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1 / 1)

人间最得意 平生未知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见过他两次。

第一次便是由他领着众多儒教修士灭其道统的时候,那时候这位魔教教主才只是个春秋境的修士而已,现如今,只是隔着雨幕一观,周宣策便可断定,这位魔教的教主的境界远胜当年。

春秋和登楼一境之隔,所隔的是千山万海。

前者不过是山河之中的修为深厚的大修士而已,而后者则是真正有望登顶沧海的可造之材。

当年周宣策来到那座魔教的时候,这位魔教教主一样一身红袍,倒是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反倒是和一般的读书人其实没什么差别。

可现如今,光是远远一观,便觉得这位魔教教主的气息比起当年,强盛太多。

周宣策平静开口说道“原本老夫以为就算你还活着,也不会被他们鼓动,现如今来看,其实是老夫看错你了,林红烛!”

林红烛轻声道“我一不害你身后那位读书种子,甚至在你死后,我仍旧愿意带着她去那处圣人遗迹,我与你之间的私仇却是非报不可,没有半分余地。”

周宣策收伞而立,冷笑道“林红烛,你当年侥幸逃脱,今日便有这么自信一定能胜,当年的魔教余孽是否还有活着的,为何不一起带来?”

林红烛平静往前走了几步,缓缓说道“魔教余孽,不过是些不认同你们那几位圣人所言道理的读书人而已,哪里谈得上是错,倒是你啊,和那几位圣人也都不沾边,偏偏还要出手打杀我们,不觉得有愧于心?”

周宣策皱着眉头。

林红烛继续说道“延陵就只能以你们这所谓的‘儒教正统’修士在山上,咱们这些不是躲入深山老林便只能在市井之间才行?”

周宣策默然无语。

林红烛自嘲笑道“记着延陵那边的道理是由着拳头大的说才算,没想到咱们延陵这边也是这样,读书人啊,你们学宫里面的读书人还真是读书都读到了狗身上去了。”

周宣策皱眉道“道理学说这么些说法,你想着要另辟蹊径,不成圣不可立。”

林红烛冷笑道“好一个不成圣不可立,等我杀了你,我倒是要看何来的这一个说法!”

话音未落,林红烛猛然身子前掠,头顶油纸伞随意扔在街旁,这才露出了伞面下的脸庞,长相算不上如何出彩,头顶却生了一头白发。

林红烛红袍白发。

前掠之时,满天风雨停滞,一步步踏在地面上时便如同平地响惊雷,一声又一声,连绵不绝。

这位魔教教主前掠之时,因为速度太快,因此掠出之时便

好似一团红影,可偏偏又有一抹白,显得十分怪异。

周宣策大袖微招,身前半寸光景凭空出现一方砚台,砚台缓缓滴落不少墨汁,形成一道黑色水幕。

虽说是黑色,但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充斥其中。

显得庄严。

林红烛一掠而过,这位魔教教主浑身上下便只有一件法袍,其余法器,并不屑带在身上。

他一掌拍在那黑色水幕上。

红光大作。

一头白发的林红烛默不作声,仅仅是肩头一沉,那方砚台竟然出现了不少裂痕。

林红烛的天资,比起来周宣策,其实要高出太多。

只不过这位读书人当年不愿意入学宫,只因为不认同学宫里的诸多学说,后来建立魔教也是基于如此,若不是如此,恐怕学宫之中还没几个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站在周宣策五步开外,林红烛邪魅一笑,“周宣策你这老匹夫,可知道当年死在你手里的那女子不过是仰慕我而已,并未加入所谓的魔教,你问都不问便一掌拍死,现如今有没有觉得有丝丝愧疚?”

周宣策默然无语。

林红烛讥讽道“既然半分悔过之心都没有,那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片刻之后,那方砚台破碎。

一件品阶不低的法器就这么被毁。

周宣策来不及心疼,很快便伸出一只手拍向林红烛的胸口,林红烛不躲不闪,身前多了一团红云。

这位魔教教主一头乱发四处乱扬。

却不显得狰狞。

神情极度平静的林红烛双手微招,身前红云缓缓向前。

这期间周宣策浑身气机尽数涌出,气势磅礴,为得便是阻止这红云。

可并未成功。

红云破去一切阻碍,来到周宣策身前。

到了此刻周宣策才不得不承认,现如今林红烛比之当年要强太多,他应付起来极为吃力。

周宣策叹了口气,不得不将那把油纸伞撑开。

一道金色光芒闪过。

红云被拦在伞前。

林红烛面色微变,伸出一指点在伞面上。

油纸伞顿时下陷,但并未破碎。

林红烛自嘲道“半圣法器。”

周宣策漠然道“周夫子当年成圣之前所用油纸伞,说是半圣法器也不为过。”

林红烛轻声道“倒是忘了你周宣策也姓周,东扯西扯还是能扯得上关系的。”

周宣策不再说话。

只是往前走了一步。

林红烛不得不往后退了一步。

“既然并无梁亦那般修为,为何非要学梁亦行事?”

“偶尔发现梁亦那种人也要比你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好太多。”

“你放肆!”周宣策忽然怒斥道。

林红烛低着头,忽然狞笑道“周宣策,你真以为我拿这把破伞没有半点办法?”

周宣策皱着眉头。

下一刻,不知道为何,这位魔教教主便止住脚步,不再后退。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间有剑

陈国边境的这场大雨,并非是只下在那座边境小城而已。

在那座小城百里之外的一座学堂外青石板巷弄,两个撑伞人影并肩立于学堂门口,仰头看着学堂对面的灰瓦,皆是默不作声。

听着学堂里传来的琅琅书声,青衫儒士忽然开口问道“栾大人,林红烛一向踪迹难寻,不知道栾大人作何手段还将那位魔教余孽给请出了山?”

被称为栾大人的银发老翁身材矮小,满脸皱纹,若不是穿了一袭代表着陈国朝臣最高品阶的云凤官服,只怕不管被人放在哪里都不会有一人多看这老人一眼。

可就是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相貌不显,威势全无的老人,却的的确确是陈国的国之柱石,真正的庙堂柱石,满朝文武见到这位栾相,只怕没有哪一个是神色自若的。

陈国庙堂上下一直有一种说法,那便是当栾相都愁眉不展,整个陈国便要阴云密布了。

只不过好在这位栾相虽然脾气算不上太好,但也很难有让他都觉得迈不过的槛,因此这么些年陈国便都还算是安稳,就算是现如今陈国被延陵皇帝下令要灭周国,而久久相持不下的时候,这位栾相仍旧整日笑呵呵的。

朝臣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