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2
◎帝后大婚,磕家团圆,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陈庚年倒是没想到, 顾金此人竟如此生猛,不仅收归了东洋国,甚至还在归程顺手歼灭了葡牙国的战舰。
系统更是给出了【统一全球】的新任务。
这——听起来又是个相当艰巨且漫长的目标啊。
但陈庚年此时已经无暇顾及其它。
因为他的婚期到了。
还有, 倭寇被全部歼灭,南北一统。可南方如今被折腾的满目疮痍,急需建设支援。
好在经过去年秋天、今年夏天两次丰收,江国北方如今粮草充沛,经济复苏。
于是, 大量的粮食、商品、棉衣、药品被征调去南方。
一直在凉州等待许久的剩余江县人,也分批次去了南方各大州城帮忙搞建设。
与此同时。
富饶的南方物资,也跨过长江,被送来北方。
别的先不提,只说盐这一项, 就足以让整个北方地区百姓欢呼了。
统一南方后, 陈庚年让户部带领着新型晒盐法,去东南沿海地区晒盐, 开采盐田, 并且开放了私家盐的权限。
先前的王朝控盐、控铁,是因为需要敛财充国库。
可如今的江王朝,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不仅农业收成好, 商品经济同样发展起来。短短两次丰收后, 江国的国库早已充盈起来,自然不需要铁、盐来赚钱。
除此之外, 像是南方的橡胶、甘蔗, 茶叶等等, 都在刺激着全国经济的流通、发展。
甘蔗填补了南方制糖业的空缺。
而南方产茶叶, 大量的茶叶运送往草原,换回来肥沃的牛羊、马、珍惜的皮毛、以及矿石。
至于橡胶,作用就更大了,它直接带动了一个新兴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兴起。
如今金州、京师、洛州、凉州、定州五大州城,已经率先发展起来,城市里的路面全部重新铺设成柏油路,路两边也都安装好了路灯,商品经济带动百姓生活富裕。
州城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每天需要外出上工。
人们赚到了钱,日子越过越好,对生活的品质自然也会要求的越来越高。
每天走路去上工,反而成了最劳累、浪费时间的时候。
于是,自行车便应运而生。
南方橡胶林众多,也探测出了新的油田,虽然没有京师的希望油田那么大,但也足够带动初步阶段南方地区的发展。
而自行车厂更是给南方地区的百姓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随着小冰河时期来临,南方地区也逐步开始变冷,金秋十月,明显比往年冷了不少。
据朝廷下达的告示上说,以后南方的冬天说不定也会频繁下雪,甚至还有可能是暴雪。所以让百姓们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换做以往,人们肯定慌啊。
可现在,有拖拉机帮你种田、开荒地,州城里各大厂子都在招工。老百姓们不用担心田地没有收成,还有钱赚,慌什么?
甚至连即将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朝廷都提前做预警,让人们做好对抗寒灾的心理准备。
这样好的朝廷,这样好的江国,百姓们心里感激的很呐。
而南方地区生产出来的自行车,运送到金州、京师以后,不出意外也获得了百姓们的热切欢迎。
因为真的很方便呐!
那圆乎乎的两个轮胎,也不知道怎么弄得,人坐上去以后,脚轻轻一蹬,嗖的一下就能跑起来了。
自行车刚出现在街头的时候,造成的轰动可谓是相当巨大。
大量的百姓们都争相跑来看热闹。
短短一段时间过后,自行车,便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潮’的商品。
甭管大街小巷,只要你骑个自行车出门,必定会成为最耀眼瞩目的存在。
很多富绅老爷们,甚至连轿子都不坐了,着急吼吼买了自行车,在家憋足劲吭哧吭哧学习骑车,为的就是能上街做‘街溜子’。
这种事儿,新时代的‘老弄潮儿’裴仲、陈申、胡志峰等人当然不会错过。
老哥几个见天儿一起约着串街骑行,因为他们各自的儿子都是人中龙凤,权势通天。所以自然成为了金州、乃至于京师城里‘富老头’群体当中的核心圈。
骑自行车,戴眼镜,手持拐杖,拎着鸟笼,都是他们老哥几个带起来的风潮。
给其余富老头们羡慕坏了。
当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仅靠自行车,已经有点不太能满足百姓们的需求了。
草原那边,除了牛羊,还有鲜奶、乳酪。但因为路途遥远,跟本送不过来中原。
再比如,洛州的小商品,西北东北地区产的糖,在北方地区运输慢一点还行。可一旦送往南方,就得走船运,一是时间漫长资金回流慢,二是增加运输成本。
包括南方的盐,甚至各种瓜果、海鲜,都没有办法完成及时交互流通。
连陈庚年本人也深受困扰。
去年因为南方倭寇骚乱,他临时回到金州解决战乱。如今倭寇已经消灭,他就得从金州出发,赶去京师。
皇宫,宗庙,政权部门都建设在京师。
帝后大婚,自然不可能在金州办。
皇帝搬迁京师,皇宫里的宫人、百官朝堂,以及亲属家眷,包括各种物品,资料,卷宗等等乱七八糟的,都要往京师搬迁。
说句不合适的,这甚至比行军打仗都要麻烦。
造火车、修铁路,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要想富、先修路’是永远的铁律啊!
