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素专家都藏在队伍当中。扭扭捏捏地走进城墙。
那些守城兵从游击以降,全都口出秽语。嘲笑不止,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降临。
等到距离城墙五尺的时候。守敌依然如故,原素专家突然启动,一溜溜火光、一团团金属碎片,陡然飞上了墙头!
这些人都是大怒,使用的原素都是要人命的!
结果,这些守城的满清官兵悲剧了。
不是被烈火烧得面目全非,就是被那些金属碎片刺穿了头颅!
不过这才是第一波打击,更厉害的在后面!
之间这些女兵,趁此计划,一个鹞子翻身,全都上了城墙。
那些死的,就没有人力,那些烧焦了面目的,就被气氛的女兵一剑封喉,这是用剑的。
还有的被一刀断首,这是使刀的。
那个游击,被周秀英亲自手刃,为他的嘴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惨烈的屠杀,直接把那些清兵的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现在看到他们就浑身哆嗦,如同见到了恶魔。
如果就是实打实的拼杀,不是对手当成被杀,也没有什么;可是这抬手就是大火、就是利器,夺人性命,谁受得了?
于是,剩下的守军直接溃败,跑得比兔子还快。
见识了原素特种兵的厉害,周秀英马上带领他们支援友邻部队。
第二个工程成功的是林虎,他的那些海盗和匪寇士兵,打起仗来凶猛如昔,又偏偏武功还贼高,因此,刚一开始,就把守城的清兵给压了下去。
这一得失,这些具有匪寇根基的家伙,更是得理不让人,嗷嗷叫着往上扑,直接就把敌人的防线给攻破了!
因为这些家伙攻城是四面合围的,根本就没有给这些清兵留出路,所以所有的守城清兵都被俘虏了,除了被打死的意外。
粗粗数了一下,俘虏人数一万!
可惜,林虎等人的匪气被激起来以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泄,如果是过去,城破以后就是烧杀抢掠,现在天军的纪律所限,他们哪能做那些?
他们的匪气没出发泄,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达丰州,帮助可令布顿打下了这个倒霉的城市。
开战一个小时以后,捷报频传,所有十个目标州县全部拿下,为两河决战打了一个开门红。
苏东战役,十战十捷!
------------
第939章 枣林陷敌大将
逆时针转一格,现在麦克来到东北的战局,他很想看那个吃枣的林凤祥是否还在悠闲吃枣。
另外,他对这个徐广缙也颇感兴趣。
为什么呢?
清兵二次清缴的时候,麦轲一套组合拳,把来犯的清兵都给网住,两广总督徐广缙,作为这次清剿的对高领导,一开始就被陷进了珋州的圈套,让他六神无主,不惜一切代价逃命。
可惜的是,他调来的救援并将都被天军一口一口吃掉了,最后还是只能束手就擒。
不过麦轲利用他达到了战略目的以后,决定放他一马。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总督层次的满清高官被捉,如果把徐广缙收入囊中,影响太大,不符合麦轲的预想安排。
为了实现这个结果,需要双方作一些配合,为了这个目的,麦轲亲自去见徐广缙。
两个人一番密谋,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细节麦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这个徐广缙体现了无毒不丈夫的性格。
他还记得度上的对话。
“我还有个不情之请……”总督久经磨练的面容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
“请讲!只好能做到的,我一定效力!”麦轲贯彻帮人帮到家的原则。
“我不想任何一个知情人和我一同回去!所以我的那些卫士和书办一类,包括那位城守营都司侯铁,我的护卫张秉承以降。
“我不怀疑他们的忠诚,但是一旦他们不慎,或者被有心人惦记上,难免会成为我的威胁,我不得不未雨绸缪。老弟休怪。”
看来这老政客回去后不甘寂寞,还要大展手脚,否则他不会把后路想得这么远。既然如此,就说说长远的期望。
“这个没问题!我会给徐大哥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如果大哥以后继续官运亨通,能不能在可能的情况下,不与我们为敌?”麦轲当然知道政客的话靠不住。但是有了他的诺言,还是和没有诺言很不一样的。
“我也立誓:从今以后,再也不与你们主动为敌!”徐广缙斟酌了一下词句,郑重地说。
后来,经过曲折复杂的逃跑和围追过程,前来清缴的敌人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脱逃,包括徐广缙。
麦轲想着这徐广缙,心中暗道。这次来参加两河会战,算不算违背他“从今以后不与天军主动为敌”承诺?
估计也不是那么好说清楚的,有机会就问问他,看他如何解释吧。
还有一件事情,麦轲记忆犹新,就是在两人达成协议以后,麦轲对他介绍了基督教信仰,告诉他人不是只有物质的部分。还有非物质的部分,而只有这非物质的部分。才使人成为人。
同时告诉他,这些非物质部分,基督教称之为灵魂部分,包括了对于各种关系的认知和处理,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当然,最后告诉他的时福音的核心——信耶稣,得永生。
对于这部分内容,这位总督怎样反馈,麦轲不知道。惟有交托给神。
麦轲这里琢磨徐广缙,那位被琢磨的也满是郁闷。
徐广缙的郁闷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与天军作对,他真不愿意来。
这不仅仅是他要遵守诺言,更要紧的是,他真心不认为满清能战胜天军,没有任何可能!
他自己上次清缴失败以后,就对天军特殊注意,把他们的所有事迹都收集到一起,然后作出分析总结。
别说,他的这项研究做得还真是挺漂亮,不但支持材料翔实,而且挺规范。
必定他的职位,让他得知许多别人接触不到的东西;他的学识,也数得上出类拔萃。
他的结论就是,天军从来不败,这是历史事实;将来也会不可战胜,这是根据历史和现在天军的状况,作出的推论。
至于他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必须来这里参战,那是毋庸置疑的,理由还是一个,皇上都来了,你能不来?你敢不来?
不愿意来,又不得不来,来了还肯定吃败仗,焉能不郁闷?
第二,怎么让我这个纯粹的南方军队去对付北方军队,即使不是南方战线,起码也是东方或者西方吧?
唯一让他高兴一点的是,他得到了一员大将,孟古正黄旗人,作战非常英勇,军事上的事情都交给他了。
至于麦轲给他说的信仰问题,他还真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