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看。
最后,文件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再点击的时候显示出了“已经到达最后一页”的字样。
这时,苏进的手机突然又是一响,他低头一看,又三份文件发了过来。
这三份文件发送的时间跟之前差不多,但是因为比较大,所以发得比较慢,现在才真正发到。
苏进抬头说:“还有几份东西,大家也一起看一看吧。”他对祝犀月点点头,“也许能回答你的一些问题。”
新的文件被传输到了电脑上,开始播放。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视频,长度为六十多分钟。
苏进把它点开,一个年轻人的脸出现在了屏幕上。
这年轻人看上去也就是个大学生的年纪,但是表情坚毅,气质非常沉稳。
他对着镜头一点头,简短地自我介绍道:“我叫谢石磊,在天工公司负责博物馆建设与维护事宜。现在,我们就婉容私人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以及成果来介绍一下现代博物馆的结构与建设要点。”
谢石磊大学毕业之后,很自然地进入了天工公司工作。
当时他在天湖小区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博物馆方面的兴趣与敏感度,后来苏进发现他的确比较倾向这方面,就直接安排了他跟徐方巧对接。
一开始,谢石磊算是苏进的助理,主要工作就是传声筒。
他在工作之余也非常刻苦努力地学习,对苏进每一个方案与提示都细细琢磨,体会其中的原理与背后的意图。
渐渐的,在实践过程中,他对工作越来越得手应手,现在在博物馆方面的技术实力已经超过了徐方巧,很多时候能够独挡一面了。
这个视频,是他以天工公司的身份,对文物局做出的一个报告。
婉容博物馆虽然是私人博物馆,但是苏进对新式博物馆理念的一次全面体现,相当于一个范本。
谢石磊用这个范本当例子,详细剖析新型博物馆的建设要点。
这个视频不久前才发到文物局那边,现在苏进正好用上了。
这个视频剪辑得非常好,非常深入,几乎毫无保留地体现了现代化博物馆的方方面面。
将过去的婉容故居、承恩公府进行改造,将博物馆作为主体的一部分,将古建筑、文物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这整个过程里,苏进花费的心血比表现出来的还要多、还要深。
事实上,婉容故居现在虽然还没有彻底完工,但改建得非常成功,博物馆已经开始定时接待游客,反响非常出众。
婉容故居的实时图景、结构剖面图、当初建设过程中的影像资料、3d结构图……
各种各样的资料全部汇聚在了这个小小的视频里,系统而全面,极为清晰地将现代化博物馆的构想与实践展现在了现场所有人的面前。
六十多分钟的视频,从头放到尾,包括年轻的竹师和菊师在内,所有人全部安静了下来,没一个人走神,也没一个人说话。
这中间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展示出来的内容实在太慷慨了,所有人看得目不睱接,惟恐漏了什么,哪还有时间多想!
视频最后,谢石磊清晰的声音传来:“以上是对现代化博物馆的剖析与构想。当然,婉容博物馆是小型私人博物馆,展示与存放文物数量有限,只能做一个范例,不能完全照搬到大型综合博物馆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思路仍然可以作为。”
视频至此结束,一片寂静中,苏进徐徐开口,问祝犀月道:“如此保护文物的方式,比之正古十族的正统传承如何?”
0776 如何落实
祝犀月皱着眉头,目光放空,正在凝神思考。
苏进问完那句话之后,他一时间没有回答。苏进也不着急,在一边耐心地等着。
这时,忠王府后殿里陷入了一些奇特的情况。
一个问题问出来,对方暂时没有回答,旁边所有人却全部都不着急,而是三五成群,纷纷议论着。
一开始声音还比较小,渐渐的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讨论声也越来越大。
可以听得出来,这些讨论全部都是针对刚才看到的那几份通知文件以及谢石磊那份视频而来的。
通知文件里也有一份新型博物馆建设纲要,但是比较简略,留有很多空白。
那个视频从设计到施工一应俱全,算是对这份纲要比较详尽的解释。
博物馆主要是用来展示以及保护文物的,虽然前者会更加被大众知晓、更受关注,但是后者才是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由苏进主导而诞生的这份方案,对这个原则贯彻得非常坚决。
在这份方案里,以现代化科学分析为核心,系统化分析了文物损坏的多种原因:光线、温度、湿度、霉菌等等,针对每一种文物、针对不同的损毁方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可以说是非常周全。
同时,博物馆特设了文物修复室,对于新来的文物进行修复,对于已有的文物进行维护,另外又设立了一套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博物馆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跟文物保护密切相关,又另外有很多延伸出去的部分。
苏进以前曾经花过时间专门研修过博物馆学,又参观过国内外无数的博物馆。
以他当年的身份,这种参观当然不是游客式走马观花时的参观。他深入到了博物馆内部,与馆长交流讨论,参观展品存放与保护的仓库,查阅博物馆的规章制度与各种统计报表……
理论联系实际,他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
现在,这份深入的了解被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传统修复技术与思路。尤其是九段墨工以及正古十族的梅师,他们各有各的长处,让他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传统修复以实践为主,但在长久的实践背后,同样也会流淌着一种脉络、一种思路,再上升一步就能总结出理论。
苏进思考良久,将两个世界的知识相混合,最终拿给国家文物局的方案,就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份方案里,有不少正古十族修复师熟悉的东西,但也有更多他们不太了解的。
但那也只是“不太了解”而已。
他们毕竟见过世面,其中不少人在海外也曾经参观过西方的博物馆,也思考过两者相结合这件事情。
但是,他们根植于传统修复,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这样的思考很难深化下去。
后来正古十族内部暗流涌动,出了不少乱子,思考研究得反而还不如一开始那么多了。
现在苏进直接把成果展示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