好在内燃机已经研发出来,火车制造已经提上日程,铁路规划也有了眉目——这次返回金州,等成亲后,陈庚年就准备大刀阔斧搞交通建设了。
但目前,还是得以婚事为主。
-
结婚这个事情,其实相当之繁琐,更何况陈庚年还是皇帝。
大概是先前建国的时候,金州当时并不富裕,内忧外患都尚未解决,皇帝的登基大典办的十分潦草,群臣百官实在过意不去。
于是这次帝后大婚,经由徐亨、富春两位阁老牵头,百官全力配合,势必要给皇帝陛下的大婚办的无限风光。
金秋十月。
皇帝大婚这天,整个京师张灯结彩,路灯上都挂满了红绸。
甚至连百姓们都参与进来,在自家门上张贴‘喜’字,商业街的店铺上,更是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
“庆祝陛下大婚,本店今日一律商品九折出售。”
“李老汉豆油店祝陛下皇后百年好合,进店说一句祝福皇帝陛下的话,可以获得一小碗豆花。”
“梨园今日在京师大街搭建免费戏台,庆祝陛下大婚,戌时开唱,诚邀大家前来观赏。”
街上的热闹程度,丝毫不比过年差。
基本所有的厂子今日都特地给员工休沐放假,人们提起陛下的婚事,脸上都带着笑意。
咱江国百姓现在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全因为皇帝陛下。
现在陛下大婚,百姓们自然会由衷的祝福他,阖家美满幸福。
陛下治理好了江国这个‘大家庭’,自己的小家,也要幸福啊!
皇宫。
一大清早,陈庚年就被太监们唤起来,洗漱沐浴,换上了绣着五爪金龙的绯红色新郎官喜服。
自从穿越来这个世界后,陈庚年做了县令,大部分时间都穿着老气横秋的官袍。当时就算是穿常服,也会碍于身份,颜色都选择的很是保守。
后来做了皇帝,龙袍也是以大气、威严为主。
他模样生的本来就好,皮肤也白净,如今换上一身绯红喜服,衬得整个人越发年轻俊俏。再加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换好衣服往那里一站,任谁不得称赞一句‘俊俏新郎官’。
“换好没有啊,你娘着急看呢,都快等不及了!”
寝殿外面,传来陈申着急的声音。
随后,邵芙蕖嗔怪道:“什么叫做我着急,你看你这样子,比我好到哪里去?”
儿子结婚,有皇宫的宫人,以及百官去忙活张罗,他们这对身份尊贵的圣父、圣母反倒是清闲下来。
而到底是自家儿子大婚,越闲下来反而越不得劲啊!
看看人家邵安、李泉那帮小子结婚,爹娘齐上阵,忙前忙后挪不出来一点时间。
邵芙蕖和陈申去这家看看,那家瞧瞧,羡慕的很。
好不容易熬过了备婚阶段,到今日大婚了,他俩还没瞧见儿子换上喜服是什么模样呢。
能不着急嘛。
“好是好了,就是看着有点——”
有点啥?
陈申和邵芙蕖着急吼吼冲进寝殿,看着自家儿子站在镜子前那般俏小伙子别扭模样,都没忍住笑出声。
红色本就妍丽,陈庚年皮肤又白,如今被这么一衬,身上那股属于皇帝的威严被冲淡了,反倒显得肆意风流,骄矜清贵。
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姿态风流的公子哥儿呢!
