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0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开发出新的轿车平台。

中国主要整车企业均已拥有比较完整的从发动机试验、关键零部件性能测试到整车性能试验的能力,一些企业还投资建设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电磁兼容试验室和NVH试验室。

至于说什么合资损害了中国的自主品牌,也是有点被迫害妄想症,当大批跨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合资的中方既没有产品也没有品牌,只能引进外方的技术、产品和品牌。

但是论核心技术,人家不给,也没得抱怨,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没几个傻子会干。

能换的已经换来了,剩下想换的压根儿换不来,只能靠自己。从简单加工生产提高到自主研发阶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打铁还需自身硬,靠山山倒,靠人人走。

李和道,“韩国和日苯的汽车工业才发展了多少年?也就三十年不到,但是人家已经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像现代、丰田、日产在国际上一部分地区还能把通用这样的巨头打的无还手之力。人家有什么优点我们就要学习,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

陈祖滔笑着道,“不一样,比如韩国,他们起步比咱们还晚一点,可是爆发的比咱们快,人家六十年代就有积累,又没有欧美的经济和技术封锁,又禁止外国车进入本国市场,七十年代就有了爆发期。咱们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还能搞锁国那一套吗?咱们是大国,大国不能这么做,反正怎么都是堵不住外国汽车了,还不如合资呢,与其说是拿市场换技术,还不如说是拿市场换时间呢,等不起了哦。”

李和笑笑,“韩国独特的地里位置,加上本身市场小,外国车企不会计较,但是咱们这么大市场,要是不搞开放,世贸组织都进不去。”

陈祖滔笑着道,“咱们也别急,汽车生产中还是第三方技术比较多,有一系列的上下游配套厂商与咱们同行或者比咱们先行一步才行。发动机这些核心的都不说,就说最基础的。

国内的许多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的基础薄弱,第一就是材料加工工业落后于汽车制造业,像咱们用的车身覆盖件薄板,全是进口的烘烤硬化钢板。哪进口的?日苯。还有那个发动机连杆生产线,咱们国内是有,但是只能适用于非调质钢材质的连杆加工,所以至今连杆毛坯还是从日苯进口.....”

“其它特殊钢材基本都是进口,自给率不足2个点,配套供应商的成本高,咱们的成本也跟着高,没法子的事情。第二,说下这个模具,从开发变型车的角度来考虑,模具开发也是关键的一步,咱们这个车身覆盖件模具大部分也是日苯进口的....”

“第三,国外汽车电子,都在搞第四代了,包括电子技术,自动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

“咱们造的是微型卡车,从成本上来说肯定要低于桑塔纳,高尔夫,捷达,甚至夏利、大发这种车型,那么如何控制成本呢?尽量的使用国产配件,国产化率要在80%以上。”陈祖滔滔滔不绝的说完以后,笑盈盈的看着李和。

“陈师傅,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李和苦笑,陈祖滔是在变相的告诉他,不是他们造不出好车,而是造好车是以不计成本为代价的,但是成本高了,售价就自然高了,一辆微卡的质量哪怕再好,如果价格比合资的轿车还贵,很难有市场,何况还是他们这种新开的车企!

失去了市场,宝马汽车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李和之前的埋怨都属于多余!

他继续道,“我提出一项建议吧,为了使汽车公司生产各个环节相互适应,应该加大力度扶持配套供应商。”

------------

求票

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

怎么说呢,已经200万字了,从来没有写过这种长篇,缺经验,没什么掌控力。

越是写不好,越是硬着头皮写,希望给自己一个突破,早日解决手残和脑残的问题。

至于格局什么的,大家就不用说了,已经解释过了,神兽惹不起,不会找这个不自在。

如有不妥,还是希望大家多提建议,不要搞的老是让老帽觉得自己在玩单机。

另外希望大家支持正版,给老帽多一点认可和动力。

谢谢。

------------

716、售价

“扶持配套供应商?”

会场里的人窃窃私语,这一般是政府部门干的事,私企要是没点能耐,真干不了这事,即使是桑塔纳这样的配套工程都是政府在主导。

“咱们只扶持中小企业配套供应商,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咱们可以借钱给他们,同时帮助他们改善技术甚至从国外引进技术。培育核心供应商,构筑高效供应链。”这是后来许多大型集团经常实行的一个策略,李和继续道,“供应商应该被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部分。根据供应商类型制定帮扶、培训计划,定期派技术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到供应商厂家进行帮扶,帮助供应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先行试验的,派质量工程师进驻厂家,有针对地帮助解决难题;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提出整改要求,帮助供应商确立改进方向....”

他上辈子做的是军工配套,具体来说就是航天电子器件,比如宇航级和883b级别的抗辐射器件、商用塑料器件,不管是采购商还是装备部每年都要给他发上一大摞的指导文件,所以这些东西,他是闭着眼睛都能背下来。

做汽车他认为也该是这个套路,一辆汽车上有上万个零件,除了动力总成和少部分零件外,大部分的零件都是由供应商来制造甚至是设计的,供应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仰勇道,“这个建议我倒是同意,我们现在已经初步筛选出了123家核心供应商,79家A级供应商,55家B家供应商,其中有23家是地大集团和远大投资集团旗下的合资企业,我们可以先优先扶持这些合资企业。”

“这个可以考虑,但是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案李和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技术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扶持,说句大话,阿罗汽车和dartz汽车,再加上高尔基动力所的技术储备比东风厂还足,咱们研究院目前做得除了日常研发就是资料整理,只是限于人手,进度提不上来。”陈祖滔回答的很自信,但是继而又忧虑道,“只是这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