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打量着李牧,末了吐出一句:“行,出息了。”
说着,他回头对一干参谋干事说,“去忙你们的。”
参谋干事们就乌泱泱的往701团指挥部去。
李牧一下子急了,“首长,这是要干什么?”
“查你的指挥部,怎么,没你的批准,你是不是也要拿开山刀砍我?”李唐义呵呵笑着问。
李牧顿时囧了。
挥了挥,李唐义走到了团旗下面,在李牧刚才做的沙滩椅上坐下来,也选了个舒服的坐姿。
他的机要秘书和警卫参谋不远不近的站在一边。
李牧给薛猛打了个眼色,薛猛会神,连忙的进指挥部去了,李牧走到李唐义跟前站好,说,“首长,好久不见,您是越来越年轻了。”
“少见,嗯,真少见。”李唐义打量了李牧好一阵子才说,“我记得,当年在西南,你区区一个小队,就想灭了我。如果中途不是遇着突发事件,你还想着斩我的首呢吧?拍马屁,可不是你的转长。”
李牧有些烦躁,说,“首长,咱不绕着圈子说话行不。要杀要剐你一句话的事,你查我指挥部干什么,我的班子肯定是服从我的命令,他们执行我的命令有什么问题?”
李唐义眯起眼睛,随即微微偏头,喊秘书,“清单拿过来,给李大团长看看。”
机要秘书连忙取出一张清单走过来递给李牧。
李牧拿在手里,仔细地看了一遍,是12旅在这次演习中的损失清单,里面有很多是标红了的。他很轻易的就能看出来,标红的项目,是没必要的损失。也就是说,那些都是他李大团长“任性”所致的。
饶是有着中国陆军装甲最厚的脸皮,李牧此时此刻也有些脸上微微发烫。损失,的确,有些,刺人眼球。其他零零碎碎的不算,光是弹药堆积场那些弹药,就得好几百万元。
让李牧都觉得有些意外的是,后面附上的12旅的伤亡统计数据。
没有人员阵亡,但是,12旅受伤的兵,有三十多人,其中有七八个是重伤员。光是伤员救治以及后续的处理安置,就是一大笔费用。尤其是几个重伤员,李牧再清楚不过,退回去,国家养一辈子,留下来,军队养一辈子,没得说的了。
也许,光是军功章的准备,就需要政治部门比往常忙上十倍,甚至不止。
怎么处理李牧,李唐义头疼得很。你说他违反纪律,那是扯淡,你说他违反演习规则,也不现实——历次演习里,有哪一次是完完全全的按照规则来的。战前侦察打成一锅粥的情况还少见吗?
你要是说他违规给部队配发了非制式刀具,纵容部队用“砍人”的方式来吓住蓝军,那也很难说得过去。
实兵对抗实兵对抗,从这个方面讲,李牧没有错,他只是贯彻得很彻底。
哪怕是死掉一两个兵,相信上面的大首长们也不会有很严厉的责怪。打仗不死人,那更扯淡。
军事训练出现的伤亡是被绝对允许的,与日常生活生产发生的意外事故出现的伤亡是两码事。
李唐义早就想把李牧叫到导演部臭骂一顿的了,但是他拿不准怎么来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导演部到他出发过来之前也没有决定判谁胜谁负的原因。
此时他来到了701团的3777高地,也正是得到了军区首长们的明确指示。
以李唐义个人的看法,他只会有一句话——701团打得漂亮!
李唐义拿出烟,李牧连忙的打火机拿出来,凑上去打火。
抽了两口,李唐义说,“导演部经过研究最终判定,12旅取得此次对抗演习的胜利。你,没意见吧?”
“当然是没有的,战端一开,胜负已分。”李牧傲然道,似乎李唐义刚才说的胜者是他的701团。
李唐义说,“那就好。至于怎么处理你,军区党委晚些时候会开会研究,你安心等着。”
“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大不了回去喂猪。701团,我已经践行了诺言。”李牧道。
“这么说,701团,脱胎换骨了,你是在讲故事吧?”李唐义眯起眼睛。
李牧道,“是故事,还是事实,首长您完全可以自己亲眼看一看。我已经命令全团在主要防御阵地集结。您要不要看一看?”
“好。”
李唐义站起来,指了指李牧,“在此之前,我先看看你的作战指挥情况,到底是不是很一般化。”
说完就朝指挥部走去。
李牧连忙跟上,心中感动。军区副参谋长这是亲自过来与自己复盘来了,亲自指点自己。
不会杀了也不会剐了,能带兵打胜仗的团长,疼都来不及。
无疑,在很多首长心里,真正的胜者是701团。
注:加更再求票,第三更,月票来搞,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第1018章 千人刺杀操
701团在主要防御阵地的空旷地上集结,全团一千七百多人的参演部队,全数集结起来,列队傲然挺立着。
此时是下午六时整,部队提前完成了集结。
这让李牧很满意。
领导在的情况下,部队没有掉链子,关键时刻顶了起来,比既定的集结时间提前了整一个小时。说明部队的回填工作做得很快,反映出来的是官兵高昂的士气。
在严寒的环境之下,连续几日都得不到好好休息的官兵们能够保持着如此高昂的士气,足以让李牧大感欣慰。
所做的一切不正是为了这些吗?
旗手立于队伍前面,一千多人以连为单位集合,庞大的队伍前面,林雨亲自充当了旗手,擎着火红的团旗傲然挺立在阵地之上队伍之前。
大头兵们花了十五分钟用数百个沙袋垒起来的检阅台上面,李唐义站在那里,扫视着这支因军纪散漫在总部挂了名的边防部队。
西北的下午六点,天色亮堂得很,飘过去的云团,已经远远的向南跑出去一段距离,还有看不到边的云层在西边,随着西伯利亚的风慢慢的往这边飘。
寒风阵阵刮过,红色的团旗猎猎作响。
“701团最早是阿泰地区的一支民间抗俄武装,后来变成地区抗日武工大队,解放后是独立大队,然后是民兵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此为基础组建边防团,一支延续至今。论历史,701团是我军最早的人民武装。它几乎是我党的第一批人民武装。”
李牧站在李唐义身边,沉声介绍着。
他相信,极少人熟悉701团的历史。时过境迁,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701团和702团、703团之间,是来自同一处。实际上并非如此,701团是真正的阿泰地区的种子一般的部队,向上追溯一百年,已经有这支武装的存在。
当年的对手是俄国。
李唐义认真听着,听得很认真。他是真正的特种部队军官出身,入伍那天他就是侦察兵,提干了学的是侦察与特种作战专业,在特种部队干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