“哎呀,别扭啥。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不穿的俏一点,难不成还跟以往似的,没点年轻人的张扬劲儿。”
邵芙蕖拉着儿子的胳膊,怎么看怎么满意。片刻后又倏然红了眼,回头跟陈申说道:“老陈,这一转眼,咱家儿子都结婚啦,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这大概就是为人父、为人母的惆怅?
从小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成人,接着娶妻,然后将来生子……这一刻也不见得都是甜,心情反而是酸涩的。
替他高兴,又莫名恍惚,感慨时间无常。
“是啊,一转眼的事儿。”
陈申拉住妻子的手,又拍了拍陈庚年的肩膀,满是笑意的眼睛里浮现出泪光:“儿子,你老爹我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以后就正式成家了,跟小姝好好相处,好好过日子。爹娘什么都不图,就图你们俩以后和和美美,无病无灾。”
陈庚年反手将爹娘揽住,笑道:“谢谢爹娘,咱们一家以后都会好好的。”
好好地就好,好好地就好啊!
皇帝结婚的流程相对比较复杂一些。
上午,他带领百官群臣,去宗庙祭祀参拜天地,奏礼乐,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一套流程走完,娄家送亲的队伍,也到了宫门外。
皇后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妻,陈庚年需要亲自骑马,去宫门外相迎,陪同她一起进内宫。
而此时的皇宫外,正有无数百姓来凑热闹。
一身新郎官喜服的陈庚年骑马现身后,百姓们立刻发出震天的欢呼声,祝福陛下新婚大吉。
皇帝陛下也相当大气,娄家的送亲队伍走了一路,喜糖喜饼喜钱也撒了一路。
而在皇后的送亲车队进入皇宫后不久。其余四队送亲队伍,也敲锣打鼓的进了皇宫,李泉,邵安,胡铭、孙成四人也都穿着新郎官喜服,一个比一个意气风发。
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他们也确实有得意的资本。
接下来的流程就会更加繁琐一些。
但那都是百官、内监们需要忙碌的事情,到了陈庚年和娄姝这里,其实就只剩下最重要的环节,拜堂。
和寻常家庭无异,最核心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只是皇帝还要参加朝拜礼、庆贺礼、颁诏礼。
简而言之就是要昭告天下百姓群臣,自己娶了结发妻子,妻子是谁。
正所谓,阴阳调和,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的皇帝大婚,甚至干系着未来这个国家的走向,不容有半点马虎。
等自己的婚事行程走完后。
新婚的帝后,又作为赐婚人,给四位年轻的尚书主持婚礼。
这多少是有些不合规矩的,但皇帝毕竟年轻,想和自己的兄弟们一起热闹的办场婚礼,百官也难得没有出来扫兴劝谏。
且看如今江国的太平盛世,都是陛下一手铸就。
这么优秀的皇帝,偶尔‘出格’一把,大家心里也是愿意纵容着的。
等婚礼仪式都结束以后,便在皇后的宫殿里设新婚宴,款待群臣。
到了下午,基本就该散了。
陈庚年今日新婚,也不用忙政务。
等仪式结束,群臣都散去,到了晚间,皇后的宫殿里灯火通明,太监宫人都被挥退。陈庚年一家,再加上四位新郎官,以及裴宝来一家,坐了满满两大桌子,一帮亲朋好友凑在一起,好不热闹。
邵芙蕖在拉着娄姝说小话,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惹得娄姝一直在笑,漂亮的脸蛋上浮现出薄薄的绯红。
阿燕、丁晴以及其余两位新妇,和各自的婆婆,一并凑在这桌,
女人们之间聊起来总是会更加热闹些,笑声就一直没断过。
裴仲因为儿子的婚事目前还没着落,所以跟自己的老哥几个在玩儿行酒令。
陈庚年、胡铭、邵安一帮人在打扑克。
“哎哎哎,我还没说话呢,谁让你撂牌的!四个九,炸!”
“我靠?我怎么记得我刚才出过一张九,你哪里来的四个九,是不是耍诈!”
