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169(1 / 1)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临西洲 569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69章 169

  ◎温暖惬意的寒冬,灯火辉煌的新年。◎

  系统奖励的那些新型农作物种子, 经由蒸汽拖拉机大批量种植。

  到了金秋九月,这场遍布整个江国的超级大丰收,让无数百姓们兴奋到合不拢嘴。

  棉花、大豆、红薯、玉米、小麦、甜菜、土豆, 包括南方金州附近的改良水稻。

  这些农作物中,尤其是红薯、土豆这两样,亩产量都达到了恐怖的三四千斤!

  除此之外,棉花可以用来做衣裳。

  大豆,能用于榨豆油。

  人们日常吃饭的粮食, 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大米、小麦,还会有玉米、土豆、红薯。

  而东北、西北地区,还种植了大量可以用来制作白砂糖的甜菜。

  粮食收成、种类,变多了,人们下的力气反而少了!

  就比如黄六妮家。

  她家种植的小麦, 玉米, 有专门的蒸汽收割机来负责收割。

  棉花稍微麻烦点,需要自己去地里采摘, 但这玩意儿最金贵, 基本上你还没开始采摘呢,洛州城里的棉纺厂都有人提前来打好招呼——采摘晒干后,厂子会专门派人来收。

  像是大豆,那就更紧俏了。

  可以自己带着大豆, 去磨油坊里让人家帮忙榨油, 或者去豆腐坊,用豆子换豆腐。

  若是家里大豆种植的多, 豆油厂也会来你家里收豆子。

  土豆和红薯收成太多, 家里实在放不下。

  留下来一部分, 其余的都可以卖给工厂。

  土豆这玩意儿, 不管是炒、蒸、炖,都好吃的很,而且可以久放。等到了冬天,不愁没有菜吃。

  至于红薯,放到地窖里,煮玉米糊糊的时候丢进去,甜滋滋的,好吃的很。

  也能打成红薯面粉,蒸窝头,或者切成片晒干,这样能放的更久,煮红薯片玉米粥。

  当然还有更绝的,烤红薯!

  烤红薯不能要大的,就要那种小的,细长条,卖相不好的。晚上烧火做饭的时候,在灶台边贴一小堆细条红薯,烤熟以后那个滋味,真的香甜软糯!

  用黄六妮他爹的话来说就是——给肉都不换。

  但现在说起肉,大家更是笑的咧不开嘴。

  洛州大大小小的养猪厂,也开了不少,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不少。而且人们赚的更多了,在吃穿用度方面,也不再苛待自己,偶尔割点肉回来,炒个菜,美的嘞!!

  豆油又香又便宜,味精、酱油也走进万千百姓家。

  甚至因为洛州产煤,一些家里都忙着上工的百姓,已经开始不烧柴火,每天烧煤炉子做饭啦,方便舒心的很!

  小麦收成增加,也让洛州开了一些白酒厂、啤酒厂。

  忙活完以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一口肉,一口酒,那滋味,才真是好生活。

  像是黄六妮家这样的情况,在洛州,在金州,在京师,在整个江国都比比皆是。

  “最近洛州城里贴了公告,说是今年冬天会特别冷,搞不好会下暴雪。官府接下来会一个村一个村的排查危房,城外开了好多家砖瓦厂,今年要是盖房子的话,国家还给相应补贴。因为咱们洛州是产粮大区,国库里好多的粮食,都是咱们洛州缴纳的,陛下特地给咱们的福利。”

  黄家。

  狭小的客厅里,挤着十几口人。

  黄六妮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说自己的想法:“咱家现在赚钱的人多,这几个月下来也攒了挺多钱,家里粮食也够吃。我琢磨着,实在不行,咱就把房子给盖了,多盖几间,踏实过个冬天,也不用担心等冬天遭冻。”

  吓!盖房子?

  她向来有主意,可突然要盖房子,黄家老爷子、老爹都心里没底。

  但最后大家一合计,这盖房子的钱,还真能拿出来!

  这个时候,人多的好处就来了。

  一大家子,收成多,赚的多,合资盖房子过冬天,还真不是事儿!

