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6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炼身体和柔韧性。”何芳虽然在征求李和的意见,可是对李和的话充耳不闻,在那自言自语。

“要不让他练练书法?”断了何芳给李览报辅导班的念头是不可能的,李和只能想办法替他这倒霉催的儿子减轻下负担。

相对于其它方面来说,练字不算辛苦活。

何芳依然低头想自己的,好半会才道,“我决定了,送他去少年宫学舞蹈去,四岁刚刚好。要是大了就不好练了。美术、音乐年龄大点无所谓,有个轻重缓急。”

这话不知道是对李和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不过这是自己独断专行的做了决定。

“喂,你什么意思啊?”既然征求了他,又不搭理他,李和肯定不满意。

“什么?”何芳一脸茫然。

“没什么。”李和说的有气无力。

不过随即也给自己做了决定,儿子的教育权他争取不了,小闺女的总要争取一下。

门外传来一阵长长的急促的汽车喇叭声。

抱着李怡的老太太从外面喊道,“二和,找你的。”

“谁啊?”

直到看到门口的小卡车,李和才想起来,这是他要求仰勇送过来的试乘车。

“李老板。”从车上跳下来的是猪大肠。

“你驾驶感觉怎么样?”李和砰砰朝车皮拍了几巴掌。

猪大肠道,“还行吧,就是噪音有点大。”

“确实有点拖拉机的声音。”一阵阵的突、突、突声让李和听着很不爽。

他上了车,就在家门口,一个劲的换挡、踩刹,没几分钟眉头就皱起来了。

“相比其它卡车,已经是很不错的。”猪大肠在旁边实话实说。

“减震和弹簧不行。”李和不断的摇头,“虚位角度太大,至少差个十度!”

虚位角度越大,车辆转向的操控就越难掌握,这在大型卡车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猪大肠道,“这个是有一点。”

“方向盘回馈力度不均匀、没有一点线性的感觉。”李和脸都有点黑了。“这搞的什么玩意?”

下车后,又仔细听减速带后悬挂传来的声音和震动,又是“哐哐”的金属撞击声,而稍微好点的车一般是低沉的“咚咚”声。

“李老板,仰勇和我说过,他说主要是考虑这个车的实用性。”猪大肠现在是宝马汽车在华东的总代理。

“实用性?”李和冷笑道,“他想的美!做过车辆测试没有?底盘一点厚重感没有,要是走乡道,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悬挂肯定响应慢、四个轮子工作步调不一致,没有一点驾驶的质感。”

他想不到,有了那么多的苏联人才和资金,车子还能弄成这熊样。

当然,说白了,还是太年轻,中国的汽车工业太年轻!

其它先不说,光是整车校调就没法比!

哪怕用同样的车型配置,同样组装起来和国外都没法比。

和国外比起来,中国的累积依然明显不够,人家数据库里随便调出来的东西,中国需要摸索很多次才能看到门槛。

中国也不缺精英,缺的是合理的把这些精英的牛逼之处充分压榨干净化为生产力。

猪大肠道,“这个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告诉仰勇先不要急着定型。”现在还只是试制车阶段,肯定会有一些小问题,只有合格才能下线。

这些车一般都不会流向市场,都会做内部处理。

李和觉得还有机会修正过来。

他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只要钱砸得够多,总能砸出花样。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行业,归根结底就是个砸钱的行业。

猪大肠点点头,“我会通知。”

“你安排人进行路试,不准走平坦路,哪里路最糟糕就走哪里!”李和继续道,“先跑个二万公里,哪怕车子报销在半路,拖也给我拖回来,我要看看什么情况。”

他相信仰勇肯定是已经做过十几万公里的路试,但是他还是要再亲自测一遍,不然不放心。

“哎。”

乖乖!

二万公里!

相当于从中国的最北端跑到最南端两个来回了!

他虽然惊诧,但是只能执行。请百度一下“扔书网” 感谢亲们的支持!

------------

645、少年宫

对于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四九城来说,1993年5月10日是个重要的日子。

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告别了使用近40年的“粮票”,可以到市场上随意购买粮食了,城里1000多家粮店也先后开始了企业改制,它们和市场上的粮食商贩竞争价格,自谋生路。

粮票退休了。

世界上唯一使用粮票的国家也没了,曾经种类多且繁杂的各种全国通用粮票、各省市自治区及市县地方粮票、工种粮票、饲料票、奖售粮票、侨汇粮票、食品粮票和军队用供给粮票等终于成为历史。

实际上从四月份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全国1200多个县市的粮食已经放开经营,大家已经买粮也早已不需要粮票,但是粮票突然消失,还是让许多人心有戚戚。

曾经它们引以为傲的的识别各种票证的技能已经没有了无用之处。

粮票取消了,却促使了另一个行业的繁荣。

商品粮已经没有了意义,但是不代表商品粮户口没用。

商品粮户口意味着城市户口,还是有许多人抢着要城市户口!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挟下,1992年随着京城吉祥号码拍卖和文物拍卖最后的一锤定音,“拍卖”——这个在我国曾经一度被取消的古老行业一—再度复苏,不少地方掀起了一股拍卖机动车辆牌号和电话号码的热潮。

一些被人们认为象征发财的“吉祥”号码,顿时分外走俏,身价百倍。

一个大哥大吉祥号平均成交价都是在八九万。

拍卖!

什么都要按照市场来。

所以,理所当然的,户口也能拍卖。

卖户口成为不少城市创收的重要手段。

这叫城市增容费,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有的三千,有的一万。

许多县、市公安局的门口每天都是排着长队。

地方上想的很明白。

过去如果有城市户口,可以买到有政府补贴的商品粮,现在粮价放开,粮票也取消,有没有户口其实不打紧。

而且,过去城市招工看户口,现在只要有能耐有本事,民办企业招工就不看户口,加上又有房改,只要有钱,买套房根本不算事。

户口会越来越没用。

所以现在当然要趁着户口在有些人眼里还有点用场赶紧卖出去,等将来不值钱了,可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现在不但是周萍等人有首都户口,就连何龙一家子都买了户口,甚至吴春燕也借钱给他哥哥买了。

按她的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正儿八经做城里人的机会,她是怎么都不能放过的。

至于何老太太是怎么都不愿意的,自然是舍不得家里,要是老家的户口丢了,也就意味着承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