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工程量浩大的近迫作业,紧缩包围圈,逐村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至12月初,黄维兵团的防区进一步缩小,能机动突击的力量只有七八个团,陷入粮弹两缺的困境之中。
结束
6日16时30分,中原野战军全线发起攻击。由第4、第9、第11纵队附华东野战军特纵炮兵主力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的东集团,由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及炮兵一部编成的西集团,由第6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编成的南集团,同时对当面之黄维兵团各军发起突击,战斗空前激烈。至13日,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东西不过1.5公里的狭长地域。刘伯承、陈毅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黄维拒绝放下武器,为迅速解决战斗,****淮海前线总前委再次调整部署,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作战。当日晚,解放军发起总攻。至15日黄昏,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双堆集战役陈士渠抢主攻[1]
1948年12月11日,王牌军黄维兵团久攻不下,陈士榘奉命亲自驾着吉普车奉命带着华野先头部队赶到了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政委都在那里焦急等我父亲呢,见了面邓政委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父亲说:
“陈士榘同志,你可来了,我们等你好长时间喽!”
刘伯承司令员拿来了军用地图,向我父亲讲述了当前的战场形势,希望我父亲能帮着中叶出出主意。
邓政委说:“陈士榘,你的名声很响呀,打仗打得好,我们都晓得了。”
我父亲说:“首长过奖了,我主要是在陈司令员、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做一些具体工作。”
我军邓政委说:“不要谦虚吗?陈毅和粟裕都讲过你,说你的点子好厉害呀,华东的几个大仗都是你最早提出来的,是不是呀?这次你可要为我们也提出一些点子呀,解放军可是一家人呢!”
我父亲说:“当然了,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我父亲向刘伯承司令员、邓政委提出了自己对战役的看法:中原野战军武器差,黄维兵团阵地难以突破,主要是因为他们依托双堆集高地的地理优势。双堆集高地前方视野开阔,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发挥火力的优势。我们要想吃掉黄维兵团,必须拿下双堆集中的一个堆,不要分散火力,要集中火力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一个堆。这个堆拿下了,另一个堆就好办了。
我军邓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完全赞成我父亲的意见。我父亲自告奋勇承担攻打双堆集中一个名叫尖谷堆的任务,两位首长都高兴得不得了。但当邓政委跟下属部队联系,要他们让出一个主攻位置时,没有一个纵队愿意让出攻击位置。
我军邓政委无奈的摊了摊手,说:“也好,我这的部队都和敌人杀红了眼,你谅解一下吧!”
我父亲于是驾着吉普车离开了中野司令部。
可他的车刚走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发现前面路口处站着一个军人向我父亲的车队摆手。到近了一看,原来是二野第六纵队的政委杜义德。他认识我父亲的那辆吉普车,
杜义德在我父亲的车子前大喊:“是陈士榘参谋长吗?邓政委要你去接电话!”
原来是中野武器差,黄维难以啃掉,邓要我父亲留在中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经过邓政委的协调,主攻击位置已经让出来了,那就是六纵的攻击位置。
我军邓政委在电话里对我父亲说:“不仅仅是攻击位置,六纵也归你指挥。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我已经跟他们讲好了,他们都听你的!”
我父亲立即将这几个纵队的首长召集到一起,要他们调整部署,将他们原来分散的火力和兵力集中到一个堆上,即尖谷堆。
12月14日傍晚,我父亲下达了总攻黄维的命令。
在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我军密集的兵力趁着夜色向尖谷堆发起了强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我军一举拿下了尖谷堆。见尖谷堆被我军攻占,平谷堆的敌人慌了阵脚,多次组织兵力向尖谷堆反扑。
我军居高临下,用火力狠狠地射杀敌人。敌人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
我军邓政委知道了此事,高兴地说:“还是陈士榘有办法呀!”
华野的帮助下,王牌军黄维兵团中野被迁灭,临走陈士渠奉命把缴获全都留给中野[1]
2点评
此战,我方武器装备却远逊于敌方,之所以能够全歼敌军,一方面是战役布置与指挥上的正确,另一方面则是人民解放军的英能奋战、不怕牺牲。最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4个军11个师,共10万余人,其中俘虏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4.6万余人,毙伤4.6万余人,起义5500余人,投诚3300人。缴获各种火炮870门、坦克15辆、汽车300余辆,及其他大批武器弹药等.
.
------------
第1443章 旭州铁打营盘(改)
“小刀郡主!”麦轲又叫了一声,想想还没有具体的任务可以分配,就改变了主意。
“咳!小刀郡主,你的任务回头再说。”
又接着命令:“石达开、胡以晃,你们二人带领自己的部队,负责整条战线;石达开你要负责两面作战,如果敌人撕开了你的防线,你就立刻给我堵上!”
麦轲布置完了步兵,又安排水师。
“还有,彼得,两淮之间,水网纵横,正是你大显身手之地,我给你随机处置权,只要不和我给你的命令发生冲突,你可以自行其事!
“另外,约拿大鱼和各种水族同盟军,也由你来统一指挥,同时注意与虫洞紧密配合。”
麦轲布置完毕,各人分头去忙了。
彼得、六划还是去了他们的总指挥所,麦轲则直奔旭州而去。
麦轲去旭州干嘛?
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目的,它就是到那里看看。
皇帝刚离开那里,六爷又要进驻,这可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话说旭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重地,似乎有一段时间叫做彭城,还被一些割据势力当作都城,有不少古老的军事设施。
既然咸丰走了,六爷还没有进来,看看有没有机会来个雀占鸠巢?
麦轲混进城区一看,才知道自己有点异想天开了。
咸丰虽然走了,旭州作为府衙所在地,知府和千总这样的地方机构还依然健在,他们也有几千府兵呢。
除了官兵,还有两三万乡勇,这些人由于就在战区,所以不必把这些民间武装聚集调走。
因此,虽然咸丰走了,六爷还没有到,这里的防守却是滴水不漏的。
麦轲转了一圈,发现城内的防卫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