这张纸烧了。”

  宋时夏没反对。

  一锅卤水煮沸,旁边灶台的麻辣烫锅底也飘出了香味。

  宋时夏没在家做过麻辣烫,主要是嫌备菜麻烦。

  老太太嗅着鼻子:“我滴乖乖,这味道把人香迷糊了。”

  不只是厨房里的人不断分泌着口水,客厅里坐着的宋秋生也不好受。

  他跟妹夫的话题从国际形势变成了讨论厨房在做什么菜。

  “这肯定又是我妹弄出来的好吃的,闻着像火锅。”

  “你真有福气能天天吃她做的饭,我妹随手炒碗蛋炒饭都比我做得好吃,她以前在家做饭都没这么好吃。”

  宋秋生离家几年回来对妹妹的厨艺感到陌生又惊喜。以前妹妹在家经常做饭,但顶多就是不难吃中等水平,偶尔发挥好,没想到她在家做饭把厨艺练出来了。

  季惟清回想到领证那天自己吃过的一碗鸡蛋面,那是他吃过最美味的一顿晚餐。

  麻辣烫锅底煮出来,剩下的步骤需要夫妻俩亲自上手操作。

  “下菜你们熟悉吧?先下不容易煮熟的荤菜慢慢煮,素菜留在后面烫过就能吃。”

  宋时夏又讲了不少技巧,比如给所有菜串上签子,虽说买签子需要投入成本,但节省顾客的时间还能方便计算价格。

  宋春夏惊喜道:“我觉得有签子不错,听着就很方便。”

  因为今天是家里自己人吃这一顿,宋时夏就没有让姐姐准备竹签。

  老太太本想省钱,可宋时夏提到她在家可以串签子,等夫妻俩下班后去摆摊试试。反正先当成下班后兼职,要是反馈不错就能考虑是否下岗做个体户了。

  夫妻二人听完妹妹的指导规划,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