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来来来,乖乖们叫老爷爷(1 / 1)

第174章 来来来,乖乖们叫老爷爷

  只见一身穿军绿装的女孩站在门口,她梳着两条左右对称的辫子,辫子上还戴着鹅黄色的绸花。

  年纪看上去大约十三四岁,鹅蛋脸,眼睛如同黑宝石般灵动可人。

  右边肩膀上挂着个马扎,不过最引人注意的是她那空空的左袖口。

  但明明是个残缺的人,她脸上的微笑却是灿烂的很有感染力。

  宁宛看清楚她的长相,心里一咯噔。

  原主的记忆里是有这个女孩子的。

  她是赵爷爷的孙女赵香茗,十三岁。之前时候小姑娘最喜欢跟着宁辉学唱歌,倒是不怎么跟原主玩。而且她明明比宁辉小十岁,可就是不肯叫宁辉哥哥。

  一年多不见,没想到竟然变成了残缺的人。

  “宁辉,还生气那?我把我的新本子赔你。”赵香茗小跑上前,先是旁若无人的把本子塞给宁辉,又看向周边的人,“宁爷爷,思宁婶婶,慕安叔叔,婉婉姐姐。”

  招呼完之后,又看向张喜凤等人,挨个的称呼。

  该叫婶子的叫婶子,该叫叔叔的叫叔叔,还有哥哥嫂子叫了一圈儿,一点儿都不怯场。

  原主的记忆里,赵香茗就是个乐观向上的小姑娘。

  可惜了。

  不过现在不是询问缘由的时候,宁宛没多嘴。

  在场的老叶家人也跟宁宛一样,都没失了分寸。

  宁辉蹙眉,攥了攥手里的本子,想塞回去又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伤了赵香茗的自尊。

  但是收下就意味着原谅,可他还没消气儿。

  “宁辉,怎么回事?”安思宁问了句。

  宁辉的眉头皱的更紧,“没什么,妈,你们先去忙吧,别耽误了中午开席。”

  安思宁多看了宁辉一眼,正要叮嘱两句,赵香茗插嘴道:“婶婶,是我不对,那次我拿信跟报纸的时候,宁辉的信在我爷爷定的报纸里夹着,我没瞧见。

  我爷爷正好那段时间忙活,都没看报纸,一直在抽屉里丢着。还是后来我妈拿报纸糊墙的时候发现有封信在里面。

  我这发现了之后立马给宁辉送来了,他就诬陷我说我故意藏着不给。”

  说到这里,赵香茗瞪了宁辉一眼,“婶子,我故意藏他的信干啥呀,他这么老,我绝对不可能看上他呀!”

  噗!

  在场的人几乎都没憋住,一个个看宁辉的时候眼神也变了。

  这是说啥了,让人家小闺女当着大家的面儿如此解释?

  安思宁也被逗乐,“行了行了,宁辉你这么大人了,香茗也解释明白了,别揪着不放。”

  宁辉也知道这事儿必须得过去了,他嗯了一声,又跟着叶超等人往里走。

  安思宁往门外瞧了瞧,“香茗啊,你爸妈还有爷爷奶奶那?”

  “我爸妈今天值班,待会儿爷爷奶奶过来。婶婶我是来帮忙的,待会儿我来招呼客人。”

  赵香茗边说话边蹲下来,抖了抖胳膊,马扎顺势放地上。

  随后她抓着马扎往门边一放,又回头,“你们快去忙,快去忙。我现在是老宁家警卫员。”

  瞧着赵香茗,宁宛以及在场的人心里都隐隐泛酸。

  多开朗的小姑娘,可惜呀。

  为了不让她感觉到被歧视,宁宛开口道:“那就麻烦你啦香茗。刚好我这里还有小红花,客人来了,你帮忙发放。监督他们佩戴在衣服上。”

  赵香茗眼睛一亮,“有我的吗,婉婉姐姐。”

  “当然,给。”

  宁宛认真选择了一个小红花递给赵香茗,她本来打算帮忙。

  结果赵香茗直接抓过去,一只手就把别针别好了。

  宁宛眨眨眼,瞬间心生佩服。

  她身后的人眼神也都变了。

  叶亮的神色变化最大,他第一次见到缺了一只手的人。

  之前他了解的:自家大舅瘸了腿没能娶上媳妇,王饱饭他爸瘸了腿成了懒汉。

  人家这姑娘少了只手,竟然比他这种身体健全的人还有精气神儿。

  他想了想,试着挺直了腰杆儿,见别人没瞧见自己,叶亮又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裳。

  门口交给赵香茗,其他的人都进了院子。

  随着时间推移,客人们也陆陆续续地过来。

  宁老爷子坐在堂屋的主桌上。

  在家发誓不跟宁家贤挨着坐的岳南北一进门,宁家贤一嗓子招呼:“来来来,乖乖们快叫老爷爷。”

  李前程跟李似锦已经跟宁老爷子混熟了,他俩之前得了李桂芝的叮嘱,今儿要听这圆老爷爷的话。

  于是俩孩子同时出声,奶声奶气地冲着岳南北喊:

  “老爷爷好。”

  岳南北的眼睛一亮,掏了掏兜发现啥也没有,立即又把桌上放瓜子跟糖的盘子拽过来。

  “好好好,好孩子好孩子,来,吃糖,老爷爷给剥瓜子吃!”

  他把李似锦抱起来,“哎呦,老宁,你哪儿得的?我挨着你坐。”

  宁家贤嘿嘿笑,“我婉婉侄子侄女。”

  岳南北又酸了,他家小辈儿没一个结了婚的,孩子就更别想了。

  哎,啥时候能抱上自家孙孙?岳南北撇撇嘴,算了不想了,想多了没啥用还糟心。

  随后俩老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同时不忘给李前程李似锦剥瓜子儿。

  赵老爷子进门。

  瞧见两个小不点儿,立即拉着凳子挨着坐。

  又过来的老爷子们一个个都稀罕的不得了。

  他们就稀罕这么点儿大的乖宝,家里的小辈儿大多当了兵,一个个都不着急结婚,害得他们没娃抱,可气死人啦。

  安思宁那边也接待着各家婶子各家媳妇,大大方方向那些人介绍着张喜凤。

  张喜凤也算是开了眼界,瞧着那大多数同龄人的谈吐气质以及修养,她的心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来女人都能活得像她亲家母一样优秀,她得努力了,不能给亲家家掉价。

  “让一让,都让一让啊,上菜喽!”

  牛金芳喊了一嗓子,屋里说话的人忽然安静。

  牛金芳转身,叶秀娟跟叶亮一脸认真地端着盖顶往前递了递。牛金芳顺势端起两盘不一样的凉菜放在了同一张桌子上。

  “来,来,姜香藕片,花生米。”

  随着这声吆喝,屋里的人又都乐呵呵地重新交流起来。

  “刚才说到哪儿了?”

  “哦,说歌词跟曲谱不是很搭,得改动呢。”

  “对对对……”

  牛金芳听不懂人家文化人讲话,她感谢了帮忙接过菜的人,又去别的桌上菜。

  除却堂屋里的两桌之外,东厢房西厢房以及耳房都摆着桌子。

  五桌亲友,一桌是留给朱何君等六个新兵的。这会儿那桌前坐着五个不会喝酒的半大孩子,朱何君他们在忙着切配、烧火,得菜齐了才能落座。

  好在之前叶超有准备,大家说说笑笑之中,酒菜上齐。

  宁宛跟叶超端着酒杯到了堂屋。宁宛的酒杯里放的是大白梨,叶超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