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看了一会儿,他又招手让侍女再拿一套茶具过来,同时意味深长地看苏进:“苏先生懂得真多,没想到对宋茶也有如此研究。”
“略懂。文化本来就是文物衍生出来的一个部分。”苏进淡淡地道。
“听说苏先生出身福利院,当真看不出来。”石英玉扬眉道。
“出身只是登天阶的起始点,路,始终是自己走出来的。”苏进低头筛粉,并不看他。
石英玉微微变色,这时侍女拿来了又一套茶具,苏进抬头看了一眼,这套也是文物,但是相比之下,明显就没有桌上摆着的这套正宗名贵了。
石英玉看见他的表情,突然有些发怒:“你这眼神什么意思?”
“很不错的文物,石先生出身的确不错。”苏进话声平静。
“你知道我是谁了?”石英玉一怔。
“令祖父这段时间一直跟我在一起,他很想你。”苏进道。
“他……会提到我?”石英玉的声音有些变调了。
“为何不会?”苏进反问。
“他……”石英玉说了一个字就闭上了嘴,接着彻底沉默了下去。
片刻后,他拿过侍女手上的茶具,挑出茶碾,开始碾茶磨粉。 一段时间内,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做着手上的工作。
突然,一个声音出现在他们附近:“黄金碾畔绿尘飞,古人诚不我欺。”
石英玉用的也是金椎,此时两人位于船舷旁边,薄纱把窗外的强烈阳光过滤了一道,让它变得柔和起来。洁白的光线照在金椎上,光亮中隐约可以看见绿色的灰尘在浮动,正是被碾得极碎的茶粉。
苏进再次筛过一道,这一次几乎所有的茶粉全部从茶萝中透了出去,没留下什么残余。
这就是宋人斗茶的第一道工序:“碾磨。”
石英玉跟苏进做着一模一样的工作,让刚刚出来的苏陌有些失笑:“你们俩这是干什么,真的要斗茶吗?一先一后,怎么斗?”
苏进把茶粉全部准备好,看向苏陌。
他……或者说是她显然是洗了个澡,整个人还带着清新的水汽。她重新化妆成了女性,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清新美好得像个女大学生。
看着她这个样子,谁也想象不到她刚才还是个微微发福的中年男人。
现在,她正倚在石英玉的椅背旁边,对着苏进嫣然而笑,乌黑的发丝在光线下反射着白光。刚才范仲淹的那句诗,就是从她的嘴里念出来的。
苏进已经是心胸非常开阔的人了,但是看着她这个样子,心里还是忍不住觉得有些古怪。
他没有说话,对面的石英玉有些不耐烦地说:“谁让你一去那么久,就随便玩玩吧。”
然后,他对苏进一抬下巴,说:“候汤你先?”
侍女再度走来,手里捧着一个白釉瓜棱形汤瓶,对着苏进笑意盈盈。
“行,我来吧。”苏进说。
候汤是斗茶的第二步,蔡襄曾说“候汤最难”,这的确是斗茶中非常关键难度又很大的一个步骤。
石英玉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带了一些挑衅,听见苏进的回答,苏陌的笑意中则多了几分期盼。
泡茶就要用热水,所谓的候汤,其实就是等着泡茶用的水烧热。汤,就是古代的水的意思。
宋代的煎水器就是所谓的汤瓶,通常是瓷制的,看不清内部。所以,水沸到什么程度没法用眼睛看,只能用耳朵听。水如果不够热,茶末就会飘到水面上来;水如果太烫了,茶末会沉到水里,不能达到最好的斗茶效果。
所以,想要控制水的热度达到刚刚好的程度,必须得小心伺候着,熟悉水沸的不同声音才行。
苏进的态度非常自然,无论是石英玉的挑衅还是苏陌的故作熟稔,他一律平静以待。
他从侍女手中接过汤瓶,放到刚刚燃起的小炉上,开始用扇子轻扇,控制火候。
片刻后,他取过那个建盏茶杯,放到火边微微烘烤,用以暖杯。
在场的三个人都是,或者曾经是惊才绝艳的顶级修复师,当然都是非常有耐心的。
水沸需要一段时间,三个人却都非常耐心地等着,期间没一个人说话。
苏进仿佛也忘记了卢舍那大佛佛手的事情,好像是到此处来,真的只是为了石英玉斗一次茶一样。
十多分钟后,水开始沸腾。船舱里非常安静,但是窗外的波浪声不断传来,不时还有飞鸟渡河而过,留下绵长的鸣叫,这些对候汤来说全是干扰。
片刻后,两只鸟不知受到什么诱惑,突然飞过来停在了船栏上,吵架一样叽叽喳喳。
石英玉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苏陌则眉头一皱,站起了身。
她正要转身出去把鸟赶走,却听见苏进轻轻一句话道:“好了。”说着,他提起了汤瓶,直接倒了少量被烤得微暖,又加入了茶粉的杯子里,调成了胶状。
这是斗茶中点茶开始的第一步,调膏,接下来的,就是斗茶最重头的部分,注汤和击拂。
这是斗茶中最精彩也最好看的部分,斗茶是否能胜,前期全是准备,这一步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苏陌停住了动作,转身看他。石英玉也不知不觉中放缓了呼吸。
苏进将建盏平放于桌上,一手拿着汤瓶,一手拿着用制的茶筅,两只手同时做起了不同的动作。
他左手以极其缓慢却稳定的动作往杯中注水,另一只手则轻重不等、缓急有度地击打拂动茶汤。
杯底的绿色茶膏与更多的热水相混合,竟然渐渐变成了白色。
最后,白色的乳状雾气溢盏而起,在杯面上凝而不去,仔细看会发现那其实不是雾气,而是茶面上的白色泡沫。它完全掩去了茶汤本来的颜色,紧紧地贴在杯壁旁边,迟迟不散。
石英玉在一边看着,下意识地数起了秒。
斗茶的关键就是这白色泡沫,它的正式名称叫“汤花”。宋人斗茶的输赢评判标准,除了汤色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看的汤花的持久度。
汤花遍布茶面,不久后会褪去,从边缘与盏壁相接的位置开始,会渐渐出现茶色的水线,直到完全消失。
这条茶色水线叫作水痕,水痕出现得越晚,斗茶者的赢面越高。
正常情况下斗茶,双方应是同时开始,同时击拂完毕,那样谁胜谁负就能看得很明显了。
但今天石英玉只是一时兴起,开始时只准备了一套茶具,根本不符合正常斗茶的标准。
如果两者水平相差得很悬殊,他还可以给苏进“现现眼”,但是现在看着茶花咬盏的时间,他的笑容渐渐消失,开始眯起眼睛用全新的目光打量着他。
苏进这杯茶的汤花咬盏时间极长,直到栏杆上那两只吱吱喳喳的鸟吵完了飞走,汤花才缓慢地消失,露出了盏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