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地区的上古神话中,我们就发现有西南横断山区的神话内容。这是中国神话的一大优势,世界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在这一点上是无法与中国神话相比拟的,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下游的一个狭长地带,印度文明集中在恒河流域,而巴比伦文明则以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为其依托,他们所反映的地域面积都十分狭窄。
中国从地形特点看,具有几乎全封闭的特征。它的东部和东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由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马干大沙漠组成的一道自然屏障;西南部地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部是江河纵横、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北部是著名的蒙古高原和翰海戈壁。从地理上看,中国与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但正是这种全封闭的地形特点保护了中国文化免受外来入侵,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毁灭中华文化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事件。埃及、印度、巴比伦文明过早地衰败了,中断了,究其原因,无一不是因为遭受了巨大的外来侵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它既有独立性,又有一贯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但是,中国文化也有其不幸的一面,它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免遭外来入侵的毁灭,却被自己多次破坏。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上的一大悲剧,许多涉及自然科学的书籍被焚,而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士则被坑杀,一些幸免于难的人被迫逃窜山林,因为失去了书籍只好靠远古时口传的形式将记忆中的知识保留下来。西汉建国以后,千辛万苦搜集到 3390 卷书,王莽末年又被焚烧;东汉刘秀政府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使文化事业有了新起色,但董卓入长安,愚昧的兵士竟拿书籍作 " 帐囊 " ,在以后的军阀混战中,凝聚中华文明的书籍 " 扫地皆尽 " ;北魏时,图家图馆搜集到近三万卷书,但在惠、怀之乱中 " 靡有孑遗 " ;东晋南方社会比较稳定,国家图书馆藏有七万卷书,然而 " 周师人郢,咸自焚之 " ;唐前期搜集近十万卷图书,毁于安史叛军;以后历朝历代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这其中还不算出于政治目的遭禁被毁的书,也不算自然灾害中被毁灭的知识。
可以说我们现代保存下来的古代知识是极为残缺不全的,许多文化现象没有资料去探源,更多的则成为千古的谜案,比如,上古神话、中医针炙、气功八卦等。如果今天依然要对已残缺不全的文化领域作出许多限制研究的规定,那么这些知识很可能被永远遗忘掉。
本书的立足点就是中国上古神话及中国的神秘文化,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挖掘,配合现代全新的考古发现,对人类历史上许多未解之谜,像史前文明的形成、断裂、大洪水的发生、十日并出,太阳消灭、人类神秘精神现象等,作出一系列假设。
第七章 人向哪去
太空人制造了人,又监护着人类走向明天,他们为了顺利地实现这种监护,自然需要人的最低限度的配合,这种配合就是第一生命系统——生物欲望的诱惑使人不断地追寻美好的明天,第二生命系统——精神崇高和情感净化使人类在一定规范中有序地发展。
《圣经》:第七天,上帝休息了。
我们在破译到此告一段落。感谢各位所有直接和间接帮助过、启发过我们的人,所有的灵感都不是出于 " 科学 "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必定会用全新的目光审视本书提出的所有命题。
破译的目的绝不在于追寻以往,更重要的为了 " 开辟 " 未来。
达尔文的进化论曾经支持了自上个世纪开始的社会革命,我们本书提出的 "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 的观点也将影响未来社会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是肯定无疑的。
这里无可回避地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以 " 人至上 " 的学说指导的社会运动必然给人类以鼓舞,容易形成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规模;而以人是 " 被制造的 " 理论指导实践,人类的 " 尊严 " 受到极大的伤害,社会运动还有什么意义,人类社会不是显得很悲哀吗?
确实,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就 " 真理 " (我们通常认为: " 真理 " 是相对的)而论,这里首要的前提本身即是错误的,那就是 " 人至上 " 。
社会运动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在什么范畴、以什么标准反映社会历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这里着重要说的是人类社会运动的位置和方向。
在英国科学家道金斯的考察中,他发现基因个体 " 本能 " 地具有 " 自杀 " 行为,进一步的考察证实,基因个体的自杀有利于群体,这 " 人格化 " 的 " 品质 " 甚至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电影中的镜头:******手托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口中喊着 " 为了新中国,前进 " 。
同样,如果读者承认人是被太空人制造的这一命题,接下来也必然会承认人生的意义是有方向的,并且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的人生 " 位置 " 只有放大在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来看待,才是有意义的。
历史上,哥白尼等人因为提出了 " 日心说 " 伤害了当时所谓的 " 神学尊严 " ,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准确地讲这反映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某种必然。之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亦有人受不了 " 猴子是人的祖先 " 的 " 羞辱 " 而愤愤不已。我们更提出人是 " 产品 " 一说,岂不更使人难以接受。但人类的认识视野是逐步扩大的,人类的 " 精神支柱 " 应该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相反。从 " 天圆地方 " 到 " 时空无限 " ,再到 "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 ,人类一次次更新自己的认识标准,人类在 " 忘我 " 中一步步走向 " 自我 " ,这才是人类的骄傲。 1 、探寻明天的蛛丝马迹
遍及全球的早期神话传说和宗教里几乎都有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预言。
玛雅文化中就有神会在某一时期再次光临地球的神话;著名的金字塔神庙台阶每隔 25 年修建一级,以此来计算神再来的日期;记录在上古埃及草纸文书中的古文献里也有神会再次光临的内容……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人在临终之际,有五至二十克的物质 " 逃逸 " 了。
美国太空总署拍摄的一张月球照片显示,在月球表面突然耸立起一个巨形十字架,有人认为这与基督教《旧约》中人类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