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快和不同凡响。
银行大厅里人头攒头,有来存款的,有来贷款的,但是存款的很少,更多的是来贷款的。虽然通商银行已经有了人民币业务的牌照,但是作为一家外资银行,想取得储户的信任简直是千难万难。
另外,就是国内银行想揽储也不容易,此时许多人们都有老观念,觉得钱是宝贝,要放在自己身边才安全,一般是自己找地方藏起来,很少人会拿去存银行。
也有不少人存银行的,一些万元户把一两万存到银行以为一辈子都够养老了。
当然还有一部人是来瞧热闹的,许多柜员和员工都是从香港带过来的,白净脆生,出场自带滤镜,惹人怜爱,不多看两眼多可惜。穿的也有特色,黑色西服马甲,黑色西裤,白色衬衫,白红相间的工牌和领巾,更惹人遐想。
如果有人懂日语的话,脑子里大概会冒出制服诱惑这个词的。
吴淑屏是这里的常客,径直带着李和等人上了两楼的贵宾室。
黄炳新晓得李和对内地市场的重视,这次是亲自驻扎在浦江,这里的业绩不上去,誓不归港。
他安排人带着刘老四和李辉去了柜台办业务,然后才对李和道,“李先生,你感觉这里怎么样?”
“凑合吧。”李和也没多大的感觉,顶多找到了一点后世银行的影子,说,“员工赶紧培养起来,香港过来的员工普通话都不熟悉,怎么开展业务。”
黄炳新点点头说,“是的,正在培训,都是本地的员工,很多人都抢着来呢。不过我们的要求都很高,要求不但会浦江话和普通话,还要求英语。”
“你看着办吧。还有那个微机应用一定要紧跟国际形势。”
“是的,李先生,我们目前的系统构架全部是跟IBM合作的。”
刘老四和李辉办好业务,又上楼来了,刘老四手里拿着一张卡片,左看右看,怎么也想不明白,问李和,“这钱真的算存上了?怎么不是存折呢?要是存折,上面显示多少钱就清楚了。”
黄炳新在一旁笑着解释道,“刘先生,你放心吧。你只要拿着这张卡,就可以随时到我们这里取钱。我们目前是国内第一家使用储蓄卡的银行。”
内地第一家发行银行卡的应该是中国银行,但是仅限于信用卡,早在1985年就发了第一张信用卡,叫中银卡,工行随后又推出了红棉卡和牡丹卡,不过都还是信用卡。
到这之后,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信用卡,但是因为各家银行没有联网,银联呢也还没有影子,2000年以后才出来的,所以呢,没有银联的情况下,只能是一家银行一台pos机,许多超商柜台上摆上七八个pos机一点不稀奇。
而通商银行通过和visa与mastercard的合作,发行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张储蓄磁卡,为此还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李和又是为此不平了一把,这帮人上头条怎么都这么容易!
他李老二的名字还没有出现过在报纸上!
不过他真的曾经野心勃勃的想搞个银联出来,不过一想到几十万亿的清算规模,吓也把他吓死了,他还是不做死的好了,安生赚自己小钱吧。
《希望大家支持正版,大家支持正版,老帽愿意多写一点。》谢谢
------------
373、没
金融业是很复杂的,银行有一个特征,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八一中文网?? ? ㈠㈠㈠.?8?1㈧Z??.?C?OM一般情况下3年后才会出现风险,5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7年后会形成损失。
这种利润与风险的错配,往往使银行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风险。特别是当前通货严重的情况下,7%或更高的通胀态势还在持续,催生了‘倒爷’这样的一群人,出现了什么‘羊毛大战’、‘蚕茧大战’、‘烟草大战’等争夺资源的各种大战。
对银行业来说,一个不慎就是灭顶之灾,银行破产也不是稀奇事。
李和也希望稳步经营,可是时间不等人,现在正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展期,抓住了就能一飞中天。保守的风格目前不适合他,必须激流勇进。
相对于国内银行低下的服务效率,他还是有优势的,目前的国内的一些银行还在搞承包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农村取得了成就,也在中小企业显示出了威力,在大中型企业也有所突破,因此银行业跃跃欲试,银行承包经营的理论设计油然而生,以利润做指标,确定承包任务、确定工资奖金。
所做的努力无非是员工出门揽储收储,上门服务,然后抓资金的聚集、分配及使用。
刘老四看向了李和,见他肯定的点了点头,才说,“行,那我下次试试。”他还是对于一张小卡片怎么能取出钱有疑惑,这已经出了他的认知。
从银行出来,两个人不愿意跟车回酒店了,要直奔火车站而去。
李辉说,“二和,你不回家过年了?”
“暂时有点事情回不去。”李和笑着继续道,“你帮我把老三和大壮带出来就行,他们会听我的。”
刘老四重重的点头,“没问题。一回去了就跟他们俩说,等过完年,年后一起带他们来。”
他跟李辉刚转身,李和又把他俩喊住了,说,“问老杨一声吧,他要是愿意吧,也一起带出来。”
他突然想起来了杨学文,没有理由不一起带过来,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说一声。
“成。”这次刘老四确定李和没问题了,才转身走了。
李和在开车,吴淑屏在副驾驶上坐着,问,“李先生,后天走么?”
“机票订了?”
吴淑屏肯定的点点头,说,“已经定了。”
“那就走吧。”李和已经很想何芳和儿子了,想的有几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他开着车到了酒店,停下车后,钥匙丢给了迎出来的司机,就不再管了。他没有进屋,迎着略刺骨的风,竖起衣领,靠在饭店的拐角抽着烟。
正是中午时分,来来往往的行人,车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家长大声训斥孩子的声音,在马路上来回穿梭。
以他的身份和年纪,或者说是心理年纪,已经不需要假扮世故和老成了,他什么都不缺了,想要什么甚至只需要一个眼神,周围人都能领会的到。
他好像越来越没出息了,开始怀念地砖缝抠钱的日子,钱不从牙缝里扣,是扣不出来的。自己空着嘴,也得让媳妇有的吃,也得让孩子有的吃。
他一辈子都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小营生,哪怕苦日子,他都能受着,而且非常容易满足,经常有成就感。
他突然又不知道是没心了,还是野心大了,对什么都不是那么容易满足了,很难有东西让他有成就感了。他现在的存在就是故意扇那些从出生就开始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