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6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本我会给你看。”

“那我信你。”李和摁灭了烟蒂,伸了个懒腰。

何军继续道,“那我也提一个要求?”

“你说。”

何军认真的道,“我希望你这次不要躲了,我们开一个捐款仪式,希望到时候你能出面,在电视台记者面前给大家做一个社会表率,我相信这会有很强的社会正面意义。”

李和哈哈大笑道,“还说拿我当朋友?你既然晓得我性格,就不会拿这种话来套我。”

“我不是那个意思。”何军急忙解释道,“我就想你做个典型,这样会有更多的人以你为榜样。”

李和笑着摆摆手,道,“我不是图虚名的人,就这样吧,等我回京后,会安排人到市里找你,会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办理捐款。”

“那我留个我办公室号码?”何军小心翼翼的问,要知道平常人想知道他的联系方式有多难。他见李和点头了,拿出了纸笔,把号码写好递给了李和。

“行了,说到做到。”李和为了表示重视,还把纸条郑重的装到了衣服的口袋里,还拍了拍口袋表示不会忘记的。

他从包厢里出来,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李隆。

刘老四冲着他指了指墙壁的拐角,李隆正对着一个女孩子有说有笑。

那女孩子笑声不断。

李和不知道他兄弟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幽默感。李隆是最没幽默感的,段梅都经常说他死板。

李和皱着眉头,站在李隆跟前,一言不发。那个女孩子看到李和吓了一跳,赶紧的跑了。

李隆却是红着脸,低头不语。

------------

463、前途

“聊的什么,这么开心?”李和只能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解释,男人都有劈腿的冲动,对于那些抓紧一切播种机会的男人来说,”年轻”、“拥有 S 型身材”的辣妹确实是比自家的老婆更有吸引力的。

“没什么,她就问些工作的事情。”李隆心里比较忐忑。

“行了,去洗把脸吧,然后回家。”李和是没脸面去教训弟弟的,毕竟他自己已经犯了错,底气有点不足。

李隆去洗手间以后,边梅过来对李和道,“甭多想,没事,是那个丫头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发骚罢了,想攀枝想疯了。”

“真的?”李和有点担心。

边梅没好气的道,“你自己兄弟什么性子,你不了解,不要说他没那个心,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段梅能撕了他。”

李和笑着道,“那倒是真的。”

按照李隆的性子,在段梅面前拉屎都拉不出硬屎橛子。

边梅咬牙切齿的道,“我跟段梅是好姐妹,我也不能害了她。那个丫头越来越过分了,仗着一点姿色,没事都会找一些有身份的客人卖弄,等会我开了她,让她别处骚去。”

李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谢谢了。”

边梅继续道,“那我给你们开个房,散散酒劲,休息一会再回去?”

李和道,“不用,老四和大壮都没喝酒,让他们开车吧。”

出了门,李和上了刘老四的面包车,李隆上了大壮开着的卡车。

关于孩子出去读书的事情,杨家已经给了决定,支持把杨淮送出去读书。帮着下这个狠心决定的是杨老太太,她少小识过几个字,是个掐尖要强的人,有长兄的榜样,也听过一些见识,见过分分合合,知道这孩子要出息,就不能在家里窝着。

她掰开了揉碎了对孙子杨学文道,“你没读过几天书,是俺跟你爷的错,想送你去也没那个条件啊。可现在条件有了,就不能再耽误在孩子身上,读书不一定有出息,可不读书一定没出息。孩子他大舅既然有心了,要带着孩子出去读书,咱们为了孩子,也厚脸皮应着吧,让他大舅多费点心。这钱方面就不能再让他大舅掏了,你两口子这些年应该手里有积蓄,走的时候都给孩子带上。”

她自然晓得这俩口子的家底。

杨学文道,“奶,小淮还啥都不懂呢,太小了吧。”

“不小了,不小了,现在孩子都养的娇气了。你舅爹,你知道多大就出门读书了吗?9岁的时候就寄宿到汉口读书了,搭船、走路,那比现在辛苦多了,那时候俺记得老娘眼眶都哭没了,可是俺爹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得清楚,‘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老太太不自觉的陷入了过往,她说的舅爹是他的哥哥,她又对李梅道,“远的不说,你那个小妹子,是小五吧,那以前那个调皮劲,可是上次回来呢,瞧着就不错了,有教化自然不一样了。”

李梅笑着道,“大了,懂事多了。”

她其实也反对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按她的想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又有两个兄弟帮衬,孩子想去哪里读书都没问题,何必千里迢迢送到外面读书。

再说,他大弟弟在家里读的书,那时候条件那么苦,还不是照样读出了出息。

杨学文道,“奶,那是香港啊,很远的,不是汉口,汉口跟香港一比,根本没多远。”

为了弄清楚香港在哪里,他还特意去查了一圈的地图,那个距离,让他心生畏惧,那可是他亲儿子啊,他实在不忍心送那么远,哪怕李和一再保证进出香港很方便,他随时可以去香港看看孩子。

杨老太太不屑的道,“别以为俺不知道香港在哪里,河对岸的当年回来了很多当兵的,有人说你舅爹在淮安吃了败仗,最后去的就是香港。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了,算算也有71了。”

她说的很是落寞,她曾想过去找,可是她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能去哪里找呢?

她也想着她的哥哥有一天会回来老家找她,她每隔着几年都要回河对岸的信阳老家,告诉村里村外的老邻居她现在的住处,生怕她的哥哥找不见她。

人越老越念旧。

“听你奶的吧,送出去吧。”杨木匠一直在旁边吧嗒吧嗒的抽烟,好不容易开了口。大重孙子也是他的命根子,他比杨学文还要舍不得呢,可是他知道,老太太的话是没错的,孩子要出息,哪能耽误在家里。

杨老太太的精明,他是清楚的,他习惯了老太太的指令。他一辈子做的最划算的买卖,就是两斤高粱面换回了杨老太太。

杨学文和李梅两口子,经过两天的商量,终究还是同意了,不过只送杨淮,家里的老闺女是太小了,一步都离不开人。

李梅反复的跟李和确认,“真的能随时去看看?”

李和笑着道,“能,你要是愿意,我带你一起送孩子过去,你要是愿意在那边陪孩子读书也行。”

“那俺就放心了。俺就不去了,家里事情也多。”李梅心里矛盾,要是去照顾杨淮,家里的一摊子事情谁能顾?

至于她要给李和学费,李和是坚决的拒绝了,“这个算我的,我要是接了你的,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