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8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虑婚姻也不迟”。

两个人就这样说着这些苍白没营养的话,不过却比他们认识六年说的话都多。

章舒声站起身,用手遮挡下火辣辣的太阳,笑着道,“谢谢你陪我聊天,我下午还有课,我们走吧”。

李和突然觉得对章舒声的感情有点解释不清了,好像是一种畸形的心理,这是一个毒瘤,就长在他的心里,跟他的身体骨肉相连,靠理智根本无法割除。

他也在恨自己的不理智,可是恨来恨去,他还是无奈。

刘乙博、穆岩几个人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李和搞不清楚为什么,就问李科,“这不能一起集体失恋了吧?”。

李科道,“这次评职称,他们三个人一个没落上,你说心情能好吗?”。

李和道,“教学上他们都没问题,科研、论文专著、获奖,他们都达标,熬个几年就是了,这个有什么恼的”。

虽然他们几个人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资历在那放着呢,职称要上一级,还要熬个三五载的。

李科拍拍脑袋,好像在回想什么,然后笑着道,“你不是有句话吗?叫什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楼下生物学的老师跟他们资历差不多,马上就要晋升副教授了,你说他们几个都是心高气傲的,能服气嘛”。

李科是行政岗的,对职称什么的就无所谓了,他走的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路线走对了,关系理顺了,一步步的走向胜利不是问题。

“这没办法了,不过也能理解”,李和也确实理解,讲师和副教授是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啊。

学校里可不是想象中的象牙塔,也是等级森严的金字塔,跟其他单位没有区别,等级分明的让人眼红。

如果在学校里熬不上职称,什么样的福利、资源跟你没一毛钱关系,比如涉及到分房、工资调整,而且许多研究项目副教授以下根本没法申请。

哪怕死后开追悼会,教授级是校长主持。科级讲师级,学校也就随便送个花圈糊弄一下。

职称等级,决定人的一生的等级,再清高的人,也不会拿这个当儿戏,这可不仅仅是关系到穿衣吃饭的问题。

“他们几个选错了专业罢了,要是选理工科哪有这么难”,李科一语道破了重点。

如果是省属的正厅级院校,职称归省职称办管,可能名额有限,不管文理科,每年就那么两三个,老师们不会有太多想法,反正争不到的不是我一个,都会有点平衡。

可京大这样的副部级院校每年的名额会有不少,但会出现不均衡,文科的名额通常可能不够,因为政史文的大拿太多了,轮不到小虾米。而理工科的名额通常出现多余,百废待兴,符合晋升条件的老师不会太多,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能顺利晋升,争夺不会太激烈。

李和正跟李科聊天,有学生来通知他,说吴教授找他。

他只得匆匆忙忙的去了,进了门问,“吴教授,你找我?”。

“你把这个表格填下”,吴教授递给他一张表格。

“教材编委会?”,李和觉得这个玩笑开大了,他可是只有本科的学历。(未完待续。)

------------

118、抬举

吴教授冷哼一声道,“评职称这么大的事,你跟个没事人一样,我就想看看,我要是不喊你,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不管从什么角度,李和现在也算跟吴教授一条阵线上的人了,天知道吴教授帮他挡了多少雷,所以两个人现在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了,“我这讲师也才第二年,不符合条件吧,我就是有心也无力啊”。

也是心里冤啊,他可是按照政策办呢,正常评职称,讲师肯定要满五年的,他算哪颗葱出来评职称。实事求是的说,他已经是走运了,一毕业直接是讲师,不像别的老师还在助教的位子上熬着。

从另一方面说,在他的观念里教授没职务不带长,也就是个高级技工。

“行了,别墨迹了,赶紧把这个表格填了,到时候再申请下职称”,吴教授没好气的说道。

“这可是第二主持人,我能力实在有限啊”,李和说这话有点心虚。

教材编著的第一主持人自然是吴教授,自不必说,可把李和放到第二主持人,李和就有点不安心了,不服众啊,不管资历、学历,他都差的远呢。

他脸皮还没厚到这个程度,哪怕做关系户开后门也要有个度啊。

“你不明白里面的意义?这可是全国通用教材”,吴教授反问道。

李和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意义,这是本物理学教材,在全国的高校内作为通用教材,编写好了,至少是一代人在用,自然名垂青史。

而且编纂委员会的委员都是全国各高校物理学的院长主任教授级别,里面的关系资源,他也能掂出分量。

最关键的是这里面的现实意义更强,这不仅是简单的高校工作任务,还是政治任务。

吴教授道,“行了,就这么定了,你主要是做统稿工作,你以为是让你写不成?”。

李和还是感觉勉强,为难道,“名不正言不顺啊”。

“算你有点自知之明”,吴教授又笑着拿了份文件给他,“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助理研究员,等会到人事那边办下手续就可以了,这下分量够了吧”。

李和松了口气,这老头真他娘的会玩人。

要是他真的一开始就傻乎乎的答应了,这老头就可以开启嘲讽模式了。

“编著完成,好像还是不够资格申请职称吧?”,李和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马列主义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能让条条框框给套住,这不是埋没人才吗,行了,赶紧去人事吧”,吴教授等于是变相赶李和走了。

他的话已经很明白了,职称评定的规则是人订的,条例是死的,人是活的,等于给李和打了包票,我说没问题就没问题。

李和去人事办了手续,接下来开始忙统稿工作。

每天都是忙个不停,稿件来自全国的高校编委会的委员,为了节省时间,他还让几个学生忙着每天帮着跑收发室。

每个委员负责编写的章节顺序不一,委员的水平不一,风格不一,语言不一,而且相互之间没法衔接,简直就是一团散沙。

李和没办法就是对着编写大纲,逐字逐句的改写,最起码的是保持风格的统一。

他庆幸幸亏是重生来的,要不然这统稿工作真的是虐死人的工作,他仗着对后世教材的熟悉,做起来也还算顺手。

就算这样他也没轻松,没有电脑,他全靠手写,四易其稿,最后才能用打字机打印出来。

他还自作主张的在每章节附带了教学重难点,课后章节习题,这项创举也得到了吴教授的认可。

快放暑假的