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高!
肃顺动作快捷,抢先跳了出来,说道:“我肃顺一支,六成男丁去前线,所有军需钱粮自备,我自己亲自带队!”
端华随着说:“弟弟已经表态,当哥哥的自然不能落后,我出七成男丁,除了钱粮自备以外,再拿出一份,支持其他家族;不过,既然弟弟去了前线,我就去不成了,必须留守,主持家族事务,非常遗憾。”
随后众人纷纷出人出力,比例和数量也越来越高,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达到了十成,所有壮丁全部去前线!
按当时的标准。所谓适龄男丁,就是二十到四十这个年龄阶段的所有身体健康的男人。
这只是出兵,还不是如何安排这些兵力。
这些大人物都主动交出家兵,其他人就需要更加如此了,这就需要一个全国性的征兵令!
这个征兵令中必须规定每家的出兵比例是多少!
就这个问题,大家又都表示了意见,基本上五成出兵率成了大多数人的主张。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大约可以在征集十五万大军,其中的军官主要是这些贵族的上层人物。
最后大家看向摄灵,看看它是什么意见。
摄灵一直冷眼旁观。看着大家在那里斤斤计较。忍痛割肉一样的表情,心中冷笑连连!
一群鼠目寸光的蠢货!
即使不谈他的独特目的,只是从战略上来考虑,这些兵也远远不足!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留一手。简直是找死!
他不知道的是。人往往都是这样,他们的目的本来是如此这般,所作出的行为正好背道而驰!
正如今天的表现。想多留一些人保命,恰恰是加速了丧失生命的步伐!
如果天军打到门口,就是家兵留得再多,也无济无事!
于是,他说话毫不客气:“你们这是找死!全力以赴,还不知道鹿死谁手,你们还想留一手?这一手就是给你们送死的!”
祁隽藻急了,大声说:“先生到底什么意见?说出来大家决定是否接受便了!”
摄灵冷库无比地说:“两条缺一不可!做不到,你们都趁早准备棺材去吧!
第一条就是所有男丁都必须去前线!年龄阶段不再是二十到四十,而是从十五岁到五十五岁!十五岁可以结婚,难道不可以上战场?不知道谁定的这狗皮固定!”
賽尚阿赶紧解释了一下,说:“先生息怒,这是为了人口的繁衍,让他们有生儿育女的机会,即使上了战场,战死沙场,也留下后人,传宗接代。”
摄灵一愣,原来还有这个考虑,但是他转眼就否定了它的合理性:“什么狗屁考虑!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时刻,一招不慎,整个种族都会灭亡,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变通呢?
“这第一条必须贯彻,就是所有十五到五十的男丁,都必须上前线!”
祁隽藻说道:“好吧,就听先生的!那么第二条呢?”
“第二条,所有当朝的官员,不管是封赏的爵位拥有者,还是委任的官员,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下的,都去带兵,前往第一线!无一例外,包括皇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你们被人推翻以后,再想去前线也晚了!”
賽尚阿急问:“为什么年龄要到六十五?比老百姓还年长十岁?”
“因为你们不用再第一线拼杀,只是在一边指挥,所以年龄大一些也是理所当然!如果谁不愿意,可以辞官,那么你的年龄就降到了五十五。”
摄灵解释完毕,又补充道:“每家每户,除了留下生活必需品,必须把其余的物资财富充公,留作军用!不能前线拼死作战,还要忍饥挨饿!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吧?前线无时不在死人,你却躲藏在后方花天酒地!”
说完,他再次强调:“所有这些要求都是必须的,决绝了任何一条,你们就不用讨论了,回家准备棺材去吧!最好棺材弄好以后,马上躺进去,立刻死掉,否则,天军一来,你连棺材都享受不到了!”
说完了这些,摄灵住口,仰头不看面对的君臣。
全体都有,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不少人脑袋已经制止了活动,这和他们惯常的思维活动完全不同。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死亡的滋味!
突然一个地品官员承受不住压力,哇的一声,哭出声来,人也瘫倒在地,歇斯底里地叫嚷起来:“我受不了了!我受不了了!我不要上前线,我是一脉单传,我家的钱财都是祖传下来的,不要交出去……”
群臣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唯独摄灵,定定地看着咸丰,阴森森地说:“你们不知道怎么处理吗?你们都打定主意去死了吗?那好,悉听尊便,本人不伺候了!”
咸丰已经完全呆住了!
他大脑已经停止了转动,只剩下了最基本反应能力,他想说话,却说不出来,只是勉强抬起手臂,对摄灵招了招手,意思是挽留。
幸亏不是挥挥手,那就是驱逐了!
最正常的就是曾国藩了,他既知道必然的结局是什么,也知道此刻发生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
别人既然失职,他就必须弥补!
于是他高声喝道:“当值护卫和在?”
这时候,杜翰就在旁边,他也是保持清醒的少数人之一,而且牢记自己职责,闻听大声答道:“鄙职在!大人请吩咐!”
曾国藩一指那个依然叫嚷不休的朝官,冷然命令:“扰乱庭会,蛊惑人心,罪不可赦,拉出去,立刻砍头!”
“遵令!”
杜翰一声得令,抓小鸡一样把那个依然叫喊的官员拎了出去,然后嘎然而止!
众人心中一颤,知道那个人已经人头落地!.
R1292
------------
第851章 最后热血沸腾
可是,只报告三分之一真实情况,后果也非常严重!
因为他们不只是听听新闻,就到此为止的;主要的目的是决定如何对付这个局面!
在真实战况的基础上制定对地方略,尚且难保成功;只有三分之一的真实,如何能够制订出对敌的正确方略?
更要命的是皇上以降,包括所有的大臣,全都不知道整体情况有多么糟糕!
既时对了解曾国藩的杜受田、祁隽藻等重臣,也难以采取正确的对策,因为他们相信曾国藩,就是走到措路上去,不相信他,连目前的这一关都无法过去。
幸亏还有一个摄灵在!
摄灵当然知道真相如何,他恐怕是仅次于灵犀一动的存在,对战局的发展非常了解,也知道这个满清统治基本上是没救了。
他的目的,当然不是拯救满清,而是实现他的目的。
为了实现他的目的,当然是双方打得越厉害他越高兴,把人脑袋都打成狗脑袋他才惬意。
听着曾国藩的回报,他也意识到不能告诉这些人所有真相,否则这些软蛋,未战先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