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鹅蛋脸的世界(1 / 1)

重生之神级学霸 志鸟村 4192 汉字|3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鹅蛋脸的世界

1986年2月8日。

除夕。

杨锐和爷爷杨山同志,清早就来到了演播厅里。

自从去年在体育场办春晚,落得一身骂名之后,今年的导演组就回归小舞台了。

以杨锐的眼光来看,今年春晚的舞台也的确是小,满打满算就能安排二十个人跳舞的样子,要是间距弄大一点的话,就得有人掉台底下去了。

这么小的地方,对观众来说是有些不过瘾——86年的观众虽然好糊弄,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再者说,人家去年也见识过体育场办的春晚了,不能不知道舞台大的好处。

但是,对演职人员来说,小舞台就轻松多了。

最起码,通讯起来方便简单,不用像去年那样,说个什么话,还得派人专程跑一趟——无线对讲机是稀罕货,85年的春晚导演组就没准备,有线对讲机经常掉线,且数量有限,也只能发挥固定电话的作用,整个晚会效果更是凄惨,以至于都不能满足85年人民群众的需求。

不过,86年的春晚,多少有些矫枉过正了。

舞台狭小只是前台的问题,演播厅的后台同样不宽敞,甚至观众席,除了正中间的几个圆桌稍微好一点之外,其他圆桌竟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旁边两桌的人,若是不小心点的话,甚至会脊背挨着脊背。

而在圆桌之后的台阶上,是一连几排椅子,拥挤的好似学生们开会一样。

更令杨锐惊诧的是,春晚导演组是准备将此原封不动的搬上荧幕的。

杨锐敢说,30年后的小领导嫁女儿,都比今年的晚会观众席风光。

然而,该坐依旧得坐,脊背挨着脊背的时间,就把椅子向前挪一下。

好在周围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杨锐渐渐的也就放松了。

权当是在参加乡镇婚礼好了。

说不好,后世的乡镇婚礼是学那一届婚礼的,但就桌椅摆放的方式来说,大约就是学86届的吧。

相比杨锐的放松,杨山阁下就显的尤为郑重,双唇紧闭,腰杆挺的笔直。

“咱们要到晚会中段才出现呢,您现在太紧张了,一会反而发挥不出来了,不如先靠着休息一会。”杨锐小声的对爷爷说话。

他们因为要参加串场的缘故,是有圆桌可坐的,就是耳语起来不那么方便了。

杨山同志一身军装,胸前别着多枚勋章,道:“我不是紧张。”

“不是?”

“我穿着军装,不能让人看着我瘫在椅子上。”

“摄像机前期不会拍我们的。”

“万一拍了呢。”

“就算拍到了,也没什么关系啊,就是现役军人,也不是说就不能靠椅子背吧。”

“谁管他们怎么样,我得给我们南湖干休所做个好榜样。”杨山同志说着活动了一下领口部分,坐的更加笔直了。

杨锐顿时无言以对。

回头再看前乡党委书记杨山同志,怎么看怎么觉得有明星气质。

装的太像了。

“大家请注意,我们的节目马上就开始了,到时候,大家就像是平常一样看节目就行了,我们的编导会调整的,摄像机转过来也不用怕,虽然是一直在拍摄的,但不一定是放出来的,另外,大家请尽量不要看摄像机的镜头……”现场的导演站出来说了一堆东西,看的出来,他比观众们更紧张。

杨锐则是调整了一下姿势,稳稳的坐好了。

从他的角度来说,参加春晚就是一次成功了,还真没有必要紧张。

有什么好怕的呢,他又不是专职演员或者明星,就算是串场失误了,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还因此出名呢。

哪怕是出点傻名,也可以被看做是憨厚嘛。

杨锐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就显得越发镇定了。

尤其是与观众席四周的编导们对比,区别就更大了。

不过,摄像机镜头,却并没有将杨锐拍摄进去,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太早的暴露串场者的形象,制造突然感,另一方面,也是杨锐显的太特殊了,不仅是表情镇定,长的还格外帅,导演很不愿意他喧宾夺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杨锐察觉到摄像机没有向着自己,笑的越发随意了。

86年的冯巩,还是个年轻人,尖嘴猴腮的模样,长的像是卖药品的销售,他给杨锐不认识的某相声演员捧哏,说的话不多,但精气神倒是没什么变化。

后来因为演和珅而出名的王刚,如今却已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乃是光荣的主持人一名,语气还是那个语气,笑声都是那个笑声,就是年轻的不像话,完全不符合杨锐的记忆。