  除了盖房子,黄六妮还说了个事儿:“七妹、八弟年纪小,在家也干不了重活儿。最近洛州办的学堂正在招人,我琢磨着,让他俩都去读书吧。”

  要是以前,黄家老爹肯定不答应。

  他们就是农村的‘土泥巴人’,读啥书啊,根本读不起!

  七弟还好,八妹一个女孩子,就更别指望读书了!

  可现在,黄老爹竟然破天荒第一个点头答应:“行,这事儿听六妮的。”

  自从洛州女工作坊开始兴起以后,大量的女性走上岗位,赚的比很多男人都多。人们的观念就开始转变了,甭管男女,一样赚钱,谁赚得多谁就更厉害!

  那谁赚得多呢?

  当然是读书会识字儿的啊!

  就比如黄家老爹在的厂子里,那些技术指导岗位、管理层,拿钱多的,都是识字儿的。

  还有一些女人进厂子里当领导,别看人家柔柔弱弱的,可人家就是懂得多,啥事儿一点就透彻,在厂子里指挥着一帮男人干活儿!

  黄家老爹都眼馋坏了,悔恨自己大字不识,抓不住‘升职加薪’的机会。

  所以,一听六妮说要给七弟、八妹送去学堂,黄老爹当即点头同意。

  家里两个小的读了书,将来肯定更出息。

  他们的破旧房租也拆了,准备重建。

  这日子,还真是一天一天变好啊!

  事情都合计完了以后,黄老爹举起碗,微醺的神情里隐约带着点泪光:“咱家这日子,总算是起来了。我窝囊了一辈子,人到中年,也开始享福啦。感谢江国,感谢皇帝陛下,让咱们老百姓都过上了舒坦日子。”

  黄老爹人虽然轴,但也并不傻。

  现在的好日子怎么来的,他心知肚明——从陛下带着十万鸭子大军来到洛州以后,整个洛州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好!!

  百姓们日子变好了,才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国家,喜欢这个国家。

  国的凝聚力就是这样来的啊。

  黄家带头盖房子。

  他们村的人瞧见了,也先后开始响应,从九月份的大丰收,到九月末的‘盖房热潮’,洛州热闹着呢。

  洛州大坝也在有条不紊的兴建。

  灌溉沟渠一条一条的挖掘。

  预计三年后,整个洛州地区所有的农田,都能得到浇灌。

  这可是绝对的‘百年基业,福泽一方’。

  因此,当陈庚年离开洛州那天,整个洛州百姓们都来热情欢送。

  他本来想低调离开,但洛州知府张开冀恳切上书:“陛下为洛州百姓做了如此多好事、实事,百姓们每每提及,都万分感激。如今您要离开,也请给百姓们一个送别的机会,好让您知道,咱洛州的百姓,是真心念着您的好,也盼着您,盼着咱江国越来越好。”

  陈庚年最终同意了。

  年轻的皇帝骑着高头骏马,在洛州大街上穿梭而过,周围是无数百姓们的欢呼声和道谢声。

  “陛下,洛州百姓祝您洪福齐天!”

  “江国万岁,陛下万岁!”

  “感谢陛下啊,草民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拥挤的人群里,黄六妮一家也在。

  他们家今天盖房子,忙的很,可一听说陛下要离开洛州了,一家人毫不犹豫,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往洛州赶来。

  索性,赶上了!

  “六妮,六妮你快看!”

  人群中,姐姐拉着六妮的手,激动的指着坐在高头骏马上,穿着龙袍的皇帝。

  距离有些远,人也多,黄六妮眯起眼睛看了会儿,突然也瞪大眼睛激动了。

  这俊俏又气质不凡的年轻男子,是娄姝娄厂长的‘未婚夫’啊!

  天呐。

  黄六妮和两个姐姐惊呆了。

  她们还是有点难以置信,等陛下出了金州城以后,姐妹仨急吼吼去了厂房。

  不出所料,娄厂长果然在和大家告别。

  娄厂长,竟然和陛下……那岂不是说,娄姝以后会是皇后?!

