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2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脑子也不傻,只有傻子才乐意放弃体面的铁饭碗呢。

“你在这住一晚,明天我带你去看看你那师傅吧,人家乐意更好,不乐意咱也没辙”,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李和也没放弃的理由了,不管怎么样都要试一试,“你那师傅叫啥名字?”。

“方向”。

“行了,我知道了,我让你周姐给你安排个住的地方,你先在住着。我打听好他家住的地方,咱俩一起过去”,这个名字挺特别的,李和也想见见。

他找来周萍,“给他找个空房间住着,吃喝先在你这”。

“就是空地方多”,周萍冲毛孩招招手,领他去找空屋子了。

李和回到餐厅包厢,众人都是靠在椅子上,有说有笑。

“你们散散酒劲,我们再谈点事情”。

大家见李和还有事要谈,就去拿了毛巾去洗脸,清清脑子。

自感无相关的,比如冯磊和小威就要先回去。

“都别走,一个都跑不了”。

寿山安排人去清理了下他平常用来给员工开会的会议室,还像模像样的在每个桌位前放了本子和笔。他是喜欢开会的,大概是年轻时跑堂受多了掌柜训斥教训,临老得意了要一并报复回来。

也受了点劳教所里面的影响,总要强调纪律性和服从性,动不动就让员工写检查,比如菜没摘干净要写检查,帽子带歪了要写检查,对客人不够热心要写检查,笑容不标准也要写检查。

都是乡下过来的员工,看着这么高工资的份上也愿意哄着老头,二三百字也就应付了。再说,没见他还让她亲闺女、女婿写检查呢,难为他女婿不识字,就是一笔一划刻都得刻下来。

他女婿叫苦连天,这一个字刻个十来分钟,二三百字要刻到猴年马月,“爹,我写完了要写到什么时候啊,耽误干活不是?”。

寿山老头很冷酷的说道,“你不识字怪我喽?怪你亲爹去!”。

众人进了会议室,李和道,“想想你们明年的工作计划,说清楚你们年后想做的是什么,再说你们打算怎么做,你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这里强调一个词,叫可测量性,目标应尽量用数据表达,尽量有明确的时限,具体说明将在何时达到何种结果。比如苏明,你是做磁带的,3年内你要占领市场多大的份额。当然,也有许多目标难以数量化。大家还是尽量做到量化。同时在可测量性的数据基础上,如何扩大规模,也就是你的商业模式如何复制,你如果做到跟别人不一样,如何突出你的竞争力”。

商业模式这个词大家已经听李和提过很多遍了,也是了然于心。

这四个字具体的阐述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很重要,重复意味着:可复制。

可以复制,意味着短期内可以一直在扩大自己的核心业务,可以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市场。。

寿山算是做的很好,他非常常注重技能复制,他新开的每一家饭店,都要求徒弟学习和照做他现在这个饭店的经营方式,虽然有点粗糙,但是也是迅速扩张的好办法。

这种模式机械而僵硬,但是短期来说对李和就是最好的模式,他需要的是不断的开拓,还没到守业守成的地步。

苏明要急着先说话,李和把他截断,“给你们半小时时间,先想好,写在纸头上,然后再说”。

在管理上他真的是个半吊子,让一个理工宅搞管理有点勉为其难了,不过赶鸭子上架,他必须理出一个纲领大纲出来,这样子继续一盘散沙,要做到爆发性增长就是痴人说梦,只能做个小暴发户而已,如何能在市场抢占先机。

当然他也不管这样逼迫众人有没有用,但是不做肯定是没用,起码要跟众人达成一个共识:现在很残酷,但是将来会更好!

再说起码可以教会他们按照计划做事,古语说;“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精于近者必略其远。”

这里的人最高学历就是初中了,让他们拿笔就真的太困难了!

一个个抓头挠耳,咬着笔杆,不知道怎么下笔。

李和拍拍瘦猴和万良友几个人的肩膀,指指门外,示意出去一起聊聊。

(未完待续。)

------------

186、谈心

李和单独把他们几个叫道了茶室,边贸的事情知道的人还是少点最好,就是知道了,最好还是不要清楚里面的细节。

“坐吧,回来后,也没跟你们细聊过,今天可以抽空聊聊”。

瘦猴拿出一盒烟,拆开头一人散了一根烟,对李和道,“你试试这烟,毛子的烟抽起来还是挺带劲的”。

“抽不习惯,你上次给我带的几条,我就抽了两根,懒得抽了”,李和拒绝了,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芙蓉王点上了,他原本就是喜欢抽芙蓉王的,只是以前比较难买,现在容易买着了,干脆就换回芙蓉王了,关键是顺喉不腻。

瘦猴出口气道,“哥,我这前前后后都跑了好几趟啊,说真话,那是真赚啊,82年开了边贸以后,去的人就老多了,满洲里做的最大,其次是绥芬河,剩下的就是黑河、东宁这些地方了。牛仔裤、口香糖、运动衫、羽绒服,在毛子的眼里都是宝贝,甚至土豆大白菜都能卖出高价,包括北边的那些酒作坊的劣酒都能卖到脱销。到处都是咱中国人,你猜我在布拉戈维申斯克遇到谁了?”。

“谁?”,李和想想大家共同认识的几个人就那么几个,低着脑子一时想不起来。

“张先文,哥,你想不到吧!”。

“是他?”,李和真没想到是他,自83年以后,他就没再见过这个人了,想到当初电子表的生意就是和他做的,不由哑然失笑。

“是啊,那小子可阔气的很,从常熟那边找的小作坊加工皮具,衣服之类,转手就是十几倍利润。我们上次在宾馆遇到的,搂着两个毛子女人,一天就没出屋,嘿嘿”。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万良友也笑着道,“中国人走遍全世界,只有在毛子的地盘咱才活得像个人样!”。

李和听得哈哈直乐,可不是大实话吗,你穷的不像样,还有比你穷的更不像样的,特别是毛子的远东地区。

瘦猴把装在怀里的账本递给李和,“你看看”。

“怎么挣了怎么多?”李和大致翻了一项,居然挣了700多万!而且仅仅是一年,“你前半年不是还说不好做吗?一个月挣个十几万的”。

瘦猴笑道,“都是咱们手底下那些苏奸的功劳,咱手底下现在百十个人毛子,天天啥事也不干,吃咱的喝咱的,要是讲良心的早就待不住了。我就让他们帮咱们买通了苏列的售票员,一次性咱可以买下好几个有4个铺位的整个包厢,除留一个睡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