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集体工作里。
按理来说,苏进只是天工社团的社长,管不着计算机社团那边。但这段时间,计算机社团一直配合这边的工作,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社员也管苏进叫起了“老大”,更是模仿着天工社团的形式进行管理。
他们也恐吓自己的社员,期末考试为重,通不过考试的,就给我滚蛋。
于是,这两个社团的成员加入了期末大军的复习阵容,跟其他学生一样努力,竟然一点也没受社团活动的影响,让老师们大吃一惊——他们本来还打算抽空告诫他们一下的呢。
不过他们现在的复习进度很良好,所以周末还是过来了,说是要让自己放松一下。
按理说,加入改建的社团活动只可能比日常学习更紧张,他们还把这边当成放松的话,只可能说明他们对这次故居改建投入了多少热情了。
前期方案到现在已经彻底完成,计算机社团明明已经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据郭天表示,他们有了一些新想法,还是想跟天工社团配合行动。苏进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那间花厅继续拨给计算机社团使用,那里仍然维持着一副科技感十足的模样。
婉容故居改建复工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微博上。
九张现场照片,有正在工作的施工队工人的,有之前被暂时保护的文物的,还有未来将要重点施工的角落的。
天工社团以前放的全部都是虚拟投影,这还是第一次有实景出场。真实的场景一下子就把看到这条微博的群众拉了进去,他们点开大图看了半天,开始给故居改建的微博加油喝彩。
“太棒了,就照这样修吧!”
“等到修好了,我要去看看最终的成果!”
“都没说了,大家88,我现在就去看!”
事实上,前几天微博论战正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出发,前往帽儿胡同婉容故居,想看看现场的实景。
但当时改建停工,国公府大门深锁,一个人也没有,他们也进不去。于是只能隔着围墙,想象了半天里面的场景,最后怏怏而归。
如今,国公府重新动工,这是不是代表,帝都群众们可以亲眼目睹现场的情景了?
立刻有一些行动力超强的,关了微博就冲去了帽儿胡同。
结果远在大门外,他们仍然被拦住了。
施工队开工,骆恒那边安排的保全队伍也上岗了。他们拦住了热情洋溢的围观群众,劝说他们不要进去。
施工场地非常混乱,工人和学生们全部都要戴着安全帽上岗。普通群众进去,万一磕着碰着哪里了怎么办?而且,施工非常紧张,如果要安排他们进去,势必会耽误工程,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开这个头。
保安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态度很好,说得也很有道理,冲动的群众只能怏怏而归。
这一下午,骆恒下面的保安人员一共劝说了一百多名群众回去,半天都没有休息过,讲得那叫一个口干舌燥。
苏进一看这样不行,思索片刻之后,让方劲松发微博表示,感谢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但由于施工的特殊情况,不方便接受参观。
不过,他们每隔两天,会在微博上通告一下故居改建当前的进度,让公众了解当前的情况。同时,也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让他们实际看看,这次改建,是不是真的照方案进行,是不是真的能达到如方案所说的成果!
一石惊起千层浪,这个举措不得不说,实在太大胆了。
做过大工程的人都知道,一个工程里,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能在控制中的,避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出现问题了能不能及时应对,应对的办法能不能让公众满意,这都是问题。
施工方所谓的接受公众监督,势必对自己拥有强大的自信。他们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不仅能解决,还能让挑剔的群众满意,无话可说。
更别提,在这背后,还有更多的含义。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以次充好、有没有贪污挪用……在无数道目光的监视下,施工方一点鬼也不能搞……也不会搞!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大胆的作法,以前从来没人敢这样做过。
一时间,行业内外,无数道目光聚集了过来。
展示方案,跟实际操作可是两回事。
毫无疑问,故居改建的施工方“直播”修复改建过程,能让他们看出更多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说,也相当于是……又得到了可以找出漏洞的机会。
0361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话总是有道理的。
前半个月,承恩公府改建停工,天工社团的成员们也暂时停止了实际的修复工作。相应的,他们在吉光榜上的冲刺也暂时停了下来。
接下来,他们接受文物协会的考验,反复的、不断地学习苏进的那套方案。
文物协会问题问得好,他们跟着研究得也越来越深入。
这套方案本来就是徐英他们跟着苏进一起做出来的,接着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其的了解越来越深。
半个月后,他们基本上算是吃透了这份方案,对整个承恩公府当前状况、以及未来修复手法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然后,“理论学习”的成果直接体现出来了。
半个月后的这个周六,天工社团睽违已久地重新开始动工操作。
这一动手他们就发现,他们不仅没有手生,反而比原来感觉更顺畅了。
他们所修复的每一件文物,他们都能叫得出名字,知道它们出自哪里,与周围的其它景观以及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于是,他们每次动手之前,几乎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一来,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这种感觉,他们还是第一次拥有!
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近来所修复的文物,本来就是这座古建筑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他们相当于是对古建筑的全局有了一个通盘的了解。在理解整体之后再去看局部,很多时候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做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摸清背后的脉络,比只钻内部细节要有效得多。
这种感觉不仅只体现在他们的内心里,同样也体现在了吉光榜的数据上。
数据始终是最直接的,吉光榜上,天工社团的数据已经停了两个星期,今天一增长起来,同样是突飞猛进!
而由于社团成员所修文物等级的提高,分数增长的程度,比以前还要迅猛得多。
裘四段和韦四段本来就像是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