  娄姝正在跟厂子里的员工告别。

  瞧见黄六妮激动的从外面跑进来,再一想陈庚年今日离开洛州,许多百姓们前去相送,于是心里便有数了。

  黄六妮结结巴巴的说道:“厂长……”

  娄姝‘嘘’了一声:“不要声张,六妮,我得走了,你以后好好干,争取当厂长。”

  黄六妮闻言重重点头,激动的很。

  等稍微平复下来心情以后,她拉着娄姝的手,微红着眼睛说道:“厂长,你以后也要好好的。还有,还有陛……还有他,我真的真的特别感激他,尊敬他!虽然他都不知道我是谁,但没关系,我,还有咱们厂子里的所有女工,都希望他过得好,一辈子都好好地。还有你,你和他一起都要好好的,你们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人,也是最最般配的!”

  她真的好真诚啊。

  面对这样一双真诚又带着泪的眼睛,娄姝很是动容。

  江国洛州一个最最不起眼的平凡小女工,为这个国家的皇帝,和未来的皇后,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好,你的祝福我收下了,六妮,你也要过的好好的。”

  娄姝把黄六妮揽在怀里,笑着祝福对方。

  告别之后,娄姝收拾行囊,赶往金州。

  按道理来说,她是应该赶去京师的,因为陈庚年原本的计划,从洛州离开后,就会赶去京师。大丰收过后,江国的基础发展步入正轨,铁路交通,内燃机之类的,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京师有油田,研发内燃机,制造火车都更加方便。

  但,中途出了点小小变故。

  金州地区大丰收,竟然遭遇了南方倭寇的觊觎,有一队数千人的倭寇,竟然偷渡长江,来金州劫持粮食。

  这几千人,被留守在金州的连贺强势擒拿。

  陈庚年和倭寇之间本就有仇,如今抓住对方的把柄,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对倭寇发布了讨伐檄文,只是目前双方隔着长江,倭寇又在海上兴风作浪,所以江国的大军无法南渡。

  陈庚年当即决定,双线发展。

  京师造内燃机和火车,修铁路。

  金州造大船,扩水军。

  为避免倭寇接下来再生祸端,陈庚年临时改路,回金州。

  娄姝自然是要跟过去的。

  徐亨以内阁的名义上书,宣凉州知府娄献入金州,担任督察院副都御史一职,官阶正三品。

  从正四品知府,到正三品副都御史,这绝对属于破格提拔。

  但如今百官都知晓,娄献的妹妹即将被册立为皇后。那么稍微破格提拔一番娄献,给未来的皇后增添一些门第之光,也并不会惹人非议。

  而且,副都御使这个职位,安排的还是很微妙的。

  督察院,属于独立于六部之外的‘监察、弹劾’部门,和刑部、大理寺并称‘三司’。

  这个部门,属于国家最高监察部门,上到朝堂百官,下到各州县的官吏监察,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娄献将来的升迁之路,已经明了——督察院都御史,正二品,位列九卿之一。

  他能坐上这个位置,可不仅仅因为是未来皇后的哥哥,还因为当时皇帝在江县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娄献是第一个‘投诚’的。

