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自这位大宦官的手笔。
虽说只是传言,但宫内却无一人想去印证此事是否当真。
只不过要是真有人认真看着这位掌印太监的面相的话,其实便会觉着他实在生的极为和善,哪里有半点穷凶极恶之感。
作为当今大周天子最宠幸的宫中之人,点燃御书房灯火这件事自然而然便落到了他身上,实际上这大周皇宫历任掌印太监对于此事都是亲力亲为,因此宫中才有若要成天子近臣,须得跨进御书房的说法。
苏谨走进御书房之前,在御书房外的玉石阶站立片刻,之后才缓缓推开那道门,走进御书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袖中的火折子拿出将御书房的灯点燃之后,苏谨缓步走出御书房,这期间,他没有多看一眼御书房内的布置,关上门之后,苏谨便在御书房外静候那位大周皇帝。
半刻钟之中,视线中便果然出现了一袭玄黑色袍子,随意梳了个发髻的中年男人来到御书房门口,看了一眼弯腰等候的苏谨,也不急着走进御书房,只是看着远处一片昏暗的天色,这位大周皇帝笑着开口道“苏掌印,今日宫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现如今不过是卯时,这天色都尚未清明,哪里会有什么新鲜事,这番话若是其他人问起来,自然注定得不到这位掌印太监的回答,可现如今,这位在掌印太监只是轻声说道“怀宁宫那边,丽妃要了一个才入宫不久的小太监过去,据老奴得到的消息,那个小太监在净身房那边塞了银子,其实并未净身。”
一句话不用说完,但透露出来的东西便已经足够。
历朝历代,皇城之中的大事小事都不会少,那些腌攒事更是常见得很。
中年男人沉默了片刻,皱了皱眉头,“丽妃打入掖幽庭,至于那个小太监,你看看有没有点本事,若是尚能一用,便发往边塞,至于净身房,是哪一个奴才做的便斩哪一个就是,不要牵连他人。”
三言两语便已经将这一件皇家丑事处理的中年男人叹了口气,忽然问道“丽妃是哪一家的女儿来着?”
苏谨低声说道“少梁城杨家,丽妃的弟弟正好便是吏部侍郎杨长运。”
中年男人蹙眉说道“杨长运倒是个极有才干的年轻人,摊上了这么个姐姐倒是有些可怜,苏谨,天亮之后你出宫一趟,去杨家,将朕今日对于此事的处置告诉他们,其他的不必多说,若是之后杨家有人进宫求情,便将丽妃逐出宫去,若是没有,便不必来告诉朕了。”
苏谨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只不过这位掌印太监就要离去的时候,穿了一身玄黑色袍子的大周天子又开口发问道“昨日安阳公主出宫去了,去见谁了?”
苏谨那张满是沟壑的老脸上忽然露出一抹苦笑,有些无奈的说道“公主殿下从小便是这个性子,古灵精怪的,出宫之后便把大内侍卫甩掉了,老奴实在是不知道公主殿下昨日去了何处。”
大周天子打趣道“若不是你将那丫头从小惯坏了,她能如此肆意妄为?”
苏谨低着头,轻声道“老奴可不敢如此。”
大周天子推开御书房房门之前嘱咐道“对了,等会若是安阳那丫头来了,你可得替朕拦住她。”
苏谨苦笑说道“老奴等会儿可是要出宫去杨家的,如何能为陛下挡下公主殿下?”
大周天子摇摇头,好似有些气愤,只不过他随后便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在意。
弓着身子看着这位大周朝的皇帝陛下走进御书房,复而关上御书房的木门,这位在宫中待过了至少五十年,成为掌印太监也有了二十年的苏谨倒是一直看着这位大周天子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成为了这座大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朝的君主的,因此对于他的性子知晓的极为清楚,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站在御书房外,苏谨隐约能够看着大周天子的低头伏案的身影,苏谨面无表情,大周朝恐怕没有人能比这位更累,也无人能比他肩上的担子更重。
苏谨在御书房外站立约莫两刻钟,等来了两个中年太监之后,才点点头,离去之前不忘嘱咐道“陛下审批折子之时,除去公主殿下,其余人等不可放进去。”
两位面容普通的中年太监点头应是,“苏掌印放心,奴婢知晓的。”
苏谨不再说什么话,径直转身离去,要去内廷处理出宫一事,大周朝对于太监出宫一事管控的极严,即便是他苏谨现如今已经是十二监之首,宫中宦官第一人,又有皇帝陛下的口谕,可若是要出宫一样要向内廷报备,若是私自出宫,下场一样惨重。
御书房内。
那位大周天子看着自己面前堆积如小山的奏折,揉了揉脑袋,虽说一向以勤政两字被朝野熟知,可看着这些奏折,他也一样有些头疼。
只不过这位大周天子只是叹口气之后便从最上面开始拿起奏折翻阅,只不过要不了多时,这位大周天子的嘴里便开始吐出一些诸如“混账”“白痴”的字眼,声音之大,传出御书房外不知道多远。
很明显守在御书房外的两个太监对此场景都不是第一次经历了,因此都是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很快,御书房里的皇帝陛下开始念叨有些人的名字,两人便默默开始去记到底是朝中哪位大臣的名字能够被陛下念叨次数最多,数到最后,两位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
得,今日又是那位辛太康老大人的名字被皇帝陛下提起的次数最多。
对于那位现如今的户部尚书,掌管着国库银钱的老大人,每逢皇帝陛下要动用银钱时便总是出来唱反调,说是积财不易,又说国库钱粮不多,反正便不让皇帝陛下那么轻易便把国库里的钱粮拿出,就算是要拿,也是极力将花销降到最小,因此百官其实私下里都说这位老大人是一毛不拔,可老大人对此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以此为乐。
而这位大周天子,虽说是时常恼怒这位老大人,可也知晓有这样一位户部尚书才是国之大幸,因此从未起过半点罢黜那位老大人的心思,甚至老大人的多次请辞,都被大周天子驳回,因此这朝堂上才有家户部和家偃师的说法。
前者便是说的这位辛太康老大人,而后者自然便是某些朝中大臣对于谢家开得无伤大雅的玩笑了。
而此时,御书房内,那位大周天子正翻开一本边疆奏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