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7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口一个脆,毫不在乎。

李梅把杨淮拉开道,“去跟你妹妹看电视去,别缠着你舅。”

杨淮很听话的拉着李柯一起去看电视了。

李沛也在看电视,李和把他拉过来问,“作业做完了没有?”

李沛这次很自觉的把作业本么拿了出来,“做完了。”

“这样干的对,以后作业做完了看。”李和发现这孩子还是很听话的,让他改正,立马就能改正过来,比如经过这阶段的调教,他写字都比以往认真了许多。

他心里再次升起了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念头,可是他怕段梅和大姐都不能同意。

八点钟吃完饭,一家人都开始收场,主要是把麦秸秆给堆起来,然后把麦粒给清干净。

干活的人比较多,所以速度很快。

杨学文拿着木锨扬麦子,高高扬出一道美丽的而深远的弧线来,然后道,“这风还行。”

扬场需要借助风力吹掉糠秕瘪谷、麦糠草棍。扬麦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麦粒和杂物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

李隆拿着长苗的大扫帚,在扬过的麦粒上轻轻掠过,把那些分量略重不易和麦粒分开的麦余子归于一边。就这样,一个扬,一个掠。都是是好手,不一会儿,麦粒就在场中堆成小山。

李和拿着拿着编织袋把麦子装进去,呛了一鼻子的灰。

李梅道,“你拿木锨,俺来张口袋,灰大了,你别受不住。”

“不用,不用,你来铲吧。”李和自然拒绝了。

虽然刘老四等人已经走了,可是家里的人依然不少,不一会儿,四十多袋麦子都已经扛进了屋里。连李和睡觉的屋子都堆满了粮食,只有下脚上床的空隙了。

麦场收拾了利落后,李梅两口子不顾劝阻,带着孩子回去了。

李和看看时间,已经十点多钟了,浑身脏兮兮的,不是灰尘就是汗水,他嫌弃在家里洗的不利索,拿了块肥皂,趁着月色去了河里。

------------

454、火药

到处在烧麦秸秆,一路上透亮的很,李和带的手电筒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月儿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波光粼粼,整个宽口的河面就像一面月镜,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他一猛子扎在河里,舒服的不得了。

游了一个来回后,他不愿意动了,仰躺在河里,呆呆的望着天空。月是故乡明,这话是不能错的,哪怕是无父无母的一个人,总愿妥定的有个老家,好教自己觉得不是无根的浮萍。

河面上突然涌起来几个大水花,他吓坏了,慌忙游上了岸。

他虽然不至于想信水鬼的说法,也许只是几条大鱼,可是这片寂静的天地里只有他一个人,撑不大他的胆子。

想想旁边的坡地上还有一溜排的坟头,一想到坟头,他还往坟头上瞧了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远处有一个亮光一闪一闪,他本以为是磷火,可是又不对,作为一名学霸,磷火的颜色和形状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他还是捡起一块土疙瘩使劲朝亮出扔了过去,只见亮光移动了一下,又开始闪。

李和不信邪,又捡起一块土疙瘩扔了过去,亮光又移动了一下开始接着闪。

正当要捡起第三块土疙瘩的时候,远处传来一个声音,“李老二,我他妈的拉屎抽烟得罪你了!”

“谁?”李和忍不住笑了,听着这口音很熟悉。

“我!”一大坨的黑影从坟头后面钻了出来,一边穿裤子一边道,“我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你在河里了,没跟你打招呼。”

“陈胖子,你三更半夜的到这里拉什么。”李和仔细一看,原来是杀猪佬陈永强。

陈胖子掏了一根烟给李和道,“我把东西忘在了船上,过来拿一下。”

他常年在这里吸沙,船都换了两条,算是李庄名副其实的财主了。

“不要。”李和嫌弃的拒绝了,“你都没洗手。”

陈永强自己点起来了烟,问,“那你还继续洗澡不洗澡了,要不我陪你游几圈?”

“你自己洗吧,我回家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干活。”

李和不慌不忙的往家去。

回到家才重新洗了脚,上床睡去了。

浑身都要累的散架了,挨着床就能睡着。害的他最近都没有时间思考人生了,他发现他也贱得很,越累反而越开心,越觉得充实。他觉得将来很有必要,把儿子拉回来忆苦思甜,给小孩子和年轻人吃一点苦是好的,起码会懂得谦恭。

要不然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会毁了他。

李和见识过一些全中国、甚至全苏联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确实有天赋异禀,但是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

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总之包括李览、李沛不知道的是,为了给他们塑造有追求的人生,李老二已经决定让他们过上“苦逼”的人生。当然这种“苦逼”状态是相对于超级的富二代们来说。

老奶大早上的寒着脸,一点儿也不高兴,说要召集三个儿子开会。

李和搂着她脖肩子道,“奶,有什么事你说,别嘟着嘴啊。”

老奶没好气的把他的手拍了下来,笑着道,“俺又不是三岁孩子,谁嘟嘴了,去,去,去喝你的稀饭。”

李和知道这老太太嘴严实,问什么都不会说的,也不会让下人替着操心。因此吃饭早饭后,他去了李兆辉家。

李兆辉自从赚了点钱以后,在原来的旧地基上一前一后起了六间大瓦房,跟李和家的格局是一模一样的。至于李福成老俩口,这次没有再跟小儿子住。

大概是因为三婶子的闲话太多,三个儿子呢,老大老二的家境比他们还殷实呢,为什么非要攀着三儿子过?嘀咕将来李磊结婚,房子不够住。

老俩口也是有骨气的,特别是老奶,眼里揉不进沙子,利用李和这么多年给的孝敬钱,在村口自己起了三间瓦房,鸡笼猪圈也是一应的齐全。

三婶子见李和来了,她立刻把当时所能搬运到脸上的笑意全搬运到脸上来了,“二和,进来坐,这有凳子,家里的场收完了没有?你叔早上还说去帮你家收场呢。”

“没多大的事了,这几天都趁着太阳多,多晒几场。”李和接过李兆辉的烟,移了下墩子,靠着门边坐了。

三婶子招呼了几声就去外面了,李兆辉心虚地问,“你奶在你家?”

李和笑着点了点头,问,“这老太太大早上的不对劲,有情况?”

李兆辉说,“谁都不怪,你奶不好惹,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