  都御史这个职位,看似权势滔天,但同时也是最得罪人的职位。

  没有足够硬的后台,监察权无法正常行使,那就会形同虚设。

  背后有帝后撑腰的娄献,注定会成为有史以来后台最强硬的都御史。

  而这也表明了皇帝和内阁的决心——整个江国上下,一切的官僚、黑暗、腐败、贪污,都会被强硬粉碎。

  除此之外。

  朝堂六部被分为两个领导班子的事情,经由陛下在金州、京师两地办公,已经彻底定了下来。

  而陛下也给了朝堂官员最体面的养老方式——金州朝堂,成为朝臣们的‘养老朝堂’。

  最先退下来的是工部尚书。

  邵安担任工部侍郎后,从制造蒸汽机开始,创造了一系列优秀发明,早就用实际能力,征服了百官。

  工部尚书年迈请辞,退出京师朝堂核心圈,担任金州朝堂的工部尚书,清闲养老。

  再然后,是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先后‘留守金州’。

  孙成、胡铭、李泉这几位陛下的小兄弟,就此正式走向朝堂核心圈,升任尚书,成为正二品绯红高官。

  泰安二年,冬。

  江国朝堂核心圈完成了顺利交接,皇帝陈庚年彻底收拢权利,将这个国家的核心政权,牢牢掌握在手心里。

  这个冬天,还有个更好的消息传来——

  北征大将军裴宝来,在草原取得胜利,但因为北方大雪封路,暂时无法返回。来年春天,待冰雪消融,他将带领大军,和征战打下来的草原,回京面圣。

  自此,草原鞑靼族和中原长达三百余年的战争,以大江王朝收复草原作为终结。

  也正是这一年的冬天,小冰河天灾正式降临。

  暴雪绵延整个北方,冬日温度奇低,寒冷彻骨。

  这是个寒冷到本该令人绝望的冬天。

  但,早在冬天来临之前,江国实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百姓家家户户有充足的余粮。

  小商品经济带动各行业发展,大量闲置人员获得工作岗位,有了额外收成。

  煤炭、木炭源源不断供应。

  尤其是西北、东北地区,哪怕住的再如何偏远,都有官府人员提前来检查房屋,发放煤炭。

  而大量种植的棉花,也为百姓们的御寒提供了温暖。

  在官府的提示下,大家早早准备好棉花裤子、袄子、被子,天冷的时候穿上,别提多舒服啦。

  江国,把安心与温暖,送进了万千百姓家。

  金州。

  大雪下了数日后,临近除夕过年,终于停了。

  宫里早早就传出消息,今年除夕夜,会组织烟花厂的人放烟花。

  金州百姓自发走上街头铲雪,整个城市张灯结彩,金州河两岸的煤油路灯尽数点亮,照应的整个城市的夜晚都一片灯火辉煌。

  娄府。

  从晚饭刚开始吃,打扮精致的娄姝就不在状态,频频走神。

  娄献,以及娄家嫂子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促狭。

  等好不容易吃完了饭,娄献这才低声说道:“去吧,早点回来,记得一定得回来。”

  “哥!”

  娄姝没忍住嗔了一声,随后快步出了门。

  她挽着时下金州流行的发髻,行走间步摇晃动,系着一身暖和的狐裘大氅,脖子被雪白色的毛领子围着,美的端庄又不失女儿家的温婉,格外好看。

  娄家府邸外。

  陈庚年系着同款大氅,站在轿子外面,身姿挺拔,气质矜贵。但仔细看的话,皇帝陛下眉眼间还是有一些隐隐的急躁。

  三福太监在旁边无声的笑。

  大抵是他年纪大了,看到年轻的男女急于见面,就觉得格外有趣。

  去年陛下才登基的时候,独自在皇宫里住着,总觉得孤独。如今圣父、圣母搬来金州,又有娄家小姐作伴,江国上下一片太平,陛下身上的孤独感,不知不觉也被消弭掉了。

  片刻后,陈庚年眼睛亮起来,快步上前迎接。

  娄姝从府邸里出来,瞧见陈庚年,微愣道:“我来迟了?不应该啊,我一直看着时间。”

  陈庚年就笑:“没有,是朕提前偷偷溜出来了。礼部在编排明日祭祀的流程,听得朕头大,索性找个空档溜出来了。忙活了一整年,到除夕还不让朕消停。今日朕也任性一把,陪你去看烟花。”

  三福太监闻言垂下眼睑。

  陛下对政务从来都不懈怠,唯独最怕麻烦,一到什么祭祀啊、祭祖啊之类的流程,都是能推则推。

  礼部的人敢怒不敢言,见天儿唯唯诺诺追着陛下身后哭唧。

  不过今日是除夕,也没哪个官员真还不长眼色来皇帝面前讨嫌,皇帝也是人,除夕也想消停休息一下啊。

  听到陈庚年的话,娄姝脸色微红,轻‘嗯’了一声,也没说太多话,用余光去瞥旁边的三福,和一帮太监。

  “奴才带人远远候着。”

