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人性本恶。”
“我其实也不反对你这样说。也许三字经描述的是大成先师梦寐以求要恢复的状态吧,我想。”
“有这种可能。克己复礼可是他老人家一辈子追求的!如果看看基督教的认识,就更有意思了。基督教的圣经说,在人刚被造的时候,人性是从神那里来的,还真是本性善良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人性符合神的标准。”
“既然如此,你怎么刚才说人性本恶呢?你不是特别相信圣经吗?”
曾国藩疑惑地问。
自从上次和麦柯见面以后,他可没少花时间读圣经,就是麦柯送给他的那本。
麦柯点点头,又摇摇头,遗憾地说:“可惜老祖宗没有禁得住诱惑,犯了罪,从那时起,就背离了神,也就是性本恶了;所以,我觉得孔夫子说的是复古理想,荀子说的是可悲现实,涤生,你觉得如何?”
“有道理!其实,这样说来,大成先师对现实的认识和荀子是一样的,否则他也没必要复古了。如果人都是本性善良的,难道复古回去变为不善良?”
老曾果然有触类旁通的敏思!
“后来朱子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人欲不是恶的,为什么要灭?而这个恶的欲望,显然是从这个恶的本性出来的。”
这位满清教育部长级高官显得博古通今。
“哈哈哈,涤生兄说得太对了。”
二人至少在这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的认识,都认为人性本恶是一个现实状况。
有了这个共识作为基础,才使得继续讨论有可能。
“麦轲老弟说的也不差!”老曾报之以李,“不过,这个和你前面说的基督教爱人主张,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人性本恶,人就按照本性行事,行出来的会是爱人吗?”
“当然不能!估计都是害人;即使不害人,也是因为怕害人招致被害,而不是心存爱人的心愿。”
“所以爱人,是本性为恶的人做不出来的。”
麦轲直指基督教信仰的根本!
“因此,基督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改变人心,把原来的性恶,变为性善。”
麦柯简单明了地说。
“你还别说,其实孔孟之道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没有你说的那么明确,我们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大成先师还提出了无差别教育原则,就是有教无类。”
“涤生兄反应还真挺快的。不错,这个有相近之处;但是,我必须给你说说关键的不同。基督教也有教导,也有教义,但是这些是辅助性的,而真正能够改变人心的,是神自己的做工,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给神当助手,这个估计涤生兄没有听说过,我猜。”
“确实是闻所未闻。不过,你说的很有意思,你提到神把人的恶性变为善性,能说说是如何作的吗?我也想学着去做,你知道吗?我认为基督教和孔孟之道最大相同之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不信的话,你看看儒家的儒字是怎么写的,就是人需为儒嘛!”
“人需为儒?嗯,有些道理!不过我必须说,这个目的也许早期是这样,但是现在已经改变很大,刚才我们分析过,仁者爱人都变成了爱君;那么这个人需,也就变成了君需,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君王而为了!你知道耶稣是怎么说这个问题的吗?他说,作王的,要服侍所有人!所以他为那些罪人舍命。”
------------
第1368章 道家最重走首(大改)
麦轲暗笑,你老兄也和以前的老洪一样,想成神呀?等你认识我们信仰的真神以后,你就不这样想了。
于是,麦柯就提纲挈领地把神如何拯救人,也就是改变人心给他介绍了一番。
麦轲不愧是有牧师执照的家伙,不长时间就把这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给老曾解释清楚了。
又问了几个问题,麦轲做了进一步的解答,老曾就觉得自己相当清楚了。
并且觉得如果有人问他,他也能回答的头头是道,都可以当教师了!
目前,他自然不懂麦轲是什么职分。
“我这样把你说的总结一下,你看看对不对。神的做工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救主耶稣为了救人,死在十字架上,替罪人赎了罪,所以罪人的罪才能得到赦免,否则所有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罪,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对不对?”
“总结得非常好!第二呢?”
“第二就是圣灵在人心里做工,让人理解第一点的内容,认识到自己是罪人,悔改认罪,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和生命的主人,这个我记得很清楚,应该没有错。你还强调了,没有圣灵的指引和光照,没有人能认识主耶稣。”
“涤生,你总结得挺好;你掌握得也比较透彻!我还要告诉你另一点,就是这些内容都是神这样告诉基督徒的。神的这些启示都记载在圣经里。”
麦轲特意强调了基督教信仰的来源,以免老曾以为这是来自麦轲的好想法,即使他同意的话。
说着他掏出一本圣经让他看,可是老曾接了过去翻看了一些,又递回来,然后自己也掏出一本。
正是麦柯上次送给他的那本。
一看之下,加了许多纸条,上面都是蝇头小楷。
看来这位读圣经相当认真。
“虽然我的理解和记忆是这样,不过,我也告诉你,麦轲老弟,我记住是一回事,是否照着去做是另一回事!我考取功名后,虽然一直在中枢供职,但是我一直在等待机会全面实习孔孟之道,经世致用,才是我最大的抱负!也是我夫人我岳父对我的期许,现在,虽然满清在别处被你干得一败涂地,在常沙,我还是要和你一决雄雌!”
他说这个志向的时候,口气坚定,神情火热,眸子里顿时一片精光放射出来,也难怪,这将是积聚了两千年底蕴的伟大思想之最后一战了。
“没什么,我很佩服涤生兄的坚持,如此,我们就进行下一步吧,你应该知道,孔孟之道,因为有了当权者的支持,才让人觉得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孔孟之道,不但不如基督教信仰,即使在中华上国,已经被残酷镇压的诸子百家,也没有一个服气的,只是因为官府的支持,大家才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暂避锋芒!今天,他们有意和涤生兄代表的儒家再次较量一番……”
话没说完,一阵喧闹声,由远而近,似乎有一队人马奔驰过来。
曾国藩正在不知何事,突然,拐角处,一杆大旗迎风飘出,上书三个大字――老小子!
这一突然的第三者插足,让双方都有点傻眼,这是哪一出?
大家又看了看旗子上的字,老小子?老小子是谁?这是尊称,还是谦卑的叫法?
再看那些人,就更奇怪了,大约人有三五百,而且人人都是骑兵!
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