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去扯布做衣服。

李梅笑道“不用,衣服够穿,二和回来给带了好几件,都新的很。费那个钱干嘛。”

杨学文还要坚持,李梅道“,你要是有心意,咱就一起照个相吧,过几天就去,今天初一估计不开门”

杨学文想也没想的答应了,被这样的热络体贴,既紧张又激动,心下又有愧,“就是让你跟俺吃苦了”

李梅白了一眼,还带有丝丝甜蜜,道,“谁家比谁好的都有限,还不都是差不多。俺听二和说,马上就要大包干,方集公社,去年都这么干了,交了公粮还个个粮满仓。咱也快了,有了自己的地,谁还偷懒,还不是豁了命干。日子怎么就能差了?”

杨学文拍拍胸脯,“真要分到户,俺保证好好干,不让你吃苦”

李梅看着这个高大憨厚的男人,越发确定,跟着吃苦都是值当的。

两个人年轻人一路有说有笑,憧憬着未来。

这个春节异常冷,村里冷清清的,偶尔只有一两个行人匆匆而过,村子里的人都缩在家里,没有暖气,村民都是自己上山砍柴烤火取暖。

早上孩子吐奶呛着了,段梅赶紧让李隆去喊婆婆。

李和也慌里慌张的跟了过来,王玉兰把孩子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背部,孩子打个嗝,就不再吐奶了。

王玉兰这才心安,骂道,”你说俺说了多少次,不要一次喂那么长时间,小孩子又不会说话,吃饱了都不会吭声,你还在怀里给搂那么紧,想不吃都不行。”

段梅有点吓唬坏了,这次是真心认错,哭着道,“俺也没想着会呛着啊,俺听你的还不成嘛”

王玉兰终于战胜了一个回合,趾高气扬的看着耷拉着脑袋的媳妇,又看了看三儿子,老三一脸羞愧,王玉兰意思很明确,离了娘你就是不行。

李和走完父母两边亲戚,还是每家老人照例留了200块钱。

虽然钱是给自己亲爹妈,可王玉兰心有怨气,对这个钱不怎么情愿,也不是不孝顺,只是老太太老爷子偏心儿子太紧,闺女跟捡的没两样。

李和还在发愁怎么兑现给老四的承若,找供销社上班的同学?

初三的时候,何军来了,李和的自行车票算是有了着落。

何军因为几篇支持大包干的文章,被划分进了改革派,有一篇文章进了省报,引起高度重视。

县里领导班子还在讨论的时候,方集公社书记脑子一热心头一涌,当即表示支持何军这篇文章,带头开了先河,包产到户。

日历掀了一张又一张,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比一天过得慢,一天比一天更沉重,成绩终是要揭晓的。

结果去年产量全县第一,也是全县第一个超额完成交公粮任务的。

全县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是说县里要调你到农业局,省里要你到参事室?“,李和目瞪口呆,这个外挂开的有点大了,何军才30不到,正常来说,从干事到科级,算是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公务员队伍,跟官搭上边。

按规定,只要你好好“为人民服务”,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再3年到正科级。

“我还是最终听从组织安排,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意见。你脑子比我活”,何军虽然谦虚,可还是掩饰不了意气风发。

两人的关系还没有到交心的地步,这话该怎么说还是要斟酌下,李和想了想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你的意思是让我进农委会?”,何军见说完李和没反应,着急了,“我可是拿你当兄弟,这里的道道,你给我说说啊,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话说到这地步,李和也不掖着了,直接道,“想想建国三十年,不管怎么闹腾,下来多少规定、多少文件,可这组织章程没变过,就是从基层做起。进省参事室也就名声好听点,可没大用,上面婆婆又多,扯手扯脚,哪里轮到你做事。再说,进参事室也是笔杆子,耍笔杆子出身可不是好资历,再升能做到办公秘书就不错了。可农委会不一样,容易做成绩,又能凸显出你是务实派,机会多。说起来简单,可最难还是人处事难。过于死板不行,得罪人,过于没原则不行,容易犯错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混世能力,尺度拿捏能力。但是不管怎么变,以经济建设为核心,这个核心点你必须守住,不怕得罪人”

何军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和道,“哎,拿你不去当官真是可惜了。不过,今天找你是找对了。我先走了,你什么时候方便,我把自行车票给你,你要是没时间,就让你家老三去”

李和笑着道,“我只是旁观者清罢了,有时间我让老三过去拿”

留着吃中午饭,何军都没乐意,火急火燎的回去细细琢磨写报告。

------------

63、躁动期

初三下午村里大广播开始喊,村里要通电,6块钱开户费,要通电赶紧交钱。

李和慌忙让老四去交钱,这是走向光明、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啊。

没两天两个电工师傅就进村了,线缆随意绑在木头电线杆子上面,然后挨家挨户去接线,上灯泡。

李和在旁边看的摇头不已,轮到自己家猴年马月啊,对正在扯线的师傅道,”师傅,给我截线成不,我自己回去接,也给你省点心“.

师傅昂着头道,“你这小年轻可不要逞能,电可不是开玩笑的,出了事谁负责。”

旁边陪着的刘传奇笑着道,“师傅,这可是俺们村的大学生,人家首都上学的,做事不能差的”。

师傅听这样说也就稍微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拿了个线圈给李和,“那我信你,用不了这些,还要给我送回来,这可是公家东西“

李和笑着道,”那不能沾公家便宜,用不了的我一准给你送回来“

李和又用牙咬了截防电胶布,先把自己家接好,就去李隆那边接,拉线开关刚合上,李隆就兴奋的要试一试,结果一拉啪嗒一声,灯没亮,又试了一下,结果用力过大,把绳拽下来了给。

李和气的不得了,”你个傻子,还没送电,你怎么可能拉亮,等村里统一接好就成了”

然后又费力的打开开关盒,用尼龙绳重新穿入下勾。

村里通上电,刘传奇又大广播开始喊,“各家随便用,电统一收费,就是每家按照人头收取一样的费用,各家安装灯泡不能超过25度,执行统一的用电标准”。

晚上,全村送电,看着亮堂堂的屋子,星火点点的村子,李和觉得离现代化又近了一步。

许多人年龄大的觉得电灯这玩意有些不可理喻,莫名其妙的两根线接在一起就能冒出蓝色的火花,伸手摸上一把,浑身都要打颤。

村民们大多搞不懂明线和火线的区别,也搞不懂哪些绝缘,哪些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