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章(1 / 1)

人间最得意 平生未知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句话的分量甚至还要比之前延陵学宫里那位以道教典故作诗的那位读书人还要重!

就算是儒教内部道理不少,流派繁杂,但这么一句话,也是足够深重的一桩大事。

宋沛不知道这么些东西,这个孩子的世界里除去艰难的活着之外,对于世间其余东西其实观察不多,要不是之前的那老先生觉着他生了一双有灵性的双眼,在城里偶遇之后便决定要让他来念书,不要钱。

怕是现如今他仍旧是个斗大字不识的街旁孩子罢了。

他哪里知道这么一句话会这么重要。

仔细想了想之后,他忽然由衷称赞道“苏先生说的真好。”

苏先生有些奇怪,“怎么好了?”

宋沛挠了挠头,羞赧笑道“可能是学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因此就一直想着去外面看看,听到先生这句话,便觉得有了理由,只不过再有理由和道理,学生都是不敢撇下娘亲出远门的。”

苏先生无奈一笑,“那我这句话就算是说得再好也没什么用啊。”

宋沛觉得有些对不起苏先生,苏先生想着带他出去走走,可他走不了。

苏先生好像是知道了他的想法,这就安慰道“没事,走不了不是什么大事,先生要在这边逗留到秋后,然后在初冬才启程,走不了便多听些书本上的东西,也算是不差了。”

宋沛这一下就觉得苏先生说得是极有道理了。

苏先生没有告诉他,依着他来看,他那位已经病入膏肓的娘亲,怎么说也捱不过年关了,只是在何时西去,苏先生没有说,到时候在这孩子的娘亲去世之后,要不要跟着他远游他也不强求,世间一切都有缘法,强求不得。

只是若是宋沛到时候安葬好他娘亲之后,真是选择要和他这个苏先生去远游山河,那便是他抓住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福缘,他苏夜虽然还没有资格去抬头看云端,但一身学问便已经几乎是世间无双,带着这个孩童上了京口山,去了学宫之后,不管如何,这宋沛都要算作是他的学生。

世间读书人万万千,能喊苏夜一声先生的,就只有这学堂里的几十个学子。

但真让苏夜视为学生的,现如今还没有,之后可能会有,那便是只是这个宋沛了。

宋沛若是真成了他苏夜的学生,那便除去他苏夜之外,身后便还会多上一位先生的先生。

那位老先生,就算是对苏夜一向没好脾气,可对上这么一个宋沛,指不定还真会喜欢得很。

毕竟他们这一脉,一直都是人丁稀少。

可学问倒是一点都不显得凋零。

苏夜贵为学宫掌教,又是天底下学问最大的读书人,而他那位先生,当年更是狂到敢和某位圣人叫板。

两人骂战,虽然那位圣人自恃身份说得少,但肯定也是被这位老先生气得不轻。

至于道理说没说到这些读书人心里,这些读书人又到底是真心觉得那位圣人更有道理还是说这一位老先生有道理,都没法说。

反正最后结果是那场骂战以那位圣人胜出而结束。

至于老先生,有人可怜有人敬佩,但无人为其发声。

老先生后来拂袖入茅屋想那个问题,自断前路,更是让无数人叹惋,可即便如此,圣人之下,到底谁是第一。

仍旧首推掌教苏夜之师。

苏夜回过神来,摆了摆手,示意宋沛待得时间太长了,要让他自己回家去。

宋沛拱手行礼作别,正走出几步,忽然便又停住脚,动了动嘴唇,好像想说些什么。

苏夜笑着问道“怎么了,还有什么要说的?”

宋沛鼓起勇气,仰头说道“先生之前拿酒给学生喝,学生以为不对。”

苏夜转头,“有何不对?”

宋沛继续开口道“学生不过这般年纪,实在不该喝酒,若是要饮酒,也要等到年长一些才行。”

苏夜摆摆手,“哪里是这个道理。”

宋沛有些失落,原来自己说的,还是不对啊。

叹了口气,宋沛小跑着离去。

苏夜没有去理会他,只是坐回竹椅,看着宋沛远去的背影,忽然笑了笑。

他倒是不怕这孩子说得话没有道理,只是怕他碍于他先生这么个身份便不敢提出疑惑,觉着他每句话都有道理,每句话都是圣贤所说,不愿不敢反驳。

那样的学生,他苏夜才不太愿意收入门下。

可现如今。

苏夜很满意。

第一百四十一章 道理在书外(三)

在宋国边境的周宣策和读书种子顾缘两人吃过了那顿涮羊肉之后,不在这里多停留什么,风风火火往下一处而去,原本肚子吃得滚圆的顾缘还想着劝说师叔休息片刻,周宣策反倒是笑着说那本《世间食志》上的吃食还有许多,咱们要是不走得快一些,恐怕吃还是能吃上几样,但决计不会吃到太多。

顾缘一听到了这个说法之后,即刻便改了主意,说是要快些走才是。

周宣策对于顾缘的可爱心思说不上什么喜欢不喜欢,反正这趟出门,他周宣策有好些道理都要一一告诉这个年纪不大的读书种子,之前在学宫里,这丫头有她那位半吊子读书人先生言余教导,周宣策不是不赞同,只不过言余自身成就有限,教出的学生前景到底如何,其实大家都心里有底,其余弟子也就罢了,可这么一个读书种子不管如何说学宫都不敢轻易全部托付给言余。

可除去言余之外,其余学宫各位学问不小的老夫子,境界修为不浅的一众先生都眼巴巴瞧着这个读书种子,都想“亲近亲近”那些微末心思,谁知道,他周宣策知道的一清二楚,言余之所以现如今还能让顾缘喊他一声先生,究其一切,还不是因为这个修行境界和学问都算不上高深的读书人至今都没有彻底倒向某位圣人一脉门下,只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位读书人的安稳时光,要不然学宫里为了这位修行天资可与梁溪道种比肩的读书种子,不管如何都要爆发过一次乱战才是。

按理说同为门中资质最为出众的弟子,为何那位道种没有经受过这般境遇,沉斜山那座道观,里面可是比延陵学宫这边更为复杂,儒教不过四位圣人,可道教那边整整六位。

可与顾缘不同,顾缘是言余的学生,言余不过是个青丝境修士,而那位观主,道门第一人,立于山巅,收下道种之后谁敢在他头上动土,不说沉斜山,整个道门,有谁敢在这位观主面前说上一句这位道种他收不得?

圣人自恃身份不会理会这些山上之事,那观主嘴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