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给人的震撼直接和强烈。
麦轲也没有想到这个效果,因为在后世别说二十层了,百八十层的也是家常便饭。可问题是现在才是清代,没有人见过这么高的楼房。其实他们连什么是楼也没有概念,也就看到几层高的钟楼鼓楼什么的。
麦轲见到把大家给吓住了,不得不解释几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一没留神,造得高了一点儿。下次注意。”估计要使彼得在这里,又该吐糟了。在场的这些人都没有这个胆量,他们可真是把麦轲视若神明了。
这个新的建筑模式,由一样是思想改造系统没有的,就是这里有电梯。前者没有使因为不需要,那些罪人只有悔改以后才能从低层进到高层,而这种升级是自动的。
麦轲告诉这些人这座楼就是“天家”一号,专门给这些第一批进驻的老弱病残少居住,共有独立单元三千套,现有人员每人一套,一套可以住十口人。等他们到了大楼的正门入口,只见“天家”两个大字书写在门楣的上方,大字的两边各有“一号楼”的标志。
这时其他人也都围上来观看,麦轲也没有时间给他们一一解释,有时间还不如自己去实地了解。于是一挥手,就让他们都进楼去自己挑选自己的单元,愿意登高远眺的就去高层;愿意上下方便的就在低层;想二者兼具的就在中层。
为了掌握占用和空缺的现状,把有余的分给新来的人,麦轲建议任命一个负责人管理住房。斯文思索了一下,觉得自己的秘书伊书文是做这种事情的最好人选。于是,麦轲当场任命伊书文为天国第一任住房部长。
而伊书文也不含糊,马上动员在场的少年人帮忙,每人发了一张字条,要求他们找到自己满意的单元以后,把名字和单元号记录下来,交回给他。
然后他就心怀忐忑地等待大家自发选择的结果,天国第一次分房会顺利吗?
------------
第110章 人人皆为珍宝
麦轲这也是随时调整自己,尽量给出确切的指示,否则谁知道几楼算高层呀?还要考虑听众的词汇,如果说电梯,估计没人能懂,甚至有可能被吓住:电梯?里面有雷电,那还得了?
所以他选择了自动梯替代,虽然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一看可以自己开动,就跟自动挂起钩来。
结果有一半人跟着麦轲涌到了电梯口,麦轲“灵犀一动”打开总开关,十部电梯同时开门,每部可以乘坐六十人,然后麦轲把电梯操纵系统设置成从五楼开始,每楼都停,就任其离去。
麦轲自己就不去凑热闹了。乘大家都去楼上看新鲜事物,麦轲来到外面的草场。乘此机会,他要把计划中的居民楼全部建立起来。
一会功夫,他就建立了和一号楼一模一样的另外两座居民楼,分别命名为天家二号和天家三号。在麦轲的计划中,这是给烧炭人移民预备的,他们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这时候,一号楼里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从不同的呼叫声汇集在一起的信息中,可以知道他们是在为房间中齐全的设备和用具而高兴。
没想到这么丰富吧。麦轲也不仅有点儿自豪。虽然灵犀一动命令各种自然元素聚集在一起,因而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地创造出各种物资,这也要使用者发出指令才行。
所以麦轲一边操作灵犀一动,一边尽可能多地回想后世什么东西比较适用。凡是他觉得用途重要的,统统都指令系统制造出来。
当这些人看到床铺、脚蹬、书桌、厨具、餐具什么的,还不是很惊奇;但是看到冰箱、微波炉、洗衣机什么的,就一无所知了。当识字的人把上面附带的简单用途和使用方法一说,众人的欢呼声就不断传出,那是惊奇和高兴的混合声。
麦轲继续埋头苦干,又建造了天家四号和天家五号,这是为这里那些练兵的军人家属准备的。不但训练时如此,将来他们出征,如果家属在这里可以安居乐业,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无疑可以提高前线将士的士气。
最后麦轲建立了天家六号和天家七号,这是为工厂的工人,医务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所建,他们很快就会来到这里。
这时楼里的众人已经选好了自己的住房。大家普遍的反应就是一个字:爽!有的一辈子没有过固定的家,骤然有了固定的居室,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
一个身体有病的老人,竟然高兴得过了头,引发了心脏病。若不是斯文有急智,赶紧叫来麦轲,给他吃了一粒万灵药丸,肯定就会乐极生悲了。
他从昏迷中醒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活命了,还在那里一声接一声地说遗嘱:“把我儿子接来!把我孙子接来……我要把这好房传给他们……,给他们……”
己位和他熟悉的同伍忍俊不禁,提醒他说:“老周,别急着给人了,你自己住吧。哈哈哈!”老周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转危为安。
麦轲安慰他说:“老周,你可以把你全家都搬来,也可以合家团圆,怎么样?”
老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可以?”
“当然。我盖楼的时候,就是按全家设计的。不然到那里去找十个人呀。如果你家里人口多,可以从一个单元扩大两个、三个、四个,十个八个也行,只要你有百口之家。”
麦轲的话音一落,“嗡”的一声人群中就炸开了锅!
听说可以搬家,谁不想把自己的亲人都搬来呀?于是几乎异口同声地问:“我们也可以吗?”
“任何人都可以。”麦轲当即肯定。
于是乎,众人就转向了搬家的具体安排了。讨论的结果是,除了不便行走的,所有可以赶路的人都去寻亲访友,要把亲人都带过来。
那些不能行走的,也找到代理,把信送到。麦轲对这些人一律发放盘缠,视同于因公出差。对那些为别人代信帮忙的人,麦轲格外把盘缠加倍。
见到众人群情高涨,向心力极大提高,麦轲心里乐开了花。这可不是他滥好人,然后盲目乐观。他的做法是计划之中的,他的乐观也是有根据的。
这么大荒原没有人哪成?需要人又不能把人抓来吧?所以住房福利就成了麦轲的吸引工具。果然一试一准。这个雪球保准越滚越到。
至于人满为患,来人无用,麦轲从来就没有担忧过。这个灵犀一动,可没有说只在这个地方有用,大不了我再找个新场所呗。即使是这个原野,也一直没看到边在哪里呢。
至于来的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