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0 章(1 / 1)

天工 沙包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1个月前

确不够……”

谈修之正靠墙站在一边,他突然放下手臂,问道:“九天后,就是龙抬头……难道……”他目光灼灼地问道,“你打算,用马王堆帛书修复,在龙抬头上夺段?”

谈修之本身是不会文物修复的。

但是,他既然做了这一行,也就对此进行过足够深入的了解。

所以,关于夺段,他知道的可能比苏进还多。

每个修复师专精的项目不一样,通常也不会要求他们面面俱到。

夺段虽然是修复师的特殊规则,但同样也延续了这样的惯例。

低段修复师提出夺段的对象,必须要是同门类的前辈。提出夺段之后,双方各自准备需要修复的文物,当场进行修复,最后由文物协会来评定两人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修复水平,以及最后的修复成果。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被修复的文物成为了非常关键的一环。

文物价值越高,得到的评价会越高;文物破损程度越严重,最后修复出来的成果越显著,得到的评价当然也会越高。

综合各种方面,再没有比马王堆帛书更合适的选择了!

它出自马王堆汉墓,这一汉墓虽然还没有完全被开掘完毕,但就现在开掘出来的文物而言,被评定为“a类项目”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最关键的是,新年那天,苏进他们断网,没能与外网联系。而在他们与世隔绝的时候,马王堆汉墓已经在外界掀起了一阵热潮,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马王堆三号墓会选在新年前开掘,本身就带了“新年献礼”的意味。当时它被开掘的过程,被摄影头全部拍摄了下来。

这个世界也是有春节联欢晚会的,晚会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播放这一年来,华夏各地传统文化复兴的情况。这一环节一共分成六个部分,由大量视频组成。其中占据了相当份量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南锣鼓巷改建事宜引发的全民大讨论,另一方面,就是马王堆汉墓的开掘了。

马王堆汉墓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其中漆器非常多,而且这些漆器保护得还非常好。

它们以红黑漆器为主,很多根本不需要什么修复,挖掘出来,暴露在灯光下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散发着华贵亮眼的光芒。

这一件件漆美的漆器,以及各种竹简、木俑、兵器,以及精美绝伦的丝织品, 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在这种前提下,出身于这一项目的帛书,天然就拥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极高的关注度。

更别提,它被拍下来的样子,谈修之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那块帛书浸过水,沾成了一团,黑黑黄黄,像块烂兮兮的砖一样。如果不是出于对苏进眼光的信任,他是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件宝物的。

老实说,他也很好奇,这样一件物品,苏进会有什么样的手段修复。更何况,苏进对它的重视、为修复它进行的准备,远超以前所有他经手过的文物。

拥有极高的价值与关注度,又破损到难以修复的文物,还有什么文物, 比它更适合用来夺段?

想到这里,谈修之也忍不住兴奋了起来,转向何三问道:“九天能准备好吗?”

——————————————————————

感谢fou4v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的天天支持!!

0492 土豪的习惯

何三紧盯着苏进,过了一会儿才哼了一声,说:“得亏你遇到的是我。”

这口风……有点意思啊。

何三直起身子,道:“你要是碰见的是我那些师兄弟,就算他们能养出这样的丝样……要只用九天就批量产,他们也得叫你滚蛋。”他轻轻哼了一声,说,“你自己也知道,一条蚕从孵出来到成虫成茧,要24-28天。9天成蚕,这不科学!”

苏进注视着他,笑了起来:“但是三哥是有办法的,对吧?”

何三啧啧两声,点了点他说:“这小子,无事叫何三,有事叫三哥,贼精贼精的。”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苏进贼精,但他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何三向他招招手说:“跟我来吧。”

他带着苏进走上了三楼,这里一共有三扇门,他走到走廊尽头,拉开那扇门,说:“来看。”

苏进走到门口,抬眼往里一看,顿时吃了一惊。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片片的大型保育箱,看上去简直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实验基地。保育箱里放满了蚕,一龄的蚁蚕、二龄的、三龄的……各种不同阶段的都有。

何三满不在乎地说:“我以前不太会养蚕,所以每个种类我都多备了一点。后来技术见长,但这个习惯还是一直没改。”

苏进环视着整个房间,真心实意地感叹道:“这真是……土豪的习惯啊。”

总之,苏进需要的蚕种,何三本来就备了不少。这个部分他使用了自动饲育机,能够自动供应桑叶。虽然效果没手动饲育的好,但大部分还是顺利成活了下来。

楼下那一批,反而因为太重视,全部采用手动饲育的方式,在他不在的时候产生了更高的死亡率。

这样一来,下一批蚕丝的供应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了。就算苏进没提,何三也没打算拖到一个月再给他供货。而现在嘛……那就是刚刚好了。

何三摸着下巴说:“正好,龙抬头的时候我也要去考段,到时候可以看个现场!”他嘿嘿笑了两声,手臂搭上苏进的肩膀,道,“到时候不要留手啊,好戏就看你的了!”

苏进笑了笑,问道:“你到时候也要考段,顺利直考还是……”

何三摇头道:“我没你那个本事,还是老老实实一步步走上去吧。”

他的眼睛里闪动着冷静而明锐的光芒,显然心里早已有了打算。他嘴上说着很羡慕苏进,想看好戏什么的,心里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动摇。

苏进看了他一会儿,突然道:“对了,刚才你在缫丝的时候,我想起我听说过一种新的蒸汽渗透方法。”

“哦?”何三有点漫不经心地问道,“经过验证了吗?比我这个好?”

苏进说得比较保守:“的确有所改进,你可以试试。”他想了想,说,“这种方法叫二次渗透蒸气煮茧法。通常来说,渗透最重要的一项,是均匀度。渗透的均匀度高,煮熟的均匀度也会增加。我看你以前的这种方法,是以煮熟为主。以前你是在蒸汽渗透的基础上,用热汤吐水,在热汤中化去丝胶。这种新的方法,是以渗透为主,结合蒸汽渗透和热汤渗透,达到二次渗透的效果……”

他侃侃而谈,把这项新技术对何三介绍了一遍。

何三一开始还有点漫不经心,但听着听着,表情就变得认真了起来。

一门技术是不是好用,通常要经过实践验证。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方式可以参考,就是理论依据。

没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