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7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好听,这是京剧吗?”吴淑屏不断的给李和鼓掌,周围人给了异样的眼神。

“这是豫剧。”李和知道这是唱给瞎子听,不过还是解释道,“中原地带的戏种,是中国五大戏中之一。”

“常香玉吗?”吴淑屏明白过来了,常识她是有的。

“是的。”李和又补充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咏叹调。”

八四念的时候,常香玉带团进京演出,他想弄张票而不得,悔恨的肠子都青了。所以对他来说,无论如何都要听一次,为了听一场常香玉的戏,亲赴洛阳,未免不可。

他非常的期待,他非去不可了。

吴淑屏歉意的说,“不是太懂。我只觉得好听。”

“哈哈,你们年轻人不懂很正常。”

吴淑屏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按年龄她比李和大好几岁呢,不过什么也没说。

李和笑笑,知道说错话了,叹口气说,“假装我们并非行将就木,而是刚刚开始生活。”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吴淑屏更是不懂。

曾经他在大宅里等待金钱自己飞进钱包。

因而他缺少斗志,以及奋斗的目标,一切就像死水一样安宁,或许他也曾有过雄心。

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坚硬而沉重的,无时无刻都有理由感到痛苦,但不应该变得顺从和漠然,改变的机会总是被他深深地埋在自己心里。

谁改变了他呢,大概是何芳吧,他每次看到何芳,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

她的出现反而给他僵死的生活打开了一条豁口,新鲜勃勃的生气漏进来。

她善良而有梦想,敢作敢当又漂亮。

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她能看见肮脏世故,遍地隐藏着谎言的陷阱。但是她对美好生活依然有向往。

她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妥协。

所以迷雾里她依然勇往直前,哪怕看不清前方的路。

李和觉得他的任务就是带她和孩子走出迷雾,给她们平坦大道。

回去的时候,李和这次没有走路,而是坐车回去了。

晚上睡觉没有安宁,查房的一拨又一拨,一会要证件,一会登记,折腾的没法睡觉。

他终于想起来了什么事,沿海大扫黄。主要是针对图书文化市场的乱象和失足妇女。

这次的规模很大,是为了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陈大地说,“你放心吧,我已经跟他们说好了,不会再来了。”

“没事。”李和不理解也得理解。

他躺在床上抽了好几支烟,确定再没有人来查房之后,才安然睡去。

第二天他提出要到新建的南浦大桥去看看,平松和吴淑屏陪同。

南浦大桥的选址是在南码头的轮渡站,这是市区内黄浦江最窄的一段航道,只有360米。

这座大桥,远大集团没有参与上,李和很是遗憾。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日苯人也没有参与上。

大桥总长8346米,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以一跨423米过江。

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主桥桥面用钢材和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

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座桥梁算是奠定了同济大学在桥梁工程学上的地位。

吴淑屏说,“桩基立心柱已经起来了。”

李和问,“什么时候完工?”

“我们打听到的消息是要两年吧。”吴淑屏说,“因为有上面批示,所以市委拒绝了我们无息贷款的好意。”

李和笑着说,“挺好的。”

平松说,“这座大桥要是能早点见就好了。”

他大概见到了李和在资产上的轮廓,他原本坐井观天的以为李和只有在京城的生意,这阶段跟着陈大地的接触,跟着吴淑屏闲聊,他终于发现一切都需要他去仰望了。

他这个时候才真正的确定,跟着李和是没有错的。

什么叫大生意呢?

什么叫大前途呢?

每次过手几千万,几亿,他听都未曾听过。

来浦江,对他来说是个英明的决定。

李和豪气的说,“不管有没有这座大桥,也不能耽误我们在浦东的工程进度。”

“是的,李先生。”吴淑屏应道。

没有于德华的引荐,李和很难见到相关工程团队,只能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偶尔大街小巷瞎转悠,偶尔看看相关的工程图纸。他有点后悔没有带媳妇过来,要是何芳在那该多好。

关键有了孩子以后,时间就不属于自己了。

于德华回来的时候,李和看着他那憔悴的样子,都有点不忍了。隐隐有点白发了,眉头的沟壑都深了。

“后面我来接手吧,你回港歇着吧。”

“好,好。”于德华有点喜极而泣,天知道他受了多少委屈,他说,“我日盼夜盼等着你接手。”

每天四五场工程推进会议,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撑下来的,光是每天几十个签字,虎口都发酸。

花了五毛钱,上渡轮,渡轮上有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负责开船,另一名负责船靠岸时栓缆绳。李和坐在船头,汽笛响起,船缓缓离开渡口。

江水拍打着船舷,激起层层浪花,黄橙橙的水面泛起了鱼鳞似得波纹,冷风呼呼吹过,带着一股腥味。轮渡的汽笛声,人们的喧闹声,使黄浦江一片沸腾。

------------

364、阻尼器

突然下起了雨,斗大的雨点疏落清脆地砸在江面,啪啪地响。大雨象一片巨大的瀑布,从海面上遮天蔽地般卷了过来,树木在风雨中狂乱摇摆。

吴淑屏要给李和撑伞,李和拒绝了,将目光投向无尽的大雨中,幽幽道:“下的好,我喜欢下雨。“

吴淑屏道,“李先生,天寒,淋湿了肯定要感冒的。”

“不用。”李和从来没有感觉这样畅快过,话音清晰而又坚定,说,“下的更大一点才好呢。”

吴淑屏还要说什么,却被于德华赶到了一旁,他陪着李和在船头淋雨、

李和笑问,“你行不行?”

于德华大气的说道,“你说过的,男人不能说不行!”

李和大笑,平松和于德华也跟着大笑。

上了岸以后,三个男人都成成了落汤鸡。

李和抹了下头上的雨水,说,“痛快!”

他虽然冻得有点哆嗦。

可是看着宽阔的江面,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之感,也许太矫情了吧,可是他喜欢,真的喜欢,雨水把人浇投了,脑子都能清醒了。

真正令他高兴的是,从此举世闻名的陆家嘴地块真正的属于他了。

觉着陆家嘴膨胀了,忘记脱自家事啥人了!

弗事蛮上进个嘛!

搿两年发展个结棍了,高楼大厦造起来了,外国人进来铜钿赚好之,个么好了,哦哟鼻孔要开到天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