舞台妆和服饰则显的乏善可陈,特别是男士服装,以暗色调的中山装为多,不管是棕色涂色还是黑色,既不够喜庆,也不够成熟。

若是引用后世的标准的话,最令人不适应的其实是演员们的脸型,清一色的圆脸大脸鹅蛋脸,让原本有些适应了尖下巴网红脸的杨锐措手不及。

走在86年的街头,其实反而没有那么多的圆脸大脸和鹅蛋脸,毕竟,以现在的标准来说,此等美女总归是少见的,就像是走在30年后的街头,也不会见到那么多的锥子脸。

可春晚是什么场合?春晚是中国演艺界人才聚集之处,导演明知道人民群众喜欢圆脸大脸和鹅蛋脸,当然要可劲的上圆脸大脸和鹅蛋脸了,就连串场的魔术师,都是统一标准的。

杨锐的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短句:中国地大物博……

好在语言类节目数量众多,质量也都不错,一会儿来上一个,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聊。

“到你们串场,还有三分钟。”编导弯着腰流窜到了杨锐和杨山的桌前,提醒了一句,又弯着腰溜走了。

杨山同志活动了一下脖子,面露神秘微笑,看向前方。

三分钟后,以动物世界而出名的主持人,用朗诵非洲大草原的欢快语调,道:“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青年科学家,杨锐同志……杨锐同志虽然年仅22岁,但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他毅然投身科学,并且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杨锐目视前方,浑身热乎乎的,像是数亿信仰之力,集中了起来似的。

……

------------

唯有牛肉与双倍月票不可辜负

感谢多位读者大大们,轻轻的抚摸了我的头。

鸟豚很受鼓励。

虽然有一些大大们抚摸的力度比较大,以至于摸的有些脱毛了,但是,只要有月票,脱毛又有什么关系呢。

写小说,用的是大脑皮层,又不是大脑皮毛。

今天照例是两更了,说明正反馈发挥了作用。

还请诸位大大不吝投票,再摸我头。

毕竟,双倍月票总共只有七天,大家看到单章的时候,至少已是六号凌晨了,按照现在的月票规则,一天最多只能给同一本书投两票,一个月最多只能给同一本书投五票,现在已经是月票最大化的最后时刻了。

每一票,都是难得的鼓励!

明天能不能快乐的吃土豆烧牛肉,就靠你们了。

求支持!

求月票!

……

------------

第一千一百零七 乡里乡亲

春晚结束,牛年的1985年才算是彻底结束。?

杨锐和爷爷,在大年初一的鞭炮声中,踏上了回城的旅程。

比起昨日的熙熙攘攘,12个小时后的火车站,清静寂静,城市空旷而遍布笑颜,像是战争后的景象似的。

杨锐很喜欢鞭炮点燃后的味道,他贪婪的吸上两口,同时扶着爷爷,尽可能走的慢一些。

“您得把注意力放到脚下,摔倒了不得了。”杨锐见爷爷左顾右盼的,不禁提醒了一句。

“不用怕。我都不怕,你怕什么。”爷爷哈哈笑两声,在清澈的空气中,传的老远。

“应该等两天的,或者让家里人来接一下。”杨锐尤不放心的嘟囔两句。

杨山同志看看杨锐,脚下放慢一些,却满是要回家的兴奋,手掌紧握着杨锐的手掌:“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咱们要趁着昨晚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赶紧回去。你爸他们,也不能来,他们得留在家里,要不然,谁帮咱们吹这个。”

杨锐哭笑不得:“有一个人在家里帮您吹就行了,还得全家都在家里吹啊。”

“那当然,你爸要在开发区的单位里组织职工学习,就得你妈在邻里跟前说,要不然,咱们回去,一个两个都不知道咱们上了春晚,还以为我就在京城玩了一圈回去了,那么能行。”

“那就让我姑姑和姑父来先呀。”

“你二姑夫在西堡镇当派出所所长,三教九流的都认识一些,不能少了他。”

“那我姑姑呢?”杨锐已经进入纯好奇阶段了。

杨山同志哼哼一声,道:“你姑姑和你堂兄,就得兼顾西堡镇的街坊们啊。”

杨锐听的无言以对,敢情您是全安排好了。

转头来,杨山又道:“你可不要看不起街坊邻居,乡里乡亲的,早些年,咱们家是怎么过来的,还不是乡里乡亲,街坊邻居的帮衬?闹的最凶的几年,不是把大家组织起来,你以为光发武器能行?没有威望,你光发武器就等于投降,把自己交到了其他人手里。”

杨山对此感触颇深,说的也很是认真。

杨锐有点想反驳,还真不知道从何反驳。

要说,他还是得到了街垒战维护派的好处的,如果不是杨山同志在西寨子乡不遗余力的建立起来的威望,他哪里能从捷利康手里,获取巨大的利益?

