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切的劝慰之后,才‘勉为其难’的接受。
都是套路。
何老太太打扫的也就没那么认真了,吴春强趁着饭店不忙的功夫,一个人提溜着水桶在屋里屋外的清扫。
李和笑着道,“吴哥,要使什么东西来我家拿。”
“不用,不用,我都买了,这些都要长久使的,借用不算事。”吴春强拿着抹布连门槛都没放过,他打定主意等抽个空把媳妇和娃娃接过来。
他很庆幸有小舅子,又很庆幸小舅子有个顾家的姐姐,要不然他这样的人早些年早就被当做盲流给遣返了。
如今京城里,外地人虽然很多,十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人是操着外地人口音的,但是肯定是以女孩子居多,因为适合女性的工作远远比男人多,比如女孩子可以做保姆,做销售员,做服务员,也可以进厂做女工,而男人是以手艺人、生意人,或者在建筑工地打短工。
统一被称呼为“暂住人口”或者“盲流”。
“要是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开口。”李览在那玩冰锥子,冰锥子都快化开了,袖子都湿掉了,李和也没管,孩子没那么娇气。
“哎,他姑爷,孩子上学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一下,这季是来不及,秋学期能入学就行。”吴春强知道这事还得靠李和,索性李和要给人情,他就厚脸皮求一下,一事不烦二主,要是跟他妹子说了,他妹子一样是找李和。
“多大个事。”这种小事情,李和现在根本不需要找谁,小威熊孩子就能随手办的。
“那就谢了,有什么花使人情的,你尽管说,我能拿的出来的一定拿出来。”给孩子办上学就要找人,要找人就要花钱,吴春强打定主意不要李和亏这个钱。
“说这些就客气了。”李和不在意。
何芳的电话也来了,生怕李和忘记带李览去幼儿园报道。
果真,要不是何芳提醒,李和真的怕把李览开学的日子忘记了。
开学这一天,德胜门一带算是被挤的水泄不通,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拖了一长串,李和的视线被前面的吉普挡一干二净,他什么都看不见,不知道前面的交通状况怎么样,他才发现开小车有时候就是这点吃亏。
李和没办法,在前面的路口拐了一个弯,把车子停进了铜铁厂胡同,然后把李览从车上抱下来,“跟老子走路吧。”
李览浑身穿的臃肿,咧着嘴想哭又不敢哭,明显不乐意走路。
“哎呀,不远一段路呢,我来抱着走吧。”何老太太明显溺爱一点,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抱着李览。
“那我来吧。”李和无奈,直接把李览送到自己肩膀,让他骑着,“扶着老子的头,别掉下去了。”
李览果真把李和的头抱得紧紧的。
“别捂住老子的眼睛,看不见路。”
李和纠正好李览的坐姿,然后一只手拉着他的腿,还腾出了一只手抽烟。
他大踏步的走在人行道上,看着被堵在路上的车,感觉自己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
------------
618、幼儿园跳级
西城这一片应该算是中小学校密集度比较高的地方之一,包括空直幼儿园,公安幼儿园,棉花胡同幼儿园,十三中,都扎堆在一片区域。
一到开学这一天,人头攒动,堵车也是在所难免。
教室里面家长是不能进的,只能把孩子放到门口,老师拿个考勤表记好名字,就给哄进去。
李览看看李和,又看看何老太太,始终不想进去。
李和朝口袋左摸摸又摸摸,掏出一块巧克力,递给李览道,“拿着,进去吧。”
这个是李览偷偷摸摸藏在口袋里,李和早上给强行搜出来的,这个年龄正是乳牙龋病高发的时期,是不能多吃的。
李览最终还是被老师领进去了,在一大堆稍微大点的孩子中间站着。
“人家不能欺侮他吧。”何老太太和许多学生家长一样扒着门缝,猫着腰、眯着眼、想看看孩子们表现。
但是这些鬼鬼祟祟的身影,要是不知情的人看着像伺机而动的人贩子。
“那得问你闺女了。”李和也透过窗户看了一眼里面,在一群孩子里面显得确实显得个头比较小,因为这里是中班。
按照按部就班的计划,李览这个学期应该是继续读小班的,可是何芳比较坚持,要求李览升到中班去,然后秋学期可以直接读大班,到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读小学。
中班的孩子都比李览大一岁或者两岁。
在孩子教育方面,李和没话语权,随便何芳折腾,反正幼儿园都是玩,从小班玩到中班,也没什么区别,虽然幼儿园也有作业,但是跨级的影响不大。
“给孩子压力太大不好。”何老太太也同样没话语权,她的闺女她也说不通。
“没事,都这么过来的。”李和觉得无所谓,如果孩子读书没压力,那才叫糟糕。教育,平等的表皮下,一种制造阶层分化和维持阶级固化的极为精巧的隐性工具。
都在提倡所谓素质教育,学生要快乐,要从兴趣出发,要减负,这些没什么问题,可就不该鄙视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没有任何问题,全世界任何国家想升学都要看成绩。
不要说什么死读书,书呆子,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标准答案!
素质教育就像共产主义乌托邦,连个标准和内涵都没有,比起一个真正可靠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像是一个美好的口号。
不但何芳不屑,李和都懒得看。
这个世界对穷孩子似乎格外残忍,只有富人才有资格说,孩子你慢慢来。
有钱有权的不需要靠教育来逆袭,读书懒散就懒散一点,毕竟还能出国镀金。
当然,李和有钱,可是他的还是和何芳一条心,照样看孩子的考试成绩。
偏偏许多底层子弟也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自我麻痹,自我荒废,欢呼雀跃,而且拿他们臆测的所谓国外天堂般的课堂,为自己的既蠢又懒的人生辩白。
那真是万劫不复。
当下的时代,生为穷人,已然不幸。加上蠢,被人卖了尚不自知。懒,则不可救药。无他,既懒且蠢而已。
李和嘴硬,但是还是在教室门口站了一会,直到学校开始驱赶家长,才出了校门。
回到家的时候,李和才想起要找个靠谱的人接送孩子上下学。
接送孩子的好找,可是会开车的人不好找。平松、卢波、小威他们倒是会开车,可是李和不会去做找他们,那是小材大用了。
李和想了半天,没什么头绪,就把小威喊过来商量。
小威犹豫道,“合适的倒是有。”
“谁?”
“哥,我说出来你可不准多想。”小威见李和要发火,这才急忙道,“是余摇,她会开车,不过哥你放心,我现在和她没联系了。”
“我记得她不在齿轮厂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