他们今天是新郎官,包括陈庚年在内,都免不了要喝酒,所以一个个都有点微醺。
打牌都打不明白,就‘是不是有人耍诈’的问题,一直在争论。
其中以裴宝来的叫嚣声最大。
因为他是被炸的那个。
裴仲喝酒的时候,听见儿子的嚷嚷声,回头大声呵斥道:“小点声,听见你小子说话就心烦。”
“我真起了四个九,四个九有多牛逼你知道不,今晚来这么长时间就我起了一盘炸。”裴宝来头也不回的嚷嚷道:“行了老裴,今天消停点,明儿我就答应跟你去相亲。总之,你别闹挺,挡我牌运。”
裴仲满意了。
可他这么一嚷嚷,孙成趁机把牌丢了,大家纷纷弃牌,这四个九究竟真的假的,愣是给糊弄过去了。
后面裴宝来运气被捣鼓没了,一把没赢。
他气的很,晕晕乎乎去找裴仲,说他爹把他牌运闹挺没了,明儿不去相亲了。
气的裴仲追着他满大殿的跑。
陈申和胡志峰也不劝,还在旁边幸灾乐祸的煽风点火。
“老裴,孩子大了,算了算了。”
“就是,宝来这孩子也不愁结婚,早晚的事儿。”
裴仲闻言打的更狠了。
裴宝来很无语,你们这俩老叔蔫坏的很呐。
牌局散了,李泉等一帮兄弟们四仰八叉瘫倒在座椅上,乐呵呵看热闹。
陈庚年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恰逢老娘她们那桌正在热火朝天谈论,他抬起头,刚好娄姝也心有所感。
二人远远对上视线,灯火辉映下,穿着一身喜袍的娄姝漂亮的好似画中人。
陈庚年心里微甜,没忍住走了过去,笑问道:“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呀,新郎官来啦。”
今日大婚,喜庆日子,又没有外人。众人难得不再拘谨,瞧见陈庚年走过来,张阿花笑着指向娄姝身边,调侃道:“特地给您留的空位置呢。”
李泉和阿燕今日成婚,张阿花心里也高兴的很。
今日陛下主持婚礼,还给张阿花、许彩云,以及胡铭、邵安的娘,都封了诰命。
这日子,是真到了全是甜蜜享福的好时候。
陈庚年顺势坐下,在桌子下面偷偷牵起娄姝的手,笑眯眯的说道:“那我可得赶紧坐下来。”
一桌人都在笑。
“我们刚才说江县呢。”
邵芙蕖顺势把话题带回来,笑着回答儿子刚才的问话:“你花婶子刚才说,以前在江县的时候,大家都在琢磨,以后你会娶哪家的姑娘,什么时候成婚。要是江县还在,你结婚那天,肯定全县区的百姓都想来吃席。还有,你记不记得,当时你说要在定州登基,百姓们都盼着一个村出几个人,去定州给你随礼、吃你登基大典的席面呢。结果——”
结果江县没了。
后面不管是登基大典,还是陈庚年大婚,县区里的百姓们都没赶上。
听着邵芙蕖的话,大家脸上的笑意都收敛了些。
就连闹腾的父子、兄弟们都不闹了,一个个凑过来,眼巴巴看着陈庚年。
陈庚年见状就笑了。
合着这是话里有话啊。
“娘,婶子,叔,这不是当时说好了,五年之约嘛?”
陈庚年看着大家,笑道:“最近火车的研发已经差不多了,铁轨铁路也要开始修建。等交通彻底打通,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接去往江国各地的江县人回家。咱们回江县,重建江县。”
“就等你这句话呢!”
裴仲一拍大腿,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怀念:“外面的日子虽然也快活,可终究是比不上家里好啊。离开家这么久,叔就担心你们这帮小子,把家给忘了。”
那哪儿能忘啊。
就算别的都忘了,也不能忘了江县。
“放心吧叔。”
陈庚年认真道:“忘不了的。”
不仅没有忘记,反而,怪想家的。
北边的梭梭林,也不知道有没有继续在沙漠里繁衍生长。
县区里当时死了那么多人,后来娄献和凉州的士兵帮忙处理了,但也不知道具体咋样了。
那么多条坎儿井无人护理,水还在流淌吗?
庄稼地是不是都荒废了?
县城没有人住,城里怕是都要长草了吧。
还有,养猪厂,砖瓦窑、爆竹厂那些空掉的厂子,各个村子的房屋,西边的煤矿山……
现在战乱已经结束,太平盛世已经初具雏形,也该是时候,为回家做准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