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眼镜。
“不是音的问题。”
“好吧……谁让你是老板呢。”西湖先生拍了拍旁边的座位,“坐这里。”
“还是不要太近了。”
西湖先生拿起了旁边的监听耳机:“可耳机线就这么长啊。”
没办法,Lv.1级的录音棚,就是这么拮据。
吕健只好坐到西湖先生身侧,戴上了未知品牌的超大号耳机,他当然是不敢直视中年人下半身的。
中年人自己也戴上了耳机,敲下一个键后,闭目仰在椅子上欣赏,同时又肆无忌惮的展现自己的美腿。
为什么一个这样的人,会有一双女人的腿呢?
不,不要看他,不要思考这个无聊的问题。
淡淡的吉他音响起,第一个放的,一定是音乐人最满意的版本。
西湖先生闭目晃着手指说道:“这首歌,需要最初的感觉,吉他就是我最初的乐器。”
“不要说话!”
“哼,庸俗。”
吕健闭目静听。
吉他弹得不错,揉弦揉的恰到好处,不卖弄不做作,意境到位,有点像《旋木》前奏的那种味道,清淡不失优雅。
因为主旋律还没加上去,光听编曲伴奏的话,感觉会有些空,好像一片美轮美奂的花田,总觉得该有个女孩在其中才舒适。
一段小提琴独奏衔接在两段歌曲的中间,就像吹过花田的清风,悠扬而又舒适。
第二段,能明显听出情感递进的味道,吉他弦上像是有一只乱撞的小鹿,不时有变调,但不影响主旋律演唱。
最终,吉他在梦境般的柔软中悄悄收弦,如同睡去。
“不错。”吕健睁开眼转望西湖先生,连连点头,“是我要的感觉,因为是Demo,音质差我就忍了。”
虽然感觉很到位,但这一版杂音其实有点多,吉他以外的音效更是差强人意。
“Demo?不是的,是最终版。”西湖先生摊臂扫视眼前,“这堆破设备,只能这样了。”
“……”吕健微微皱眉,“这个问题后面说,你个人觉得这一版怎么样?”
“少了些大气,多了些骚柔,与原曲相比,恐怕很难成为经典。”
吕健倒是不介意这个:“经典就像伟人一样,是时代把你推出来的,不用太执迷。”
“那听第二版吧,说到成为经典,第二版更有希望。”西湖先生在电脑上操作过后,再次戴上耳机,略显臃肿的身体也跟着躁动起来。
该来的总会来,摇滚版。
电吉他和贝斯代替了吉他,一股宣泄的力道从耳机里冲出。
这一版,吕健是强忍着听完的,倒不是说这编曲不好,只是他自己中毒了,总是脑补莫惜君国际歌时的表现,那简直太可怕了,而且因为音质的关系,燥上加燥。
如果说第一版属于一个曼妙的少女,第二版则是一个妖孽的老炮儿。
“不喜欢?”西湖先生已经读懂了吕健的表情。
“嗯,很多歌都可以改编摇滚,但这首,不太合适,必须妖人来唱。”
“那就先入库。”西湖先生熟练的操作一番,指着录音棚角落的一个硬盘柜,“存到那里了,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出来。”
吕健望向机柜,大概也就普通双门衣柜的大小,上面以阵列形式码了很多硬盘,应该是一组小型储存服务器。
这样就可以确定了,这是一个现代化数字录音棚,与传统的模拟录音棚不同,一切声音都是通过数字软件来处理的,不需要有磁带和胶片,如无特殊需求,从头至尾也不会见到黑胶唱片。
拜现代化技术所赐,最终歌曲的“母带”,将不过是一个几百兆的数字文件,虽然缺乏了实物的仪式感,但真的很方便。
“现在的空间能储存多少母带?”吕健随口问道。
“几千首吧。”西湖先生已经放出了第三版,“这个我挺喜欢的,听听看。”
“嗯。”
第三版是轻快的钢琴版,很俏皮的感觉,节奏明快,伴奏干净,有点布鲁斯在里面,但还不至于被定义为布鲁斯音乐。
吕健摘下了耳机,西湖先生的才华自是不必多说,Lv.1就这样,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妖孽。
“也还不错,不过我们用第一版。”
“分人吧?”西湖先生比划道,“女孩的话第一版,男孩第三版,老炮儿第二版。”
吕健这才想起来,创作任务下达的时候,西湖先生正在骚舞,自己忘记交待了歌手的事情。
“演唱者已经确定了,一个类似于原唱的女孩,但又不太一样,没那么梦幻,更亲和一些。”
“那样的女孩……”西湖先生稍做思索,很快点头,“第一版确实好。”
吕健拍了拍西湖先生后起身:“差不多的时候我带她来试音,给她留了几个音轨?”
“三个。”
“才三个?”吕健惊问道,“这不是数字录音台么?至少该有128条音轨吧?”
吕健这个质疑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现代录音棚全程都是数字制作,不再受限于传统胶带唱片的储存量限制,从而让歌曲的音轨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一般而言,每种乐器演奏的时候都独占一个音轨,根据音乐编曲的复杂程度,这些配乐可能占据1到100个音轨,剩下的留给歌手。
而这首歌的编曲并不复杂,只用了吉他、小提琴以及少量的特殊音效,依照吕健的判断,至少该留给歌手十几条音轨的。
------------
043 有失公正
留给歌手的音轨越多,容错率也就越高,录音的时候可以录十几遍,把他们都铺上去,根据质量分别节选加工,比如第一遍头两句唱的好,第二遍副歌唱的好,就可以把最优秀的地方组合在一起,祛除瑕疵。
另一方面,之所以做歌手门槛变低了,也可以说是拜技术发展所赐,他们有了茫茫多的音轨可以挥霍,外加优秀的后期软件,妙手回春的调音大佬,什么样的歌声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但就算西湖先生是个调音大佬,只留给歌手三个音轨还是太拮据了。
吕健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玩耍,是要唱片级品质的。
“我们这个,还比较简陋,总共就12轨。”西湖先生翘着二郎腿摇着折扇,“第一版已经算好的了,留了3轨,第二版只剩下一轨,歌手必须一次成!”
“可她的唱功,怎么也要七八轨才稳啊……”吕健又想起了国际歌。
“你是不知道原来,都是模拟工作站,留给歌手的最多两轨,而且胶带那东西,没法抹,唱出来什么就是什么。”西湖先生抿嘴道,“那会儿的歌手才叫歌手,一两次之内必须成!而且那会儿的录音师也狠,就现场听着现场调,就一次机会,修音一点也不能差!”
西湖先生抱怨的事情其实跟摄影很像。
机械摄影的时代,摄影师需要熟练的掌握光圈、焦距、曝光和快门技巧,而且在拍照时是看不到照片效果的,纯凭技艺。
而在录音棚里,录音师就相当于摄影师,只是他们的处理对象从图像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