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五江钢铁集团总工程师贺学文打了电话,说实话,贺学文作为总工程师,不可能去关注旭东矿业供应的这些矿石,毕竟,旭东矿业规模太小了一点。
常建良打了电话,那就不一样了,这件事情贺学文就放在了心上,忙完手上的事情,也就是今天,贺学文叫上了张绍军,两人一起来到了五江钢铁集团的原料场。
这里,矿石堆成山,很多还是进口矿石,作为总工,贺学文自然眼光毒辣,专业知识很丰富,一眼就看到了从旭东矿业拉过来的矿石。
这几天的矿石全部堆在一起,足足两、三千吨,一片赤红,一看就是品位很高的赤铁矿。
贺学文眼前一亮,脚步无形之中加快几分,快步走到这一大堆矿石前面,抓起一把,认认真真的看起来。
看了一会儿之后,贺学文就道:“张总,这就是旭东矿业的铁矿,看样子品位很高,比进口矿都丝毫不差,我估计品位在六十二以上。”
张绍军道:“贺总,您真是火眼金睛,这是品位六十二的赤铁矿,我们早就进行过详细的抽样检验。”
贺学文点一点头,动容的道:“没有想道,真的没有想道啊,在我们五江市,居然有这么好的铁矿,就品位而言,比澳洲进口矿都丝毫不差,只是不知道品质怎么样。”
铁矿冶炼起影响的不但只有品位,影响冶炼的还包括很多其他因素,如伴生矿的情况,有害元素含量情况,有益元素含量情况等等。
如何伴生矿情况复杂,大量的伴生矿参杂在铁矿石之中,这就会加大冶炼难度,相应的增加冶炼成本。
如果含有比较多的磷、硫等有害元素,那不但会加大冶炼难度,增加冶炼成本,还可能会影响钢铁质量。
这些矿石品位达到六十二,单就品位而言,已经非常不错,但贺学龙身为总工,对国内铁矿质量非常了解,国内矿的话,一般含有各种伴生矿,含有大量的磷、硫等元素。
这样的矿石,一般冶炼难度比较大,冶炼成本比较高,冶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也相对要差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国内钢铁企业热衷于使用进口矿的原因之一。
张绍军看出了贺学文的担忧,张绍军连忙拉开自己的皮包,从皮包里面拿出一大叠检验单据,看得出来,张绍军准备很充分。
张绍军道:“贺总,这是我们以前多次抽样检查的单子,你看一看。”
闻言,贺学龙结果这些检验单,一一的看起来,越看,贺学龙的神色就越激动……
…………
第六十三章 开工建设
这些检验单有几十份,全部都是以前抽样检验时候的检验单,不但有矿石的铁元素含量检测,也有伴生矿检测,还有各种其他元素检测。
看得出来,作为一家超大型钢企,五江钢铁集团对铁矿石的检测很专业,很详细,很全面。
即使不少人知道,王旭东和常建良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归关系,该检测的一项都不落,全部清清楚楚,非常全面的检测出来。
当然,这只是下面检测人员进行的一系列检测,这些检查结果并没有到贺学文手上,如果不是张绍军早有准备将这些检验单收集起来,贺学文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看到这些检验单。
“真是万万没有想道,我们五江市境内还有这么优质的铁矿。如果不是看到这些检验单,我还真不信!”
五江市铁矿储量丰富,这一点不假,不然,国家也不会在五江市建立五江钢铁集团这么大一家钢企。
但是,五江市的铁矿品位一直不算高,国产矿具有的特点在五江市所产的铁矿之中全部都具备,贺学龙也一直以为,五江市不可能开采出和进口矿质量相媲美的矿石。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眼前不但堆积着数千吨五江矿业的优质矿石,这一张张的检验单更是说明,五江矿业的矿石,全是高品质的优质铁矿石,并不比进口矿差丝毫,甚至比进口矿的质量还要好。
不用人提醒,身为总工程师的贺学文完全知道怎么办,贺学文知道,自己可以针对这些优质铁矿石的特点,制定一整套冶炼工艺,从生铁冶炼到钢铁冶炼,直到冶炼出各种钢铁板材或线材等等。
贺学文知道,自己有十足的把握,采用自己制定的这一套全新的冶炼工艺,冶炼成本肯定会降低,钢铁产品质量肯定会提升。
“张总,我都有一点等不及了,恨不得马上用这些矿石进行冶炼,看一看能冶炼出什么样的钢材,能将冶炼成本降低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
张绍军彻底的明白,难怪王旭东当初这么讲,原来是对他的铁矿石有空前的信心。
接下来,贺学文亲自带这一帮工程技术人员制动冶炼工艺,对矿石进行更加全面的检验,估计几天之后,一切就会准备就绪,然后就会开始按照新工艺进行冶炼。
…………
旭东矿业公司。
从今天开始,这里来了不少的施工人员,其中不少是施工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开始进行测量,划线等工作,几天之后,这里就将全面大建设,正式规划图已经完成,各种开建手续开始申报,一切可以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这里将兴建大办公楼,宿舍楼,道路将进行扩建和完善,不但只是矿区之内的道路建设,矿上通往王家坪镇的那条破旧水泥公路也见进行扩建。
由以前的两车道扩建成为四车道,道路全长约三、四公里,倒也不算长,但需要扩建成为重载公路,路基加厚,路面水泥大大加厚加固。
让王旭东高兴的是,这条道路的建设资金王旭东只需要象征性的出一部分,大部分由政府出资,因为这条道路的修建挂靠在政府某一个交通扶持建设项目之下。
道路扩建和坚固之后也不再从镇中心穿镇而过,而是从镇东北角插过去,一直通到不远处的省道。
道路建设也准备开始,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在那里,一些工程机械也已经过来,王旭东站在自己的矿场前看着这一切,心中一阵高兴,可以想象,几个月之后,经过这番大建设,这里肯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远处,似乎来了一大帮人,且似乎还是镇上的人,拿着扁担锄头等工具,起码数十人,似乎正在和负责公路修建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涉着什么。
王旭东赶快走了过去,走过去一看,王旭东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镇上的,领头的是一位七十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