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2 章(1 / 1)

中国猎人 步枪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注意,听我的命令!”

  前线的武警官兵们下意识的紧握了一下枪杆子!

  情报科的无人机早已经起飞,微型无人机在空中,使用先进的夜间摄录器材对地面的一动一静进行实施的拍摄监控,现场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临时指挥部的指挥员面前。

  这一次,,李牧总算是没有跑到一线去。

  对武警第三师的装备,被誉为警队精锐的反恐局部队也是有些追赶不上的。反恐局也有无人机,但是和武警第三师使用的军标无人机相比,性能上是差了一截的。

  当然,薛向阳也已经知道,武警第三师已经被列为武警机动部队中重点建设的部队,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列装,人员编制探索性的改革,等等举措,都让这支部队有着其他机动师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无人机上帝视野呈现出来的画面中,运钞车在第一个银行网点前面的专用车位停了下来,车尾对着网点门口。此时,提前到位的银行工作人员打开了门,准备和运钞车的押送人员进行交接。

  看见运钞车的尾门打开了之后,陈宁华举起枪,猛然说道的同时推开车门:“动手!”

  目标车辆上的三名通缉犯同时推门下车!

  “行动!”

  李牧一声令下!

  武警第三师特别勤务连二排的官兵们从各个埋伏的位置冲出来,准备对目标车辆和运钞车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只是一个瞬间,负责狙击的李泽文瞄准了陈宁华的非致命部位,他的食指已经压掉了第一道火,击中目标就在瞬间之后。

  然而,此时,变故突生!

  “停止行动!停止行动!停止行动!”

  通用频道里,李泽文的声音急促响起,连续三声!

  这一切只发生在瞬间。

第1084章 生死抉择!

  所有人员下意识的刹住了步伐!

  从李牧下达行动命令,到李泽文突然出言阻止,整个过程仅仅两三秒钟。手机无广告 m. 最省流量了。因此,担任突击任务的二排官兵没有暴露。长期残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了执行命令坚决果断和动作利索的战斗机器。

  不管是谁的指令,当“停止行动”出现在频道里,所有人都猛然停了下来,随即慢慢的退回了攻击出发位置!

  整个过程没有引起目标的警觉!

  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这才是更高水准!

  此时,李牧猛然瞪大眼睛,大声问道:“是谁?”

  这种关键时刻,突然有人越级下达命令,毁了整个行动!

  “是狙击组!”刘晓光飞快回过神来,马上根据通讯的信号灯知道了是谁在捣乱!

  但是,李牧正要开口怒斥,却猛然的闭上了嘴吧——此时,显示屏上显示,银行网点的巷子口,突然的蹦蹦跳跳的出来好几个小孩子,他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在两名大人的带领下脚步匆匆的出现在巷子口。

  巷子口距离运钞车不到五米!

  是李泽文的视角,他的凯夫拉头盔上一样有红外摄像头,他看到什么,指挥部就看到什么。

  这一群着校服背书包的小孩子,无疑是早起上学的小学生。

  如果抓捕行动继续,势必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局面——这些孩子会被推到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

  为了直接挖出内应,把所有参与这起预谋抢劫运钞车案件的犯罪分子一网打尽,李牧已经冒了巨大的风险,放长了线等待陈宁华等人动手再抓人。

  而此时,这个险,他不敢冒!

  五名小孩子,蹦蹦跳跳的,狗急跳墙的劫匪也许会劫持他们,或者,以陈宁华这帮人心狠手辣的作案手法,一个扫射过去,就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鲜活的小生命,至高无上。

  哪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辆运钞车被劫,结果远远的比五名小孩子遭到枪杀!

  李泽文同样深知这个道理,人命关天,人命至上,因此他才不顾纪律贸然出言阻止整个行动!

  特别勤务连的官兵们,根本没有办法保证在第一次攻击中能够把所有的犯罪分子击毙。况且,整个方案是以抓捕为基准点制定的,在埋伏位置和武器使用上做了相应的安排!

  指挥部的气氛骤然的紧张起来!

  战机就在瞬间,李牧必须在十秒钟之内做出决定,否则,劫案不可避免发生!按照抓捕计划,陈宁华等人下车冲向运钞车,就是行动开始的时机。这个时机非常的短暂,武警官兵必须在出现伤亡之前把陈宁华等人抓获或者击毙,然后控制住冒出头的内应。

  经过精确的计算多次的模拟,参谋们给出的时间是不超过十秒钟。

  因此,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李牧把至关重要的突击抓捕任务全部交给了特别勤务连二排,其他人员在外围进行配合。

  刹那间,李牧脑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在短短的三秒钟之内,他的大脑犹如银河两万号超级计算机一般,做出了无数种推演。

  如果下达继续行动的命令,陈宁华一伙人以及内应绝对跑不掉,但结果极有可能是,五名小孩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如果选择暂缓行动,那么陈宁华一伙人会成功抢劫运钞车,并且极有可能对押解人员造成伤害!

  瞬间想明白这个难点的,还有薛向阳。

  薛向阳想起了前不久听参加过铁原阻击战的老人说过的一件事情。当时负责阻击任务的63军188师的一个团,当时的团长面临着和李牧现在差不多的一个选择题。

  阻击阵地有两处,一个连防御的为主阵地,侧翼是一个排防御的小山头是为侧阵地。

  美军骑兵第一师利用机械化优势,插到了主阵地身后,对主阵地上的那个连形成了合围的态势。要撤出这个连,就必须由侧阵地上的那个排提供掩护。

  但是,主阵地的那个连撤出之后,美军势必马上包围侧阵地。以一个排十几个人的兵力,想要突出重围后撤,根本不可能。

  二选一。

  主阵地上有一个连的兵力,侧阵地上是一个排。

  侧阵地的那个排的指挥员给团长发了做了最后一次汇报——誓与阵地共存亡。

  那个团长选择了放弃侧阵地的战士,挽救主阵地上的那个连。他放弃了少数人,救回了多数人。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选择题。不管怎么说,多数人的生命显然比少数人的生命重要。

  然而,许许多多的人根本没有办法体会,作为指挥员,作为当时的决策者,那个团长内心当时承担了多么大的痛苦。

  残忍无比!

  那个团长叫马兆明,时任63军188师563团团长,他还活着。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