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1 / 1)

三栖特种兵 人一介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收编结束,丄人院没有多少人,主要就是这六百卫队。

以后形成了规矩,从附近州县的地主家庭吸收成员。但是规定不收长子,因为进了十万宗,一生不叛宗。可以出去承担保膘一类的雇佣,不能脱离宗派的派遣,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一生不叛宗,是一条很绝对的守则,从来没有人违背过。出现叛徒怎么办?那就执行宗派纪律,结束他的生命。所以那些家族的长子想进来学习武功,学成以后再回去做家长,那时门都没有。

想回去,行,但是把脑袋留下来。因此,你也别没命,我也不想麻烦。长子就不要来了。

既然要求这样严苛,还有人加入吗?想加入的人太多了。因为成为丄人院成员的优惠非常诱人,不管对个人还是家人。一旦加入十万宗,不但他个人可以学到心仪的武功,他的整个家族就会被置于十万宗的保护之下。

十万宗的保护非常有力,基本上是没有人敢惹他们的麻烦了。久而久之,十万大山方圆八百里广泛流传了这样一句民谣:“宁惹知县,别惹十万”。

十万宗的宗主一直就是东蒿的后代。为了融入周围的汉人和汉文化,他索性就以东为姓,与汉族通婚,百年下来,他的后代朝鲜和满族的血脉越来越稀薄,现在也就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

现任宗主雄才大略,名叫东方晓。趁满清**,管辖松弛之机,走出了十万大山,势力已经从光西的西南发展到光西的西北和东北,甚至进入了光东西部。

这个十万宗和满清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东蒿虽然叛逃出了王府,却没有从心里和王府彻底隔绝。所以他决不会反清。更多的时候,他是有心而且有时候有运动,给满清官府帮忙。比如这次他们来帮助贾知县。先使派来了他们的年轻弟子王大作。一听麻烦比较大,马上派出了丄人院院长率领的最强阵容,前来支援。

这二位从巡抚行辕来得王将军和贾先生,一听来了一百单八位丄人,登时大为兴奋。丄人,那可是等同于大内高手的存在。王大作,他也是一位丄人,不过资历比那一百零八人就差远了。

贾先生忙问这些人在哪里。王大作告诉他们就在后院。然后就领着这三位粉丝去见他们。

刚一迈入后院,一阵肃杀之气迎面扑来。只见一群黑衣大汉挺立在院中,没有一点声音。一位红衣人和一位身着赭红色衣服的人站在旁边。

见到王大作进来,着赭红色衣服者冷声对他说,“都安排好了吗?为什么等这么长时间?”

------------

第56章 哥仨硬劫刑场

那个赭红衣装的中年人,是丄人院的院长,名叫东方白昼,现任宗主东方晓的长子,这个位置是理所当然的宗主接班人。在十万宗中,丄人院的任何一位成员,都高于丅人院的所有人,也就是说丄人院品秩最低的一个丄人,就可以管辖丅人院的院长。由此东方白昼的位高权重可想而知。

几位官员上来热情万分地向东方院长表示欢迎和感谢,后者只是用鼻子哼了几哼,就不再理他们,继续问王大作下面怎样做。

在这些上司面前王大作不好自作主张,又看了看贾知县。后者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然极高,见自己这帮人不受欢迎,吩咐王大用就按刚才的计策行事,然后转身招呼贾王二位出去了。

午初时分,县衙大门之前的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一些衙役手拿黑红二色的水火棍,高声吆喝着维持秩序。在靠近县衙大门的北方,搭了一个高台,行刑时使用,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高台的两边各站立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军旗招展,军装整齐,都是绿色,这就是满清目前最强大的正规军,绿营兵了。

在每队步兵的北面,还有一个骑兵方队,起码有百人左右。认军旗帜上一条白龙,四爪张扬,腾空欲飞,军旗的底色是红色,显然是正红旗的骑兵。

虽然这些骑兵不比老祖宗,甚至不如那些绿营兵,但是他们都骑马,强在机动能力上面,打顺风仗的时候,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午时一刻,县衙前门大开,一队衙役涌出,前面开道的过后,就是一个高大木笼,五六个人抬着,里面一个人站着,脑袋从上面伸出,蓬头垢面,头颅低垂,不知道是谁。不过看木笼的上面,却插着一块木牌,上书八个大字:“乱党冯云山斩立决”。

高台的后面,搭有上台的踏板。前面的衙役先跑了上来,在太子的左右分成两队站好。随后就把关押囚犯的木笼抬了上来,放在木台中间。然后这些人就站在木笼的四周。

紧接着一个穿着大红衣服的刽子手也走上了台,后面跟着二人,也是红衣红裤。每人手里都提着一把鬼头大刀。来到木笼之前,当先的大汉正面站立,其余二人分立两旁。站位之前,还分别瞄了犯人几眼,好似要确定在哪里下刀。

最后,三台轿子陆续上了高台,轿子的前后左右各自有一队卫兵跟从。台子的右边有一个凉棚,他们就到那里。

轿门打开,贾知县,王将军,贾先生分别钻出了轿子,在早就准备好的椅子上面坐好,充当今天的监斩官。

正在这时,猛然听到东门外一阵喊杀声,夹杂这战马嘶叫,阵阵传来。又见一匹快马飞快地穿过人群,冲向高台。那名骑士没等马停,飞身下马,几个箭步就上了高台。

骑士来到王将军面前,单腿跪倒,“报告将军,乱党已经来了!约有两千人,我来得的时候,正在走进伏击圈,赵将军令我向将军汇报,一切如同预期,他保证把乱党一网打尽。”

看来这个报信的军士也确实口才便捷,好几里路奔波以后,不用休息,就把事情一口气说得一清二楚。

王将军哈哈大笑,对贾知县和贾先生说,“这次你们不用担心了吧?一切顺利!”随后对那个送信人说,“小子不错!先记你一功。回去跟副将领赏。”

贾知县的忧虑稍减,但是并没有彻底消除。对贾先生说,“既然鱼已经上钩,把这个鱼饵处理掉吧?”

这时已经接近午正,马上就到了开刀问斩的常规时刻。贾先生见到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没有再拖沓的必要,就点了点头说道,“开始吧。”

贾知县看了看那只行刑计时专用沙漏,正好是午时三刻,当即下令:“午时三刻到,开刀问斩。”

几个大嗓门衙役高呼:“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那个主刑刽子手闻听,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