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道,“李老板,东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从奉天到春城有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更兼有熟练的工人,所以建厂没有问题。”
李和开玩笑道,“sorry,我要对你说NO。”
“你指教。”仰勇不自在的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李和道,“经济的重心以后会慢慢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交通便利,市场优势明显,何况我听你的口音,你应该是苏南的吧?你这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是,我是江阴的。”仰勇道,“可是李先生,零部件配套这一块毕竟在北方方便的多。”
李和摇摇头,“浦江有大众厂,他的零部件配套厂商,少说也有千把家吧,咱们为什么不能跟着后面沾沾光?哪怕有一部分零件需要从东北运输,可是也毕竟是少数。大众厂能活,咱们也能活。”
仰勇问,“李先生,这个我同意。”
“你现在的公司注册在哪里?”
“香港。主要做资金拆借,并购,我们是小公司。”
李和道,“那就没问题了,如果我们合资做,我让你出任总经理,你觉得怎么样?”
“没有问题。”仰勇当仁不让,没有丝毫的谦虚,“可是,李老板,我的资金有限。”
“这个以后再说,你俩能出多少算多少,剩下的我包圆,我再不济,也能拉点资金进来。”李和不等对方回应,就站起身道,“给你三天时间考虑,考虑好了写一份方案给我,到时候电话联系。“
然后朝大奎招手,两个人出了酒店。
李和风风火火的走了,留下仰勇两个人了。
仰勇看着李和上了那辆破面包车,然后怀疑的问张先文,“老张你不能蒙我吧?”
张先文没好气的道,“瞅瞅那车牌再说。也亏你在部队里待过。”
“哎,没注意。”张先文看到了那三位数车牌,这种车牌可真拿不到,平常外面人最容易拿到的是四位车牌,而且A字打头的更是异想天开。
回去的路上,还是大奎开车,他问,“哥,我听他们说见汽车厂?”
张先文说话的动静有点大了,不想听到都难。
“是,总要有自己的事情干了。”李和同意建汽车厂的目的是出于多方面的,第一是仰勇这样的能人难遇,第二是他想到他可能马上要去毛子的地盘挖人,到时候人挖过来了,总要有地方安置吧。
可以先让他们在汽车工业上发挥一下余热吧,能压榨多少剩余价值算多少。
当然,他对仰勇这个人抱有戒心,可话说回来,不能因为不信任而弃之不用,只要将来股权在他手里,这个人就翻不起大浪。没见,那黄国玉哥俩现在见着他比兔子还乖。
他不无担忧的想,这哥俩是不是让他给养废了,至今没有显出什么大能耐,电器店至今还是发展的中规中矩,只能说不赔钱而已。
何芳拿着皮尺给李览量了身高,居然有80公分,再一称重,有二十斤了。
她高兴的亲了儿子一口,“以后一定招小姑娘喜欢。”
“长的好看有什么用,有能耐才中用。”李和看看儿子,再看看儿子,这娘俩像极了,儿子大概遗传了媳妇的腿茬子,个子都是不知不觉中的蹭蹭上,毫无疑问,将来的个子不会矮。
睡得多,吃的好,尿的勤,哭声响亮,每天都是笑嘟嘟的,推着推车满世界的追着阿旺,俨然是家里一霸。阿旺已经被李览折腾的没脾气了。
何芳不高兴李和埋汰她儿子,“将来肯定比你出息。”
儿子现在是她的骄傲了。
《希望大家支持正版,起点文学。》
------------
414、应变计
1990年5月24日,老布什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但也提出了不少条件,其中一条就是不能再向中东卖导弹。至于中国有没有同意,那是另外一条说法了。
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出口约占中国整个出口的10%。
延长最惠国待遇,可以享受优惠税,当然是有利于中国出口创汇的。
另外,最惠国待遇是关贸总协定的基石,美国不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肯定会增加中国入关的难度。
李和这边没乐呵上两天,于德华却愁眉苦脸的来了。
“欧共体将中国的涤纶短纤维、鞋类、草酸、录像带、小彩电、打火机列入了反倾销调查,提高了17%的关税。”
“走香港或者澳门是了。”李和不以为意,往后的几十年中国产品会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头号对象,根本不足为奇。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初期,美国人就开始了对中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以中化公司为主导的国营出口公司基本上把糖精钠、高锰酸钾、氯化钡、草酸、双氢链霉素、三氧化锑这些化工品卖出了的白菜价,打遍世界无敌手。
只是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出现,西方会把棉纺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提前,这个绝对是万万没想到的。可是话说回来,该来的早晚会来。
于德华叹口气道,“他们将中国通过香港和澳门转口或再出口的产品也统计在来自中国的进口之内。”
“这就尴尬了,靠。”李和想不到欧委会会这么狠,“那你去商业部没有?他们怎么说?”
于德华道,“商业部和外经贸的领导让我们等,说咱们还是不受西方认可的非市场经济体,所以国内这块没法应诉。”
“问下老沈,他是学法律的他应该懂,他不懂的话就让他找懂的,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去应诉。”这是李和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政府都想不出辙的事情他能怎么办?
何况这一次的反倾销调查不止针对他这一家,基本全国的企业都针对上了。
于德华苦笑道,“问了,老沈说这律师费可贵着了,没有四五千万美金落不了地。麻底鞋和涤纶短纤维还不是咱出口的主导产品,利润也没多少,再说还不一定能赢呢。我意思是不行就算了,咱们把精力放其他产品上就是了,这两项产品对咱们也无关大局。”
虽然这两项产品对于德华经营的影响不大,可是他担心的是有了这个开局,以后会涉及到更多的出口产品,那才叫没完没了。
“那也要应诉,不然真成了软柿子,下次人家还得针对你。”李和想了想又问道,“起诉咱们的企业是哪里的?”
他只能自己带头干了,指望中化公司陪他一起应诉,可能性几乎为零。许多国营出口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宽,少经营一项化工品根本无关痛痒,根本不会积极应诉。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两家厂子。他们也是以棉纺和鞋类为主导的。”
李和咬牙切齿的道,“干他!能不能收购了?”
于德华摇摇头,“这种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很难收购。”
“那就在他所在地的收购两家同类型的厂子,给他挤破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