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子也更加引起了敌人的报复。被抓住的山民遭到了残酷的对待,砍头成了轻刑,点天灯、凌迟成了他们常用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敌我攻防转换到来了。
说到攻击敌人,由于人数的关系,萧朝贵真正的大规模反攻不太可能。但是就这样放敌人逃跑又不甘心。尤其是当地山民,对这些残暴的清军有刻骨仇恨,更要报仇雪恨。
萧朝贵当然要满足这样的诉求,他虽然是假冒那个被关进圣山监狱的家伙,可是他对这些山民的责任感却被那个家伙强烈得多。
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用计达到目标。
萧朝贵一声令下,原来分散的团队全部集中起来,不过总共才三百五十多人,还不足满员团的十分之一。不过,对用计来说,已经够了。
然后,这些人一起找到了敌人,似乎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他们撤退的路上,对他们进行了顽强的阻挡。最后当然是寡不敌众,只好狼狈逃窜。
另有奥妙的是他们逃跑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不是正好与敌人的逃跑路线吻合,却是在同一个放象并行。带队的统领领着自己的属下,就追了过去。
这路清军的领队是赵霾,武艺高强,但是不太过问武功以外的事情。实际主事的事他的副手,所有那么造成天怒人怨的坏事都是他一手经办的。他的名字就是贾善仁,和神机阁的那个贾无良是本家。
现在切齿痛恨的乱民就在前面,赵霾以降,顿时都觉得机会难得。如果能在撤退的过程中,一举两得,把这些有组织的乱民一举歼灭,那就两全其美了。
只有这贾善仁另有想法。他是一直想把赵霾取而代之。杀人作恶,激起民愤,不过是他对付赵霾的一个手段。反正这些坏名声都是他来承担。
就这样一个跑一个追;一个有心一个无意,功夫不长就跑进了一个狭长的山谷,狭窄的进口后面是一个干涸的河道,两旁都是高坡密林。
这赵霾本来富有经验,也熟悉兵书战略,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他断乎不会轻易跟进。可是今天他一是被这些天积累的愤怒冲昏了头脑;二是熟知敌人的底细。就这么仨瓜俩枣的,到哪里也闹不出大天来。
结果功夫不长,这四千人都进去了,当然包括伤病和死亡的士兵。这撤退回家,当然要把这些人都带回去。
等到都进了沟底,前面的赵霾等人也到了沟的那一头,这才知道前面几乎没有路了,小股人马可以钻进去,大队人马根本不能通过。
赵霾这才意识到有问题,就想掉头撤到沟外。可是,已经晚了!
“轰隆”一声大响,从进沟所在传来。原来是萧朝贵不知道哪里搞来的炸药,一下子就把进口处的左边的石崖炸塌,把洞口给封死了。
原来在后面的士兵成了最接近沟口的人。那声爆炸,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却也崩落他们一身土石粉末。更重要的是,爆炸的声音和造成的效果让他们胆战心惊。
炸塌的石块不仅挡住了退路,而且尘埃刚落,就看到刚才被追得那些人都站在了哪里,用心不问可知,就是告诉他们――此路不通!
顿时,刚才追敌时还趾高气昂的整个敌军,全都笼罩在一种惊惶失措的情绪中。这时候,贾善仁也不顾得勾心斗角了,赶紧凑到赵霾身旁,和他商议对策。
赵霾本来就没有机心,这时候更不做他想,简单回复他说:“想什么计策呀,找路呗!”
也不等贾善仁表示意见,立即命令下面的统领分头向四个方向找路!
尤其是对沟口方向,他更是一马当先,一定要打出一条通道来!
他冲到了沟口,才发现右边的大石上,刻着三个大字――打狗岭。RS
------------
第215章 争锋两败俱伤
找路的努力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左右和后方都是无路可走,荆棘丛生不说,挡在最高处的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无法攀登。这还不说,悬崖的顶部还有人守卫,见他们一走近,就拿石块、弓箭招呼。
现在只剩下沟口一个可能。这里是赵霾亲自负责,他已经冲了三次,但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乱民固守在沟口的两旁,而敌军主将则挡在拦路大石的顶部,一旦有人靠近,就集中打击,根本挨不着大石的边缘。
萧朝贵设计把敌人诱进打狗岭,然后把出岭的沟口严密封锁,一且都和他计划的一样。现在只要他坚守沟口,不让敌人跑出来,就是胜利。
也不用时间太长,他已经派人去杨秀清团求援,一个时辰之内准到。他的任务就是在这一个时辰内,把进了打狗岭的人拖住。
看着对方的主将,在那里人马合一的矗立,白马、白袍、银枪,浑然一体。只是由于被困于此,颇有英雄迟暮的感觉。
在与麦轲交换情报时,麦轲把这赵霾的情况都告诉过他。原来这赵霾,也是常山赵子龙的后裔。胯下一匹白龙马,手中一杆亮银枪,足显赵氏儿郎的风貌。
赵霾正在那里无计可施。虽然自己的人多,防守一方的人少,但是人多也没有用处,根本就施展不开。我怎么犯了这种错误?悔不该追击这股敌人,直接撤走不就得了?
这时,贾善仁又凑了过来,凑近赵霾的耳根儿说:“不能这样束手待毙!如果敌人增兵来,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现在敌人就那么多人,我们这么多人,用人堆也要把他们堆死!”
看赵霾还在那里犹豫不决,贾善仁一跺脚,大声喊道:“如果再耽误时间,我们死无葬身之地矣!”
赵霾也是别无他路可走,随即下定了决心,指挥士兵集团冲锋。那贾善仁则抽出三十精干士兵,组成了临时战场执法队,就站在冲锋士兵的后边,谁敢后退,格杀勿论!
准备好以后,赵霾银枪往前一指,大约十几个人宽度的第一集团就冲了出去。人人都知道久困于此,就是必死结局,所以也抱了决一死战的心志,舍生忘死地扑向敌人。
这集团冲锋,光气势就给防守的人造成了极大压力。毕竟大家都是农民,参加团练没有多久,技术上增长不多不说,临敌经验也明显不足,在压力面前很快就失去了冷静。敌人还有老远,有十几个人就把手里的石块投了出去,结果只到半路,就坠落于地。
萧朝贵大声命令大家保持冷静,投石放箭等项现在都不要做,一会儿听到命令统一施放。这才让大家恢复了秩序。
这时敌人已经接近了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