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师徒的长项。
正常情况下,他们绝对不可能把修复的主导权交给苏进。
但一来,他们向苏进学了东西,欠了他一份情;二来,张万生也很想看看,苏进究竟会怎么修复。
实在觉得他修复得不行,把主导权抢回到自己手上,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嘛。老头子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什么脸皮,还怕什么食言而肥?
不过,苏进当然不会让他有这样的机会。
书画从古至今,都是文物中最大的一类之一。书画修复的技艺,传承得也比较完善。论其根本,不过是“洗心、揭旧、托补、全色”四个阶段,简称“洗揭补全”。
大体阶段没变,但细节还是变了不少的。所用的工具、材料等上面都有体现。
张万生本来就不是故步自封的那种人。几天下来,他还真开了一把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
张万生这个老头子,前辈包袱是很重的。学了一些东西之后,他就有点坐不住了。
他比苏进大这么多,足可以当这个小年轻的爷爷了,两人的段位更是有如天渊之别。
结果现在,他什么东西也没教给对方,反而要指着对方学东西?
这会儿,他也忘记了之前什么“打下手”的抱怨,满心只想着得找个办法,回报苏进一下。
于是,他也试着把自己的一些独门秘技,在苏进面前展露出来,意思是教给他。以老头子的性格,这种示好,当然是要尽量假装若无其事了。
结果,可能是因为他演得太好,苏进完全没察觉,又给了他一次打击。
张万生赫然发现,他的这些“独门秘技”,苏进竟然也不是不了解的!
而且这种“了解”表现得还很奇妙。
他的“独门”当然还是他自己的,里面的细节部分,苏进其实也并不清楚。
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涉及到原理的那些东西,只要张万生提个头,苏进就能顺着把它说下去。
这不自禁地让张万生有了一种感觉,对于苏进来说,这样的东西,都不过是“皮毛”而已。他已经掌握了最根源、最本质的那些东西。而所有的“皮毛”,只不过是依附在本质之上的东西而已。
这个念头让张万生有点悚然。
传说中,的确有一种人可以达到“通一法、通万法”的地步,那就是传说中的天工!
苏进现在有了这样的表现,难道说明他已经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境界吗?
张万生呆了一会儿,突然失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这孩子只有十八岁。十八岁的天工?就算打娘胎里开始学也不可能啊!
事实上,苏进现在的确还没到那个程度。
他能做到现在这样,跟两个世界不同的学习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前一个世界里,文物修复知识越来越系统化、体系化。它就像一棵大树,中间有一套体系当树干,所有实际操作方法都是长在树干上的枝桠。
张万生的这些“独门秘技”,细节方面的确很有原创性,但基本原理还是在体系内的,也就是树上的一根枝桠而已。所以,他稍微一提,苏进马上就能在系统里对应到不同的区域。这就像通过主干去找到对应的树枝,当然就能描绘出那树枝是什么样的,是向着什么方向生长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两章一起发了算了……
最近有事情,明天才能彻底搞定,这几天基本上都不在电脑旁边……
听说曾经窜到了潜力月票榜首位,可惜没有亲眼看到……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感谢北天冥河、匆匆那年yyww、YetAlpha、宛城扶桑、fatfox911、Fou4v、快乐的丸子、书中半日闲、mtzj5、授予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YetAlpha、快乐的丸子的天天支持!!!
爱你们!
-----------------------
如果觉得本章写的精彩,捧场支持一下吧~投月票也可以哦!
0219 有问必答
在现在这个世界里,这样的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文修知识以种种“秘笈”的形式存在,经验化、片断化。少了主干,每一部分都很独立割裂,很难从这个联系到那个,张万生当然会对苏进的表现吃惊了。
不管怎么说,这之后,张万生对苏进的态度更加慎重了。
之前,他自恃身份,很多时候都抱着“教导”的姿态,现在则渐渐变成了“平等讨论”。
而不管他的态度怎么变化,苏进的回应始终如一。这时候,甚至连单一鸣都有了一种感觉——苏进就像一块坚定的磐石,不管周围如何变幻,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从来都不会动摇。
短短一个星期的交流合作,张万生师徒对苏进的认识,又重新被刷新了一遍。
不管怎么说,有苏进主导,张万生师徒配合,承恩公府密室的文物修复进度非常稳定而快速。
一个星期内,他们总共修复书画25件,古籍5本。
看上去件数好像还不如天工社团,但就文物类型与等级来说,两者的修复难度和修复所需时间天差地远。
除了亲手修复以外,苏进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忙。
从周一开始,就有好几个地榜社团发来了“修复计划书”。
周日过来联系的时候,枯藤社团本来说要再一次发照片来的。结果后来他们发过来的,是一整份修复策划。
他们果然重新去拍了照片,这次更全面、信息更丰富。他们细细思考了苏进上次提出的建议,根据自己所学,结合照片,设定了预备申请的文物、修复方法、剩下那些比较高级的文物的处理办法。
他们不愧是正规大学生,整个策划书写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甚至配上了不少实地测量而来的数据,让苏进感到非常惊喜。
不过,苏进的要求非常高,他没有就这样就简单通过了。他进一步指出了策划方案里的一些问题,要求逻辑更清晰、数据更翔实。
枯藤社团表现得非常出色,按照苏进的要求,把这份策划书又做了第二遍、第三遍。
到第三遍时,他们明显已经找到了感觉,有些苏进没有特别要求的地方,他们也尝试着进行了推进与发挥。
周五时,苏进终于微微一笑,从邮件里回复过去一句话:“做得非常好,这周末,应该可以进入实践了。”
“好嘢!”守在电脑对面,等着苏进回复的不止一个人。
这时候,枯藤社团的所有人全部都在。他们的眼圈红红的,脸色多多少少都有些憔悴。
做这份报告书,他们不眠不休,真是花费了大量精力。
其实苏进第一次把报告打回来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有点不太服气。那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尽善尽美的了,结果苏进竟然还不满意,还提了那么多意见!
当时他们就是抱着一种赌气的心态去研究那些意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