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蛮干,而是他早有计划或者是自己的理解。
一开始农场的工人们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表达强烈的抗议,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证明林全是对的,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大家似乎才忽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林全是从非洲农场杀出来的!
他在撒哈拉沙漠的腹地一手创立了一家闻名世界的农场,虽然农场的规模不是很大,才不过6000多亩地而已,但是硬生生的在整个沙漠之中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打造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农场,这种本事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而且林全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说起来他今天之所以可以在乌海这边花钱买下这块地,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在非洲那边挣了钱,要不是他从那边挣到的钱的话,他现在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而这样一来,他在非洲那边取得的成功,才又被大家给想起来了。
人们不太关心远方发生的事情,而且同行是冤家,自己是防沙治沙的人,林全也是防沙治沙的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一个对比的关系,谁也不会认为自己不如人!
所以他们下意识的就会否定林全的能力,否定林全取得的成绩,就算是真的有成绩摆在那里的话,他们也不会太在乎!
------------
第四百七十八章 红薯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林全在他们的面前,用他们没办法否认的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了自己。
虽然他自己是无所谓的,但是下面的工人却悄悄的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这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至少他现在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受到的阻碍要小了不少。
“红薯可以收获了?这么快吗?”
一大早上林全就让王兆文带人去把他上个月种植的红薯收获了,这一块地要重新种植另外的一些东西了,在他搞定了那十亩地之后,总算是有精力腾出手照顾更多的地盘了。
“嗯,照做就好了,红薯应该是熟了!”
打霜之前的红薯,都是没有甜味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一个观点。
但是林全这边却强行改变了这个情况,现在不过才六月初,他的这红薯种下来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收获了,这真的是让大家感到十分的吃惊,完全闹不明白自己老板到底是怎么在想的!
不过鉴于之前被老板打脸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一点,所以王兆文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却还是老老实实的答应了下来。
不就是挖红薯嘛!这有什么难的?
沙漠这边的土质比较的疏松,因为沙子比较多,所以土地并不是特别的板结,挖红薯的话直接把土堆一扒就好了,非常的简单。
于是王兆文二话没说,带了十几个工人就过来了。
林全的这一块试验田他们来的次数不是很多,之前种红薯的时候他们倒是来过,后面的维护和打理是专门有人在弄,林全每天晚上在他们下班了之后会过来巡视一遍。
按照老板的话说,他白天是怕热,所以没敢出门,只好等着晚上天气边凉快了之后才出门。
对于林全的这个解释,王兆文倒是没有怎么怀疑,他甚至不明白林全为什么要向他解释?
自己的农场,自己什么时候想过来看,就过来看,这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向他解释啊?他又不是农场的老板!
再说了,这一块地本来就是老板的试验田,他白天在这边捣鼓,花了不少的心血,不放心工人们的工作,来检查一遍,核实一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总之,王兆文觉得林全的这个解释很奇怪。
但是他也没有多想,带着人来了之后就准备要开始收获了。
这一百亩的试验田集中了不少的资源,而且老板也确实是很有本事,将这一块地方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才一个多月的功夫,这一块就变成了一小片绿洲了,在黄沙密布的农场里面,显得格外突出,让人看到了之后都觉得心情愉悦!
王兆文和工人们进来了之后,都被这里的清新空气和绿色的景象弄得有些心旷神怡了。
不少人都贪婪的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那样子就好像是多少年没有呼吸过一样,看了都觉得好笑。
但是大家却都没有人去介意,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
找到了那一片红薯地,这是一条条的土埂,红薯是用土埂堆起来的,它们的生长不能直接种在地上不管,那样的话板结的土地不适合红薯生长,而且红薯的根系很发达,那样中在一起的话,不好收获,也不利于其生根和生长。
这些都是经过前人几百年经验总结出来的。
在明朝中后期,红薯这个东西就已经渐渐的从南美洲流传到南方的沿海地区,可惜的是明朝当局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重视这个东西,不然的话明朝会不会灭亡还很不好说。
至少在清朝的时候,因为红薯的大规模推广,加上清朝前中期都算是比较的和平,所以人口的数量出现了爆炸,清朝末期,国内的农业其实相对于明朝末期并没有出现质的提高,只不过是开垦的面积更多,种田的人口更多,田地的数量更多,从而带来的粮食总产量更多,这才养活了好几亿人口而已。
而明朝末期的时候,中国有差不多一亿人口,这几乎是明朝的极限了,人口太多的话,反而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负担,那就是粮食的供应负担,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人民的话大家就要揭竿而起推翻你的统治了,李自成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说起来明朝死的也确实是冤枉,小冰河时期在他们这儿停下来不走,结果国内连年天灾人祸,加上东林党架空了皇帝,使得皇帝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主阶层和儒家的实力太强大了,皇帝手中没钱,地方上没有人,结果自然是想干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了。
而如果他们不是处在这样的时期的话,后金其实还真的只能在关外小打小闹,构不成致命的威胁,明朝也不是被我大清直接灭掉的。
当时如果把南方的红薯和土豆等等新的外来引进的农作物在北方推广开来的话,那么北方的粮食问题就不会那么的紧张了,而粮食问题解决了或者是稍稍的缓和了之后,那些造反的人自然就会大大减少,大家能吃饱肚子,谁会没事拿上劣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