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8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八百遍了”,老四有点不耐烦李和的啰嗦。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对,这句话都背的滚瓜烂熟,可是有几个人能理解的?”。

老四嘟囔道,“这有什么不理解的,我又不是笨蛋”。

李和道,“咱们说说咱村子,对咱村里人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填饱肚子,能多养几头猪,多养点牲畜,多赚点钱,能再买一辆自行车就更好了,甚至都想过买拖拉机。是不是这样子?”。

老四点点头,“是”。

李和继续道,“那这个就是主要矛盾,他们一年到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需要的是富足。只有富足了,他们才能娶上媳妇,供孩子读书。那你觉得他们会关心你这本书上说的这些东西吗?”。

“不会”,老四很肯定的说道。

“那不就行了,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的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这个核心抓住了,你才能读书读出效果,治学的主张一定是思辨”,李和又把书还给她了,堵不如疏,“行了,睡觉吧,明天都要上课了”。

老四听李和这样一说,也没心思看书了,往桌子上一扔,从椅子上跳下来,回屋去了。

李和无奈苦笑,这种书挺是迎合接近年轻人的性格的。

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是有的,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说不清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束,某一阶段高潮,某一阶段顶峰,始终贯穿在八十年代。

李和再次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去否定这种文化热的意义,未免有点过分了,可不否定不代表他赞赏。

八十年代的文化热,热的是传统文化,要批判践踏就必须熟悉传统文化,发展到后来就是变成了西化的主张,本质就是反传统,反传统是这一代青年人的基本态度。

许多人誓做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他们要让孔孟之道在中国消失。他们认为传统不适应现代社会,对“现代社会”不仅有向往渴求的一面、也有一种深深地疑虑和不安。

但西化的思潮绝非“西学为主”,许多人只是拿着笼统的“西方”或者“现代化”的概念去反传统,他们对西方政体和西方哲学也是只有懵懂的概念,有的连英语单词都不见得认识几个,都是从大陆以外的中文媒体或者书上淘过来的,也就是李和所说的拾人牙慧。

(未完待续。)

------------

171、印刷

李和拿到穆岩已经印刷好的教辅书,简直是无语了,封面“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八个大字的字体多半是手绘的美术字,其他的中间大字参考了姚体,翻开书页内容主要是宋体。没有用电子分色机,没有用计算机字库,肯定比较单调。

“咱们学校的印刷厂不是用计算机了吗?怎么还是这样子?”。

要是用上计算机排版就好了。

计算机建立字库远比手动式照相排字成像便捷得多,手动式照相排字机属于一代机,而以王选教授为首的科研人员研发的计算机激光照相排字机属于四代机,这里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穆岩道,“我也想用学校的方正系统排版,可是里面的任务满满的,要是排队估计要明年了,没办法我去西郊找的私人印刷厂。就这种轻形纸,也是贵死了,七八千一吨”。

李和无语凝噎,突如其来的打击,差点闪了他的腰,他本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以至于忽略了国内的印刷水平,直接让穆岩开印了。

难道真的要自己建立一座印刷厂?

可是印刷厂的建设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如果不建自己的印刷厂,他这种教辅现在肯定也能凑合卖出去,反正大家都习惯了,不会有人骂你印刷不好,可是从长远来看,根本没办法做到爆发性增长,很难做大的。

印刷机器不难搞,印刷机、裁纸机、打板机都是用钱能解决的,上光、模切、烫电化铝等辅助设备也不难搞,可是排版技术呢?

目前有一流印刷排版技术的,只有那么几家。

他想到了柳联想,要不试着去问问?

“咱们印刷了多少了?”。

孟建国在旁边道,“十万册,许多学校的订单款已经汇过来了,就等着咱们发货了”。

他有点小激动的,这忙活了几个月是值得的,这可是十几万的收入啊。

穆岩道,“许多老师都说编的好,根本就是供不应求,我们在附中试用了,学生的反应也不错”。

李和不想打击他俩的积极性,“你俩又是上课,又是发货,忙不过来吧?”。

孟建国道,“印刷厂、邮局、学校,三头跑,只要有钱,累的都是值当的”。

李和笑着道,“你俩受累也是自找的,不会雇人啊,能省下多少心,你俩不会自己填发货单吧?”。

孟建国和穆岩对视一眼,然后肯定的点了点头。

李和道,“书呆子说的就是你俩,找学生会问问,有没有愿意勤工俭学的学生,给你们点帮衬”。

穆岩才尴尬的笑了,“我把这个给忘了”。

李和就去找柳联想,先摸摸印刷厂的头绪再说。

柳联想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带领新计算机公司把汉卡卖的火热,已经至少赚了千万利润,因此豪气大增,办公的地方已经换成了二层的小楼。

而且香港的投资方没要求分红,手里是大笔的现金,总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冲动。

柳联想说,“这个绝对不会有问题,我们来提供技术支持,虽然专利在新华印刷厂那边,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技术”。

李和笑了,他娘的,山寨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过这个山寨只要符合他的利益,他也没那么强烈的道德感,形势所逼啊,他就是上门花钱要技术授权,人家也不一定鸟他,还会觉得他脑子让门挤了。

“计算机采购、排版系统的事情我全交给你了,我会安排人来给你接洽”。

从柳联想的办公室出来,李和又陷入了一个苦恼。

他找不到可以负责跟柳联想接洽的人,或者说找不到一个帮他筹办印刷厂的人,要知道他手里就没有一个初中以上学历的小弟。

搞印刷还算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没有从事过这一行或者不懂点印刷技术就很难做,他自己想亲力亲为都不行,他也不懂印刷。

要不收购?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他问穆岩,“你找的私人印刷厂有多大?”。

“就是几台机器,一对夫妻是老板,然后有两个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