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5 章(1 / 1)

聊斋大圣人 佛前献花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去逆大势,挽天倾,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人神共治的理念。

“李兄,你这镖局外也不管管么?有一大群书生堵着你府门呢,说是要拜你为师,学习传说之中张僧繇的画龙点睛的技艺?有些人已经开出万金求购你的画作了,啧啧,一万金啊,听的在下都心动无比,不如你送我一副画,让我去卖了换点酒钱可好?”

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却见张邦昌和钱钧却是闲着无事溜上门来。

李修远说道:“眼下京城火灾刚刚平息,城南乱成一片,这些人还有心思上门拜师,一点都不知道避讳,就冲这一点我都不可能收他们当弟子,至于为什么不管那些人,不是我不想管,而是我镖局没有人手了,该有的人手都派出去帮忙救灾了。”

“李兄说的有道理,咦,这位姑娘是......夫人?”张邦昌见到秋容的时候楞了一下,却又施了一礼下意识的唤了声。

秋容羞的满脸通红,转身就小跑着离开了。

“是客人,遇到难事,暂住在府上而已。”李修远道:“两位请坐,府上也没有下人招待,希望别介意。”

“诶,李兄说什么话,我们怎么会介意。”张邦昌笑着说道,随后却又瞟了瞟那离开的秋容道:“那女子真是暂住在府上的客人?我看不是吧,那女子的目光可是一直都停留在李兄你的身上,多半是对李兄有情,我看迟早是会成为夫人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玩笑开不得。”李修远道。

“真没想到李兄也有这么迂腐的地方。”钱钧笑了笑:“还以为李兄不在乎这些世俗的礼节呢。”

“随口说说而已,让人听的顺口一些,其实我也不在乎什么世俗礼节,只是要融入世俗却又必须奉行这一套,没办法。”李修远无奈道。

“哈哈,有道理,有道理。”两人大笑道。

笑完之后。

张邦昌却又低着声音道:“其实这次来是有事相求。”

“哦,说说看,不知道我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李修远道。

张邦昌讪讪一笑道:“自然是和门外的那些人一样,羡慕李兄的这等神乎其技的画技,想要虚心求学。”

“钱兄也想学么?”李修远道。

“朝思暮想。”钱钧脸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道。

之前李修远还骂了门外那些求画,拜师的人,自己这转而却又开口求这事情,的确是羞愧。

李修远笑了笑,看来自己这展露出来的这手段让人眼红啊,尤其是读书人,便是对名利没有追求的张邦昌和钱钧也不免心动。

不过这也能理解。

读书人也是人,不贪图名利,自然就会喜好别的东西。

“其实这画技也不是不能教你们,只是要达到画龙点睛的地步说实话......很困难。”李修远收起笑容,认真的说道。

“有何难处?”张邦昌问道。

李修远道:“两位知道才气么?”

钱钧摇了摇头。

到是张邦昌喜欢记载神鬼异志的事情知道一点,他道;“其色如彩锦,如形如云霞,隐于身内,发于头顶,或成锦鸡,或成凤鸟,不一而足,此为才气。”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才气是一个读书人积攒学识最直接的体现,只是这才气鬼神能看到,寻常人看不到而已。”李修远,随手一动,一根墨笔出现在了手中。

这墨笔散发出五彩的光芒,耀眼夺目,便是凡人也可以看到。

“你们的才气只有凝聚成墨笔,达到这个地步才能做到画能通神,若是做不到这地步,便不能通神,而要达到这地步,天赋,才情,努力缺一不可。”李修远道:“我也是得了机缘,占了便宜才有这样的一根墨笔,只是因为得来不正,所以羞于在人前施展画技。”

“若非那日骑虎难下,为高藩讨回一个公道,我也不会展露这样不被世人接受的技艺。”

“那依李兄看,我们要达到这地步,这辈子有指望么?”钱钧看着那神光奕奕的墨笔,心中一凛,自知自己的斤两,不免有些忐忑道。

李修远笑道:“便是达到了这地步又如何?还不是画几幅山水画作而已,利国,利民还是利己?两位都是进士出身,将来必为官员,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百姓,难道这比不上一幅画重要?何必浪费一生的时间在这上面?”

两人闻言陷入沉思,随后肃然起敬,皆起身弯腰施了一礼。

“李兄此言如当头棒喝,我等受教了。”

“若是哪日两位走马上任,我必送上画作一副,希望两位不要忘了初衷。”李修远道。

正文 第六百九十五章朝会

翌日。

京城逢五日朝会一次。

这一日,天还未亮李修远便已经起来了。

之前国师给他送了一封圣旨,让他今日参加朝廷的朝会,既是述职,也是在处理善后九山王的一些事宜。

而在昨日的时候,李修远就已经让韩猛准备了一切。

若是顺利的话,不日他就可以离开京城,返回扬州,继续自己没有完成的大事。

若是不顺利的话......李修远只怕觉得自己不能如此轻易的离开京城,至少他认为国师不会这么简单的容许自己离去。

“说实话,我还真穿不惯这官服,色艳而肥大,有种臃肿感觉,显得暮气沉沉,少了几分干练之气。”李修远看着镜中的自己不禁心中暗道。

大宋国的官员官服以品级不同官服的颜色也就不同。

李修远的官服是朱红色,而三品已上则是紫色。

故此也有满朝朱紫贵这么一说。

除此之外文官系鱼袋,武官系玉剑。

他现在算是武官,所以之前朝廷封赏下来的时候送的是一柄玉剑。

所为的玉剑也就是一柄装饰大过用途的宝剑而已,剑身铜铁铸造轻薄而脆,若是用这样的剑去杀人的话,那还不如用一根木棍去打人。

这是朝廷的忌讳,怕武官一言不合就在朝廷上拔剑,所以玉剑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有些文官腰间的玉剑甚至是一辈子都没有拔出来过,偶然情急之下拔出来之后却是立刻断裂成数截。

“大少爷,一切准备妥当了,可以随时出发了。”

忽的,门外响起了韩猛的声音。

李修远整理了一下不他习惯的衣冠,这才走出门去。

门外,韩猛,吴象,还有其他的一些甲士已经准备妥当了,他们身披铠甲,腰挂宝刀,精气神十足。

上次大病一场,李修远可没有少花费钱银给他们调养身体。

“那些文书,册子之内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么?”李修远道:“还有封赏的名单,罢官处决的名册,诸如此类的东西?”

“回大少爷,都以及准备妥当了。”韩猛道。

“辛苦了,这次上朝述职.......你当心一点。”李修远沉吟了一下,忽的道。

韩猛诧异道:“大少爷此话是何意?”

“不清楚,我只知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