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2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19 英文 字 2个月前

对行贿这种事情都是无师自通。令李和大跌眼镜的是,国内的一家农机厂居然通过行贿这里的干部把罗马尼亚的拖拉机厂差点给搬空了!

其后一家来自十堰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居然把远东内燃机厂的资料室给搬了!

只花了2ooo美金!

李和看的眼热,是不是只有自己这么傻?

他忍耐不住了,这种钱多人傻的事情,他决定不能再继续干了!他对着捷克的教练机打起了注意,然后果然只要五万美金!

仅仅只要五万美金!

aeroVodochody的飞机厂的资料室对他开了大门!

袁明根本不矫情,就一个字:搬!

有责任他担着!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布拉克已经下起了雪,道路已经结冰。李和手底下的一帮子东欧人开着罗马尼亚产的阿罗卡车,光明正大的进了飞机厂。

铁木耳等人搬运的时候,仓管员和军队守卫都是视而不见,躲屋里喝小酒吃罐头呢。对他们来说,在回老家之前能捞上一笔,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苏联资产对这些异乡人来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资料和设计图拉了三个大卡车,为了安全起见,搬空以后,资料室里面又重新塞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废纸和没用的资料进去,表面看起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生。

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这次搬运工作,里面并没有人中国面孔出现,这样的脸面在一堆外国人里太显眼了。李和让铁木耳等人开车连夜出了捷克境内,回头在乌克兰回合。

铁木耳等人没走铁路还海运,而是汽车径直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出关更是美金开道,畅通无阻。唯一的困难,冰雪道路开车并不容易。

车子到了哈萨克境内,有刘保用安排的飞机接应,全部转为空运,这样的技术资料太宝贵了!不能有一点闪失!

直到得到消息,全部资料已经进入中国境内的时候,李和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也太没难度了!

不要说李和不敢相信,就连刘保用等人都不敢相信,曾经强大的苏联军队,它的指挥系统已经几近瘫痪了!

这些都是戈地图的功劳了,他刚刚推出经济改革的“5oo天计划”,主张实行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建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这代表着两种改革目标模式和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可并没有让苏联过渡到良性的市场经济,反而使原有的计划经济失控了,加剧了社会经济的紊乱,经济、财政、社会政治全面危机。

拆整设备的工作目前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李和收购了不少的厂子,厂子在停工前都是完整的,里面有各种车辆和工具,所以从起吊设备到运输车辆都是不缺的,唯一缺的就是人手了。

袁明和张文郁这些人都没有闲下来,亲自上阵,专门拆卸各种仪表等贵重零部件,因为它们多是用金银等稀有金属制成的,非常值钱。

其余的工人负责用电焊切割、拆卸、起吊。

他们连一个螺丝帽都不放过,拆的干干净净。

袁明小心翼翼的搬下来一个轴承,指给李和看,道,“瞧瞧人家这连杆大头轴的质量,如果是咱们国内的,很难在高运转时达到较好的润滑,温度急骤上升,很容易烧损,但人家这个用了十几年,还好着呢。差距啊,差距啊。”

李和也随手拿起了一个螺栓,感慨道,”这种高强度的紧固件,咱们也不行啊。“

刘保用在旁边接话道,”归功结底还是碳钢工艺水平不够。“

李和随后又在附近转了一圈,基本上一家拆去了一半,这效率是够恐怖的!

拆整并不是一件的简单的事情,由于设备质量大、构件长,故其拆除工作往往十分困难和缓慢,而且涉及到许多控制线路,拆卸的难度非常大。

而且许多零部件,动辄和一辆汽车那般大,重量通常达到5o公斤以上。而且,拆卸的危险性也非常的高,因为许多设备太大,没法用升降架托起来操作,机械工必须在机体内部钻来钻去,再加上设备平衡也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

可以说在整个拆卸过程中危机四伏,随时都会出现安全风险。

所以许多工作必须有熟练工人来做,要不是熟练工人,就拿简单的严重锈蚀的紧固件来说,普通人都不一定扳的下来。

还要做很多繁琐的事情,这个厂子零部件数量总共上百万件,这么多东西,拆下来要分门别类地收集,一一贴上标签、登记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样都是方便回国重新组装成一个样板工厂。

工人非常的辛苦,早上六点通常要进行到晚上十一二点,轮班倒都是正常的。

李和问工头老宋,“辛苦不辛苦?”

老宋对李和这个大土豪是熟悉了,“这还算好的,你是没到炼焦厂和石化厂看过,那全是几十米几十米的管道,搞起来才叫麻烦。这个还算好的,你放心吧。”

李和本来也请过一些本地工人,可是老宋看不惯那些人的懒散劲,没到五点钟就想下班回家吃饭,这哪里能叫干活!而且这些人的工资还比他们这些远渡重洋的工人工资高!

要是就这些,他们还能接受,关键这帮人整个是大爷!都穷的吃不起饭了,还一股子傲气!

这叫什么事!老宋生气了,自然打了没商量!这帮大爷伺候不起!

李和最后还是把补助加给了这些国内来的工人身上,见食堂寒酸,当天又给赞助了几头大肥猪,他也跟着蹭了好几顿猪肉粉条。

------------

427、一九九一

李和带着丁世平等人开车到了乌克兰,刘保用等人不用说,自然也是跟着了。

他们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一万美金把乌克兰工具研究所、乌克兰科学院超硬质材料研究所、维尔纽斯克钻头工厂,连同人带机器给搬空了。

第一仗干的漂亮!

张文郁团长当场发出豪迈宣言:中国的金属切削技术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令李和想不到的是,他这次到乌克兰引起了不小的动静,一拨人接着一拨人从国内过来,一大堆从慕名来捞金捡漏的团队,里面国企、私企、集体企业,不下一百家。

这还没算上那些私下里单飞的倒爷。

这些人都扎堆聚集在李和下榻的基辅国际大酒店的周围。

都不是瞎子啊,有点关系的,都知道东欧这一片是宝地,早先去的人可是整船整船的设备往国内拉!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姓李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