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1 / 1)

人间最得意 平生未知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眼。”

少年李扶摇不知道,他这样一句话远远比之前的那句话更伤人。

那位大周天子或许之前也是想过这些事情,今日来见李扶摇其实留下他的想法不多,更多的是想看看这位到底是不是周人,是不是大周的修士!

大周天子想着自己国境之内能出一位修士,想了整整二十多年了。

这一次见到李扶摇,自然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一番话下来,大周天子有些明白为什么一向眼高于顶的谢家宝树谢应会想和这个少年交朋友了。

李扶摇想了想,平静说道“我算不上周人,至少不能说完全是吧。”

大周天子有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失落,随即问道“怎么说?”

李扶摇笑了笑,不说话,只是低头吃完那碗银耳羹。

吃完之后,李扶摇笑道“问句题外话,那位安阳公主真的要下嫁他人?”

大周天子苦笑道“谢应那小子,朕真不太想将他困于皇宫内。”

李扶摇摇头评判道“你真的有些迂腐。”

这本来是之前大周天子骂那位大周宰执的话,现如今从李扶摇嘴里说出来,倒是显得不是那么突兀,大周天子反而觉得有些理所当然。

“我算谢应的半个朋友,也算是半个周人,可事实上是我现在不能留下来,就算是留下来了也无济于事,没事用不着我,出事了我也无能为力,可我总是很喜欢这个地方,很喜欢这座城,等我练剑有成,回来之后替你看住你这份家业如何?”

起身之后,李扶摇说了这么一番话。

大周天子还是不理解的说道“朕还是想知道你所谓的半个周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扶摇仔细想了想,轻声说道“或许我就是周人,只不过现在不愿意承认而已。”

大周天子无奈的摆摆手。

李扶摇微笑着说道“只不过在这之前,安阳公主还是得给某人留着,不然你不怕他起兵造反?至于大周祖制,改一改又如何?”

大周天子诧异道“朕现如今反倒是觉得你不太像个修士,反倒是像极了一个市井无赖。”

李扶摇下意识转头望去,没有看到自己背上背着的那把柴刀,不在意的说道“我们这种野路子,又不是正统的三教修士,当然便没了那种气质。只不过我那个师父就很风流,陛下要是见到了,肯定会觉得完全符合心中对修士的定义。”

大周天子哑然失笑,他看着李扶摇,忽然郑重说道“改便改。”

谁也不知道,这从大周开国以来便存在的驸马不得出仕的祖制,废除的原因竟然是李扶摇的随口一说。可李扶摇其实心里明白,至始至终都是这位大周天子想要改动,而从不在他人。

李扶摇走出这家店铺的时候,天色已经近黄昏,落日余晖映照在街道上,便好似笼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李扶摇抬头去看远处的云层,想着之前陈嵊御剑而去的场景,感叹道“路途甚远啊!”

本章完)

第二十八章为此事算作小事

长春宫内今日极为安静,这座大周天子日常所居住的大周皇宫现如今人人都知道了边境所发生的大事,便更加不敢多作非议,谁都知道那位大周天子看似极为温和,可实际上胸腔里隐藏着一颗极为暴躁的内心,同大周历代皇帝一般,这位大周天子极为自信,现如今遭遇了这等大事,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在崇德殿外当值的皇宫侍卫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听到皇帝陛下的骂声从崇德殿外传出来了,今日这场早朝开的时间极为长久,原因不是因为这边疆战事,而是有几位大周老臣在得知那封战报之后的第一时间不是去想如何应当难关,反倒是当时便要让大周天子拟降旨,这让大周天子怒不可遏,不知道砸了多少手头的珍贵之物,有一个存世超过两百年的花瓶更是直接朝着那位张口的老臣额头上去的。

要不是那位老臣往后缩了一点,只怕现如今已经是停尸在崇德殿了。

站在百官之前,那位大周天子负手在身后,怒道“朕还没想着当亡国之君,你们就要当亡国之臣了?你们平日里总说什么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现如今呢,大难临头便只想着自保了?你们倒是一个个平日里待在各自的府邸之中,待在少梁城这等繁华之地,好不安逸。可曾想过,要是我大周降了,那一个个大周百姓便得前往延陵每日暗无天日的劳作,我大周百姓辛辛苦苦得出的东西便都要拱手送于他人!大周先辈们在褴褛之中得以建立起大周,如何能让朕将这风骨尽数丢去,不然等到朕以后去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如何说得上问心无愧四个字?”

大周宰执,那位一直深受大周天子信任的百官之首李济本来一直都是闭目不言,等到皇帝陛下骂过了群臣,稍微消气之后,才转身对群臣说道“诸位同僚,大周立国两百七十五年,不曾有一日有现如今这般危难,诸位恐慌,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仅仅便是因为恐慌,这便要我大周下降书,便实在有些过了,我大周走过这两百多年的风雨,自有一份底蕴,如何降得?”

李济在百官之中本来威信极高,以往要是这位宰执大人开口了,大抵这朝中也就不会有人出来唱反调了,可现如今李济开口之后,很快也有人出言反驳道:“这以往是什么局势,现在又是什么局势,哪里是能同日而语的,李宰执可要给咱们解释下这战报上的异人两字么?”

李济转头看向那个发生的老大人,发现正是之前差点被大周天子一花瓶砸死的老家伙,李济笑了笑,平静说道“异人便是修士,这又如何不敢付诸于口?”

那位供职于礼部多年的老大人轻蔑笑道“书上可是说这等修士,非是人力可以抗衡的,李宰执认为大周能够相抗。”

李济沉默良久,平静回道“不能。”

“那李宰执为何不降?”

李济不再说话,只是转身看向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平静而语,“因为大周百姓无人愿降。”

?——

大周北境告急,陈国出兵二十万南下,已然踏过大周北燕郡,正往少梁城而来。

李扶摇尚未走出少梁城,从大周边境便传来一个了这么一个消息,消息做不得假,因为几乎在半座城的百姓眼里,都能看到那道由大周工部所制木鸟从北境向少梁城而来所划过的一条鲜艳痕迹,就好像一条红丝的丝带,也像天边的晚霞,就这么挂在了天际。

三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