没有捷利康提供的资金做第一桶金,杨锐又何来的后期发展?

如果像是普通的研究员那样,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做科研,杨锐现在最多就能在唐集中实验室里混出头而已,能否拥有一间自己的实验室都是未知数,像是pcr这样的技术,多半是要失之交臂了。

同时,没有杨山和杨峰两代人在西寨子乡的经营,杨锐还真不敢说将华锐制药厂安到西寨子乡,或者西乡开发区去。

也是因为有杨家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杨锐才有了如今的这个大后方,或者根据地。

而且,比起杨山和杨峰两代人的职位来说,爷爷杨山秉承的街垒派,似乎是更加的令人安心。

那些似有似无,隐隐约约的联系,将杨锐与西乡的土地,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即使乡党委书记换了人,他也没有丝毫的担心。

“我怎么敢看不起乡里乡亲,我是觉得,咱们不用弄的那么复杂,像是年货之类的,回家以后再买也差不多。”杨锐稍微辩驳一下,以示清白。

杨山哼哼两声,道:“复杂是复杂,麻烦是麻烦,乡里乡亲,不就是麻麻烦烦的才联系起来的,如果清清楚楚的,一点麻烦都没有的,那还要乡里乡亲的做什么。年货是个新意,北京带回去的,不一样。”

杨锐“恩恩”的答应着,再牵着爷爷,坐到软席候车厅里。

比起脏乱差的普通候车厅,软席候车厅可谓是泥沙中的一股清流,牛鞭中的爱马仕,雾霭中的森林公园。

它的座位和服务倒不见得怎么好,关键是不用人挤人――虽然是大年初一了,京城的火车站里,依旧免不了接踵摩肩的时候,只是从站前广场就接踵摩肩,推迟到了候车厅才接踵摩肩。

另一桩好处是提前上车,也就是所谓绿色通道。

若是买了首发车的车票的话,购买软席的乘客,往往能提前一刻钟左右上车,这样就避开了奔跑的人群。

86年坐车的人是真的在奔跑的,而且是扛着大包小包,扛着老婆孩子式的奔跑。开始的时候,杨锐还不理解,跑在前面的人是为了抢座位,跑在后面的人是为了什么?

后来杨锐就知道了,跑在前面的人的确是为了抢座位,跑在后面的人却是为了放行李。以行李架的高端大气,自然是第一需求的地方,而在行李架之外,座位底下也算是放行李的好位置,安全不用看,能让你全程舒心。

可若是抢不到行李架,也而抢不到座位底的话

行李架的位置就颇费思量了,直接放在过道中是不允许的,座位间的桌子也不适合,最后,放在脚底下,随身携带,或者干脆就去卫生间搭窝,就变成了恶心又无奈的选择。

杨锐自己是不愿意尝试这样的火车的,带着爷爷更不用说了,就是奔跑着坐车这么一条,就相当的不适合老年人。假如再算上站立数十小时的坐车时间的话,堪称恐怖。

好在市场那只无形之手,依旧能够发挥作用,不够级别的杨锐和杨山同志,才能最终坐上软卧。

从大年初一,晃荡到了大年初三,杨锐和爷爷,才重新踏上河东省的土地。

到了平江,就开始有人前来接站了。

杨锐也不管来的是谁,有车就坐,有饭就吃……

咣当咣当了这么久,他实在是抵抗不住了。

从京城到平江,从平江到南湖,从南湖到溪县,再从溪县到西寨子乡。

这一条线路,从繁华到平淡,从平淡到贫瘠,从贫瘠到……

“双向四车道?”坐在大表哥段航安排的警车上,杨锐却是一下子诧异起来了。

段航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扭着半身回头过来,笑道:“没想到吧,从溪县到开发区,全程50公里,全是四车道的路,一直修到你们华锐制药厂的门口。”

“修到制药厂的门口了?”杨锐看文件的时候,似乎看到了这个项目,当时却没有什么感觉,双向四车道对21世纪人来说,也实在是太普遍了,除了农村公路达不到这个标准,普通的县级公路起码也得是这样的。

可是,1986年的双向四车道就厉害了,要知道,现在的国道许多地方都是双向两车道呢,北京城到长城八达岭一带的路,也就才修通没多久。

段航有点得意,又故作沉稳,道:“省委督办的,知道你今年肯定要回来,都憋着劲呢。”

“恩?”

“制药厂不是要起来了?大家可都指望着,华锐制药厂能顺利开张,开门大吉,带着全县全市全省的人,奔小康呢。”段航说着笑了笑,道:“现在,街面上的小偷都知道你们华锐制药厂是重点保护对象,一条路算什么,进了开发区,才厉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