  三福很知趣,没有跟着。当然,只是他们不跟着而已,吴恒和他的禁卫军,肯定是不能放任陛下落单的,都在暗处盯着呢。

  陈庚年偷偷对娄姝竖起大拇指。

  当了皇帝,有时候也挺受牵制,到哪里都有一帮人跟着。但出门约会这种时候,难免就煞风景。

  金州街上油灯都点燃了,十分亮堂。

  路上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袄子,卖糖人的、猜灯谜的,好不热闹。

  陈庚年和娄姝挤在其中,看看这个,瞧瞧这个,偶尔互相对视,都能看懂彼此的意思。

  那个糖人,是用糖浆做的,因为东北地区甜菜产量丰富,才能让糖成为百姓们都能买得起的东西。

  那个灯笼,里面是煤油灯。

  那个摊位在卖玻璃镜子,这个是工部在京师最先开始推广的。

  街角路灯下有个大爷在卖烤红薯,但是金州这边不产红薯,应该是从洛州那边运送过来的。

  “朕是不是有一点厉害。”

  陈庚年悄声问道,表情得意。

  他很少有这种情绪外露的时候,哪怕此时的得意,是特地表现出来的。

  但脸上的笑意,和那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少年气,都让人挪不开眼。

  “是有一点。”

  娄姝矜持的给出肯定。

  陈庚年就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黝黑的眼睛里一片明亮。

  娄姝不好意思看他,就转身往前走,脸色微红。

  好像也没有刻意说什么喜欢啊,心悦啊之类的情话。

  从第一次相亲,到后来,陈庚年就如他所说,不再聊政务。

  每次见面,聊聊日常琐碎,聊聊心情天气,一起去吃些好吃的,大半年下来,不知不觉间,就这样越来越熟悉,相处越来越自然舒服。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对视,不用说什么话,就懂了对方的意思。

  但今天又有些不对劲。

  因为陈庚年一直在笑,总看着她笑。

  “笑什么呢。”

  最后,娄姝没忍住问道。

  陈庚年看向她,笑道:“想起来一件好笑的事情,我爹,笔迹写的比我还差,还非得张罗着替我写聘书。字写的丑,我觉得你看了,肯定要嫌弃。”

  娄姝闻言心脏一跳。

  但又觉得甜。

  陈庚年作为开国皇帝,杀伐果断,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毫不含糊。

  但在感情方面,又细腻的很,从不咄咄逼人,总能把信息暗搓搓的传递过来,犹如春风化雨,情意绵绵。

  娄姝正准备回话。

  四周围的人群里突然响起无数欢呼声,随后,整个黑黢黢的夜空都被点亮。

  砰!砰!

  金州河上,无数烟花冲上天空,然后轰然炸开。整个城市一片流光溢彩,河面倒影着绚烂的天空,灯火,人影憧憧,灯火辉煌。

  娄姝下意识抬起头,怔怔的看向烟花绽开的夜空,眼睛里尽是惊叹。

  片刻后,她倏然回过神,看向陈庚年。

  陈庚年没有看天空,一直在看着她,眼神明亮灼人。从他黝黑的眼睛里,娄姝看到了烟花绽放的倒影,以及绚烂夜色下的自己。

  她压下心里的羞涩,勇敢跟他对视:“你都没给我看,怎么知道我会嫌弃。”

  陈庚年眼睛里的笑意更深:“那……年后选个好日子,我让人把聘书送过去给你看看。”

  “好。”

  娄姝轻应了一声,赧然的又去抬头看烟花。

  热闹的人群里。

  陈庚年同样抬起头,偶尔似乎是站不稳,身体往娄姝那边倾了倾,手背滑过对方的手背。

  如此反复几次。

  袖袍下的两只手,便悄然握紧。

  烟花倏然炸开,夜色明亮的一瞬,是两张微红的脸。

  泰安三年,春。

  江国皇帝下聘,准备娶娄氏女为妻,举国相贺。

  大将军裴宝来凯旋回朝,草原臣服。

  也是这年初春,南方和倭寇相争的顾金,向江国发来了求援信。

  南方百姓缺衣少粮,又疲于天灾、战争疾苦,若江国愿意援助,顾金自愿投诚归顺。

  但唯一的条件是,顾金要参与歼灭倭寇,甚至不惜远赴海外东洋,与倭寇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