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7 章(1 / 1)

梦醒细无声 第十个名字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钱。

这时候澳洲政府准备要开发西澳,那边有大量矿产,由于交通不便光看着换不了钱。可是开发一个地区是需要海量金钱的,澳洲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咋办呢,和大老美一样,他们只出政策,然后鼓励民间投资和外国投资去西澳拓荒。

张家原本就是经营船业的,对运输业有着天生的敏感,一听说澳洲政府要开发西部立刻就嗅到了商机。西澳最缺的就是铁路和大型港口,没有这些设施,多好的矿也只能算土,屁用没有。

这时候澳洲政府也顾不上种族不种族的了,只要给钱啥种族都给政策。于是张家就跟着一大堆日本投资商跑到了珀斯,先是投资铁路,然后又投资港口,最后干脆把家也搬了过去。

为了不和当地白人住在一起,张家特意选了一块日本人比较多的区域,也就是后来的薄荷林。要是早知道这里后世能成为高档社区,当年把这一大片土地都买下来也不算什么。那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一张嘴就是几十、几百平方公里的买,别聊什么英亩和平方米,真没零钱找。

这一次张家算是押对了宝,在西澳地不值钱、小麦和牛群也不值钱,矿山倒是值钱,可是没有铁路和港口照样没人要。

有了铁路和港口的股份,张家的生意就算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她们不仅可以继续经营农场和牧场,还可以把本地的小麦和牛肉远销中东地区、再把东南亚的橡胶转口到欧美去。既当业主又当二道贩子,珀斯就是张家的货物集散地。

到了八十年代,张老太太这个家族分支就成了整个张家的龙头老大,因为其他几家的生意也得靠着她来倒腾。

这个老太太非常有政治眼光,她不光在生意上把张家几个分支全都整合了到了一起,还不停的和其他本地家族联姻。

没用二十年,就和蜘蛛织网一样把儿孙遍及了澳洲和东南亚各地,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有点产业,要不就是当地政要。家族产业也没停滞不前,从传统的农牧业、运输业又向采矿、采油、银行方面渗透。

对于这位老太太的发家史洪涛还是很佩服的,假如自己没有那些记忆真和她比不了,就算有了这些记忆也得追赶很多年。

但这位老太太一点都没因为家族大了、势力大了就洋洋自得,她把儿孙们都赶了出去,谁也不许在珀斯发展,全都要去外面自己刨食吃,家族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机会,能不能发展起来得靠自己的本事。黛安的父母当然也被赶出去了,最终落脚在香港。

------------

886章 顾命大臣不好当

老太太自己就住在这座已经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宅子里,就像一只趴在网上的老蜘蛛,看上去纹丝不动,但网上每个角落的动静都在她的监控之中。谁表现好、谁表现差心里都有数,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以后的趋势往哪儿走也是她关心的问题。

洪涛扪心自问,自己真干不了张老太太这份差事,太忙、太操心、太需要取舍了。怪不得她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老怪物,谁到了这个位置上也得变,要是还能有感情这份工作就做不好,家族的未来也就没了。

创业的第一代人往往是最用心的,同时也是最操心的,他们不光要关注事业还特别纠结于传承。因为他们吃的苦是后代无法想象的,也就更热爱这份产业,总想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把家业发扬光大,找不到就死不瞑目。

“为什么要在院子外面再套上一层建筑,我怎么觉得有点别扭呢。”张家的老宅面积并不太大,连马歇尔庄园都比不上,但位置不错,正好处于薄荷林的中心地带。

可是洪涛对它的建筑风格很是不解,从外面看它和周边的建筑都差不多,全是西式庄园别墅的风格。但是进去之后才发现,合算外面一层房子都是摆设,中心的中式庭院才是真正的住宅区。还是那种江南味道的瓦房,四角的屋檐高高挑起,中间最大的屋子是祠堂。

“地方政府有每块社区的规划,即便是富人也不能为所欲为。原本是没有外面那一圈房子的,但是前些年当地政府觉得这样和周边的建筑不匹配,为此还打了官司,结果输了。”

“全改成西式住宅老太太又不乐意,放弃此地另寻据说老太太不舍得,这是两边妥协的结果。”康莉跟了老太太二十多年,虽然不姓张、也不是华人,但她在张家的地位很高,权利也很大,对于张家的变迁史应该算最了解的。

“其实有办法改变,现在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可以向市政府提出建议,以开发不同风格的名义弄个华人社区,哪怕位置稍微差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离好的中学、大学别太远就可以。”

“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这个社区的地价就会飙升,因为有钱的华人移民会越来越多,他们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为了儿女的未来发展买房子。”房子怪模怪样的原因搞清楚了,洪涛又开始有了想法。

这就是有规则和没规则的区别,在国内有权有势基本就没规则了,到了国外有权有势照样占便宜,但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辗转腾挪,无法跳出去胡来,这就是一个大进步。

规则这个东西不仅仅能保护别人,同样也能保护自己。而且规则会让人看到希望,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未来大概会是什么样子。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之后,人的干劲儿自然就大,安全感也足了,这就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在无规则、或者说各种潜规则横行的国内洪涛可以借助记忆如鱼得水,到了规则明确的国外洪涛照样有漏洞可钻。任何规则都是在不断打破、不断愈合中逐步趋于完善的,有时候规则明确的地方倒更适合穿越者作弊。因为只有规则明确,不朝令夕改,未来才是可以预期的。

“……这件事恐怕要您帮助黛安女士来完成了,如果有需要我愿意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康莉肯定从张老太太那里得知了部分谈话内容,或者说她提前就已经知晓了。

洪涛的这个提议在她看来非常有可行性,张家现在不愁钱,愁的是钱该往什么行业里投,洪涛在这方面恰好是长项。她不仅仅是在拍马屁,同时也是在向洪涛传达一种友好的讯息,只不过说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